天天看點

數字經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動力與新機遇

作者:人民網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原創稿

中國式現代化不能走脫實向虛的路子,必須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數字經濟是一種革命性的新型經濟形态,其核心在于将前沿數字化技術如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能等與傳統經濟業務緊密融合,形成一種互相交織、疊加、融合而成的創新領域,這一融合帶來了颠覆性的影響,深刻改變了傳統産業結構和商業模式。為了打通數字經濟引領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路徑,我們需要堅持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推動現代化産業體系健康而持續地發展,以高品質數字經濟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脫虛向實。

數字經濟引領實體經濟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産黨上司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程序,中國式現代化的實作離不開實體經濟的高品質發展。随着大陸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高度重視實體經濟的發展變得尤為重要。《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标的建議》中明确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品質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産業基礎進階化、産業鍊現代化,提高經濟品質效益和核心競争力。”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明确表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争力的數字産業叢集。”為此,我們需要數字經濟引領實體經濟發展,以不斷提升實體經濟的品質和競争力,促進大陸經濟的持續發展與繁榮。

在中國式現代化程序中,我們必須警惕和避免出現“脫實向虛”的情況。比如,宏觀層面上金融業高速增長與實體經濟的不比對,微觀層面上企業資産金融化和金融資産比重不斷增加。企業金融化程度的提高反映了實體經濟與虛拟經濟之間的不平衡,同時也加速了金融産業與實體經濟的脫離。這種經濟結構失衡狀态會增加實體經濟與虛拟經濟風險的關聯性,造成系統性風險的積聚,對宏觀經濟穩定造成影響。是以,實體經濟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必須堅持以實體經濟為重點,防止出現脫離實體經濟的趨勢。隻有確定實體經濟的堅實基礎,我們才能實作中國式現代化的蓬勃發展,并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實體經濟的高品質發展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将為大陸經濟的未來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走向更加穩健和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數字經濟賦能中國式現代化

數字經濟是由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數字化前沿技術與傳統經濟業務互相交織、疊加并融合而成的新型經濟形态,具有颠覆式創新的特點。這種技術變革推動的颠覆式創新能夠建構全新的經濟活動生産函數,成為經濟發展的内在驅動力,增加經濟和社會的福祉。

數字經濟能增強市場競争力,提高實體經濟效率。數字經濟作為數字資訊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帶來乘數效應,改善企業的生産方式,推動創新力、競争力和生産力的提升。這促使企業在經營管理、戰略定位和生産方式等方面産生顯著的差異化變化,帶來強烈的市場競争效應,進而改變現有的市場競争格局。數字經濟的發展還促使企業加強實體投資,提高市場競争力,為中國式現代化脫虛向實注入新動力,推動實體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數字經濟能滿足資訊擷取需求,拓展實體投資邊界。通過數字經濟的先進技術普及和應用,企業特征得到全方位評估,為金融機構提供更多微觀企業營運狀況的資訊。金融機構借助數字經濟技術及平台,提升資料收集能力,大幅提高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效率,這有助于緩解企業的融資限制,直接增加企業的現金流。企業現金流的充裕可以降低企業持有金融資産的意願,更好地支援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和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數字經濟的發展也促進電子商務、智能物流等新業态的興起,為傳統實體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數字經濟能優化産品比對和交易,推進實體經濟發展。通過新興金融科技産品的颠覆性特點,精準的數字算法和網絡平台,降低資訊不對稱,提高資本市場資訊效率,引導企業做出更理性的預期,減少随機交易,推動金融資産價格波動更加穩定。這将加速實體經濟的發展,助推中國式現代化程序,提升實體經濟的市場機遇和業務拓展空間,從精準定位和個性化服務中滿足客戶需求,形成緊密産業鍊與供應鍊,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為實作更穩健的發展方向注入新活力。通過數字經濟的賦能,實體經濟将得到進一步提升,中國式現代化程序将更加穩健。

數字經濟帶來發展新機遇

建構數字經濟賦能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新機遇的同時,需要了解數字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一是市場競争與實業投資的适度平衡,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市場競争效應,企業在追求生存和利潤時需要平衡市場競争和實體投資之間的關系,避免忽視創新研發和實體經濟的發展。二是合理配置資源與金融資産,數字經濟的高效融資可能導緻企業将資金過多投入到金融市場,必須合理配置金融資産和實體投資,確定資源的有效利用,推動實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三是金融準入改革與企業投資行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金融準入改革可能吸引更多企業資本湧入金融市場,應重視股東和代理人之間的委托代理問題,鼓勵企業加強實體投資,并同時關注短期和長期利益的平衡,確定企業的研發能力和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宏偉藍圖。為實作這一目标,我們必須不馳于空想、不骛于虛聲,打通數字經濟引領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路徑:積極擁抱新技術,提高核心競争力。隻有積極采納新技術,加速數字化經營轉型,增加研發和實業投資,突破關鍵技術壁壘,才能提升自身核心競争力,保持在數字經濟領域的領先地位;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合理配置金融資産。在金融化趨勢下,面對有限資源的挑戰,需要合理配置金融資産投資和實體投資,優化金融資産的配置設定,滿足實業發展的資金需求。通過精準的資源配置,實作金融資本的有效配置,推動實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着眼于完善金融市場,推動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順應數字科技的趨勢,完善金融市場相關服務,引導企業加強實體投資,使金融發展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通過提供多樣化的金融産品和服務,促進企業實作數字化轉型,實作經濟形态的高品質發展,為建構數字經濟賦能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新機遇打下堅實基礎。

(作者:曹渝,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張秋月,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