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香分天地生成裡,氣應陰陽子午中.淺析秦朝飲食文化,品文化之美

作者:壹説曆史事

前言:

中國自古便以多樣化的食材、烹饪技藝和獨特的飲食文化而聞名于世。美食在中國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和溝通的方式。

中華幾千年的曆史中,食物一直是人們生活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社交、禮儀和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香分天地生成裡,氣應陰陽子午中.淺析秦朝飲食文化,品文化之美

在中國古代的夏、商、周等時期,人們已經開始注重烹饪技藝和飲食文化。随着時間的推移,中國美食文化逐漸繁榮起來,并形成了獨特的地方特色和風味。本文來淺析一下秦朝時期的飲食文化是怎樣的呢?

雨馀靜聽溪流激,風過時聞稻米香

秦朝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重要朝代,對于當時的人們來說,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都跟現在不同。據曆史記載,秦朝時期,人們一天基本隻吃兩頓飯,一頓是上午吃的,另一頓則是下午。晚上睡覺前,他們不會再進食。這種飲食習慣與現在的三餐制有很大的不同。

在秦朝時期,主食方面也有一些特點。南方地區以稻為主,而北方地區則以粟為主。粟是一種谷物,又稱小米,是大陸傳統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

自春秋戰國以後,粟作為人們的主要糧食之一開始占據主導地位。在漢代,粟甚至成為了口糧的代稱,可見它在古代的重要性。

《墨子·尚賢中》中記載,“賢者之治邑也,蚤出莫入,聚粟赦,是以粟赦多而民足乎食。《孟子·盡心章句上》中記載“賢人治天下,使救粟如水火。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香分天地生成裡,氣應陰陽子午中.淺析秦朝飲食文化,品文化之美

在現代社會中,雖然粟已經不再是人們的主要食品之一,但它仍然被廣泛地種植和使用。特别是在一些貧困地區,由于其耐旱、适應性強等特點,粟仍然是視為重要的作物之一。

此外,由于粟具有多種多樣的功能,在日常飲食中也有着很廣泛的應用。比如,粟可以被用來熬粥、制作饅頭、面條、粉絲等各種食品。而且,它還可以被加工成米酒、啤酒等酒類,因其口感柔和、酒味濃郁而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粟雖然以前是人們的主要糧食之一,但在現代已經不再占據這樣的地位。但是,它仍然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農作物,在日常飲食和生活中都有着廣泛的應用。無論是從曆史還是現實看,粟都是一種充滿特色和價值的谷物。

香分天地生成裡,氣應陰陽子午中.淺析秦朝飲食文化,品文化之美

除了粟,還有菽就是現在大豆,如今的大豆在糧食中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然而,要說大豆為什麼會成為如今備受追捧的營養糧食之一,除了因其營養價值高之外,石磨的發明也功不可沒。

石磨作為一種傳統的食品加工工具,在改變面食、豆腐等各類食品的制作過程中都有着卓越的表現,其中對于大豆的加工則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傳統的大豆加工方法通常是通過煮或蒸煮将其變軟後攪拌成豆漿,再經過過濾、煮沸等步驟制成豆腐或其他食品。而自從石磨的發明後,大豆的食用方式得到了徹底革新。

石磨可以将大豆打成細膩的豆漿,與傳統方法相比,其效果更佳、口感更好、更易消化吸收,同時也能夠更好地保留大豆中的營養成分,達到更好的保健效果。

香分天地生成裡,氣應陰陽子午中.淺析秦朝飲食文化,品文化之美

另外,石磨的加工方式還能夠使大豆蛋白質在加工過程中發生融合作用,形成與動物蛋白質相似的完整蛋白質,極大地提高了蛋白質的使用率。

此外,在大豆中所含有的異黃酮類化合物也能夠通過石磨的加工方式更好地釋放出來,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總之,可以看出,石磨的發明對于改變大豆的食用方式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禮記》中記載,秦朝人主要吃,黍、稷、稻、粱、白黍、黃粱、糈、穛。

此外,在這個時期,蔬菜也成為了人們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秦朝人們喜愛吃蔬菜,尤其是對于肉類的攝入比較少的人來說,蔬菜提供了他們所需的營養。

野蔌山蔬次第嘗,超然氣壓太官羊

在先秦時期,人們主要種植豆類、蔥、姜、蒜等常見蔬菜。其中,豆類是最常見的蔬菜之一。當時就已經廣泛種植了大豆和黍子這些谷物。

除豆類外,各種蔥姜蒜類也是不可或缺的食材。人們通常會把蔥、姜、蒜等香料與蔬菜一起烹制,以增加菜肴的風味和口感。

比如“藿”大豆的嫩芽,在秦朝時期,藿葉就已經被作為一種蔬菜食用,并在大陸南方廣泛種植。它具有口感清新爽口、富有彈性的特點,不僅可以單獨作為一道菜品食用,還可以加入到燴菜、湯菜等菜品中,增加口感和營養價值,在秦朝這類食物是平民百姓吃的。

《說苑·善說》記載,"獻公之時....獻公使人告之日:"肉食者已慮之點,藿食者何與焉?”祖.....食肉一旦失計于廟堂之上,若臣等藿食者甯得無肝腦之塗于中之地乎?”
香分天地生成裡,氣應陰陽子午中.淺析秦朝飲食文化,品文化之美

不僅如此,藿葉還被廣泛應用于中醫藥膳中。中醫認為,藿葉性味甘寒,有清熱解毒、利尿通便、清血涼血等功效。是以,在中藥中應用範圍非常廣泛,可以用來治療多種疾病。

總之,藿葉作為一種營養豐富、口感清新的綠色蔬菜,在大陸曆史上已經有着悠久的食用和藥用曆史。如今,在人們對健康飲食越來越關注的時代背景下,藿葉更是備受青睐。

此外,在先秦時期,還有一種野菜叫做“薇”《小雅·四月》記載:"山有蕨薇,阻有杞木夷。"《史記·任夷列傳》裡說:"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隐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

荼在先秦時,也是一種為廣大群衆采食的野菜。荼的采食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欲。由于當時技術水準相對較低,人們的生産力也比較有限,是以野菜成為了人們日常飲食的主要來源之一。荼作為一種常見的野菜,在當時也被廣泛認可和使用。

香分天地生成裡,氣應陰陽子午中.淺析秦朝飲食文化,品文化之美
《邶風·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荠。”《呂氏春秋·任地》:"日至苦菜死而資生。”

這些野菜通常有着獨特的口感和營養價值,并且可以為菜肴增色添彩。綜上所述,除了主食外,各種蔬菜也是先秦時期重要的食材之一。

這些蔬菜不僅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還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等作用。是以,人們廣泛地利用各種蔬菜來搭配主食,豐富了飲食種類,同時也使人們的飲食更加健康。

其次,人們在食用蔬菜時也懂得了巧妙地搭配和精心烹制。在先秦時期,人們開始注重菜肴的口感和形态,将蔬菜的色、香、味、形進行綜合考慮,進而創造了許多口感鮮美、味道獨特的佳肴。

香分天地生成裡,氣應陰陽子午中.淺析秦朝飲食文化,品文化之美

從這些可以看出來,秦朝時期的飲食和現在有很大的不同。當時人們的生活節奏比較慢,也沒有像現代這樣種類繁多、口感豐富的美食。他們吃得簡單樸素,但是營養均衡,對于當時的人們來說是完全夠用的。

同時,在這種飲食習慣下也存在着一些問題,例如缺乏多元化、單調等,但這也是當時物質條件和社會生産水準限制下的不可避免。總之,了解古代的飲食、生活習慣對于我們現在也有很大的啟示意義。

香分天地生成裡,氣應陰陽子午中.淺析秦朝飲食文化,品文化之美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筆擊盤歌

不僅在飲食方面有要求,對飲食所用的器具也很講究。秦朝時期,喝酒用樽是一種常見的飲酒方式。據史書記載,秦朝時期的人們經常在宴會和聚會上飲酒,而飲酒的工具則以樽為主。

樽是一種中空的圓柱形容器,多為木質或陶瓷材質,有時也會使用青銅或鐵制成的樽。這些樽往往裝滿了精美的酒液,供人們品嘗和享受。

《易經》坎卦“六四”的“爻辭”說:“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

使用樽作為喝酒的工具在秦朝時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樽形狀簡單,易于制作,而且可以裝載大量的酒液。同時,使用樽可以避免酒液的揮發和浪費,使得人們能夠長時間地享受美酒。

香分天地生成裡,氣應陰陽子午中.淺析秦朝飲食文化,品文化之美

除此之外,使用樽也有其文化背景。在秦朝時期的文化中,喝酒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社交活動和禮儀。人們在宴會上使用樽,不僅是為了品嘗美酒,更是為了彰顯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展現自己追求高雅生活的精神追求。

是以,可以說,秦朝人喝酒用樽已經成為了當時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從實用性還是文化價值方面來看,使用樽都是秦朝時期人們欣賞美酒、共享天倫之樂的重要途徑之一。

還有一種叫做簋,是一傳統的中國器皿,主要用來裝載谷物。它的外形像一個長方形的筐子,由竹子編制而成。在古代,簋通常由竹子和木頭制成,也有用其他植物材料制成的。

簋的大小和形狀不盡相同,有的是大而寬,可以容納許多谷物,有的則比較小巧,适合盛放個别谷粒。

香分天地生成裡,氣應陰陽子午中.淺析秦朝飲食文化,品文化之美
《周禮•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簋,實之陳之"。漢鄭玄注:“方曰簠,圓曰簋,盛黍稷稻粱器”。

簋在古代的中國文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作用不僅僅是作為谷物的容器。在古代的時候,簋也被用來做祭器。

在周朝的時候,簋被視為國家正式的禮器,在國家、宗教和社會活動中都有着廣泛的應用。例如在祭祀活動中,簋通常被放置在祭壇上,以供神明享用。

此外,簋還具有一定的美學價值。在古代,簋通常由工匠們用竹子等材料手工編制而成,是以每一隻簋都具有獨特的紋理和造型。

這些獨特的特征使得簋成為了當時的文化藝術品之一。在文化藝術領域中,簋也為書法、詩歌、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提供了靈感和素材。

總之,簋作為一種傳統的中國器皿,在文化、藝術和宗教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雖然如今已經被現代化生活所取代,但其所蘊含的文化和曆史價值依然不可忽視。

香分天地生成裡,氣應陰陽子午中.淺析秦朝飲食文化,品文化之美

鑄鼎開嶽造明堂,玉醴由來獻壽觞

秦朝時期,鼎被廣泛應用于生活和社會活動中。據史書記載,秦朝時期人們常常在鼎中生火烹饪。這種烹饪方式具有一定的特點和優勢。

《周易·象傳》記載:“鼎, 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聖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享以養聖賢。”《說文解字》亦載:“鼎, 象析木以炊”。

首先,鼎是一種非常堅固的容器,可以承受高溫,并且可以均勻地将熱量傳遞到食物中。這使得在鼎中烹饪的食物更美味、更營養、更易于消化。

其次,使用鼎中生火烹饪可以節約時間和燃料。鼎的形狀設計使其能夠更有效地利用熱能,進而減少了能源的浪費,也使得烹饪速度更快。

同時,在秦朝時期,鼎中生火烹饪也漸漸被人們用于外交、盛宴等重大場合。鼎不僅是一種烹饪工具,也是一種象征權力和地位的物品。

香分天地生成裡,氣應陰陽子午中.淺析秦朝飲食文化,品文化之美

在宴席、婚禮、祭祀等場合中,人們經常使用大型鼎來烹制豐盛美味的佳肴,以示慶祝和紀念。總之,秦朝人在鼎中生火烹饪這種獨特的烹饪方式,既滿足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又展現了當時社會的文化和文明程度。

随着曆史的程序,這種烹饪方式也得到了不斷發展和改進,成為了中國傳統烹調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除了這些之外秦朝的人參加宴會都會席地而坐,下面墊的東西就是“筵”和“席”。其中的“筵”指的是蒲席,而“席”指的則是竹席或草席。

這些東西鋪在地上,人們就坐在上面享受飲酒宴樂。在先秦時期,參加酒宴通常是要遵循一定規矩的,比如說主人要敬客三次酒,客人則要回敬主人三次,以示尊重和感激。

同時,飲酒時也需要注意場合和人物身份的不同,比如說在宴請君王或貴族時,需要更加注重禮節和規矩,以彰顯自身的素質和地位。

香分天地生成裡,氣應陰陽子午中.淺析秦朝飲食文化,品文化之美

結語: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了解的秦朝的飲食文化,在農業經濟和鈞法改革帶動下得以豐富;商業發達和文化成就帶來了多元化和精緻化的飲食文化;而在節慶和社交場合中舉辦宴會,則是秦朝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享受歡樂的同時,也需要注意禮儀和規矩。

參考文獻:

孟子.《孟子·盡心章句上》.春秋戰國

司馬遷.《史記·任夷列傳》.西漢

墨子.《墨子·尚賢中》.春秋戰國

劉向.《說苑·善說》.西漢

戴聖.《禮記》.春秋戰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