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機市場行情現狀如何選擇?
手機的成本是客觀存在的,有些東西即便虧本賣給你,你也可能不感興趣,而即使虧本500元賣給你,你也可能無力承受。在手機銷售行業,存在着一個同行圈子,有些産品即使零售也無法售出,但卻有一個保底價格可以給圈子内的人,這就是所謂的行情。當然,如果想在行情之上求貨,就必須付出更多的代價。
是以,一般來說,機器最終到達使用者手中的價格通常會高于行情價幾百元,這部分費用包括商家的利潤和産品稀缺程度導緻的溢價。為什麼大多數賣手機的價格都差不多,但仍然有人賣得更便宜,有人賣得更貴?難道他們彼此不認識嗎?不了解行情嗎?有時候,即使有人願意以低于行情的價格出售,也可能因為産品品質不過關、存在問題或口碑不佳而無人問津。然而,那些擠破頭都買不到的産品,即使加價出售,也會有人願意購買。例如,市場行情為13Pro的價格為4500元,但電池為100%的版本價格會貴200元,商家賣給你需要再賺150元,是以實際售價會比行情高出350元。另外,如果有一台13Pro的外觀非常漂亮,但螢幕上有一個瑕疵黑點,那麼即使價格為4500元,也可能無法售出。當然,如果要以低于行情的價格出售,可能需要少幾百元才能吸引買家。
實際上,我并不認同有些手機的價格為什麼現在12PM128版本的價格還要4000多元,11PM256版本的價格還要3000多元。總的來說,數位産品的價格趨勢是下降的,但在市場經濟下,總會有人比你更需要這些産品。一些型号的價格可能會反彈,而另一些型号可能會因為大量進入市場而出現倒挂的情況。此外,人民币貶值也可能會導緻産品價格下降的空間被覆寫,進而導緻人們對價格下降的感覺不太明顯。
總之,一分錢一分貨,如果想在市場行情的前沿服務好客戶,就必須尊重價格。如果不認同行情,就等于對牛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