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華為内部發生了一起沖突事件,涉及到公司的兩位研發天才——鄭寶用和李一男,這兩人被任正非稱為比爾·蓋茨級别的人物。而任正非認為自己也沒有能力調解,是以他也給自己打了C級績效。
華為内部有一個說法叫做"一'C'毀三年",可見C級績效評定的後果是相當嚴重的。
然而,孫亞芳和其他高管不同意這個評定結果。在大家的勸說下,任正非同意将自己的績效評定調整為B級。
最終,華為在内部刊物《管理優化報》上公布了考評結果,任正非的績效為B級,鄭寶用的績效為C級。
然而,後來李一男還是離開了華為。
在李一男辭職時,任正非曾無心地說了一句話:"該走的沒走,不該走的像李一男這樣的技術尖子卻跑了。"
這句話徹底惹惱了鄭寶用。
還好有郭平等高管攔着,否則這位華為“二号首長”,任正非親切稱為“千年一出的天才”的鄭寶用,就真的要去質問任正非:“到底誰該走?”了。
任正非也承認,在處理鄭寶用和李一男的關系時,他對李一男确實有所偏袒。
是以,在年度考評中給自己評C,任正非對自己沒有協調好鄭寶用、李一男關系的主動承擔責任,展現了他的自我批判精神。
不過,任正非曾表示,績效為C也是可以的,一個人受點委屈多評兩次C又有什麼了不起呢?
一次員工座談會,有員工提問,華為強制績效考評必須有C是否公平?
任正非的回答是:"你在旁觀看得很清,等你上台以後,你也看不清楚,是以你要諒解他,然後幫助他去改。你幫他一起研究,一起去改,去調整。"
他鼓勵員工了解和幫助那些被評為C級績效的員工,共同研究和改進問題。
任正非也意識到,作為一個龐大的公司,華為的管理水準和績效評定也會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他認為,華為發展得非常迅速,公司成長時間還不夠長,是以很多管理人員可能跟不上或适應不了這種發展速度,缺乏經驗,管理上會出現錯誤也是不可避免的。
任正非建議員工,如果對績效評定存在問題,可以向公司投訴,可以繞過考評主管進行投訴,但必須注意方式和方法。
他認為,被評為C級績效的員工應該總結為什麼會被評為C,即使調崗後也要吸取教訓,避免再次被評為C。
任正非直言道:"其實C級績效的員工也是公司的優秀員工,為什麼一定要争取A級呢?A級的員工是很少的。"
他還表示,過去幾年由于評價不清楚、不準确,可能有一些本來應該被評為A級績效的員工被評為C級。
任正非提出了改進的想法,包括追溯那些默默無聞但作出貢獻的員工,甚至包括已經離職的員工。
對于那些離職的員工,但任正非強調,要友好地送别,舉辦歡送會、贈送禮物等。
對于被淘汰調整出去的員工,華為可以提供12個月的工資作為補償。這些措施展現了華為的友好态度。
華為在解約方面獨樹一幟,無論是主動離職還是被淘汰離開,員工都不必為财務問題擔心,因為他們都将獲得"N+1"的補償。
這也讓華為成為業界中的"解約界良心"。
是以,華為能夠成為一個傳奇,人們很少會對華為發表負面言論。任正非曾說過:"華為決不會向員工做太平的承諾,華為也永遠不會太平,因為市場競争太激烈。"
他認為,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保證員工永遠在公司中工作。
總之,華為的發展一直存在着一些問題,但任正非通過自我批評來不斷的改善。
@尬聊尊者
正所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