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旅興市 建設巴蜀特色文化旅遊發展示範區

作者:南充新聞網
文旅興市 建設巴蜀特色文化旅遊發展示範區

水上飛人和摩托艇在嘉陵江上演速度與激情。

文旅興市 建設巴蜀特色文化旅遊發展示範區

阆中古城中天樓上的戲曲表演(資料圖)。

●南充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柴梓嫣 實習生 張曦文/文 樂校臣 餘中華/圖

世界地質地貌奇觀“天下第一曲流”“世界釣魚勝地”升鐘湖、風景如畫的琳琅山、臨江而立的鶴鳴山、高插雲霄的淩雲山等山水美景相擁,三國文化、絲綢文化、紅色文化、春節文化交相輝映……作為嘉陵江畔的一顆璀璨明珠,南充一直用心用情織就屬于這座城市的獨特的錦繡畫卷。

今年1月,省委、省政府在《關于支援南充達州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的意見》中明确,支援南充建立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國家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建好天府旅遊名縣,打造巴文化傳承創新和旅遊發展高地。這凸顯了南充在全省的重要戰略地位,也為南充實作高品質發展帶來巨大機遇。

站在全新的時代方位和曆史坐标,南充發出了文旅融合的“動員令”,不僅确立了“加快推進巴蜀特色文化旅遊發展示範區建設”的發展定位,還進一步明确要大力實施文旅興市戰略,正一步步把發展推向前進、讓藍圖變為現實。

“流量”變“留量”南充有底氣

一條寬闊的嘉陵江,從陝甘的崇山峻嶺一路奔湧而來,用巨大“幾”字灣,造就了南充親山臨水的地理骨骼。也用300公裡柔美身段,賦予這座城市得天獨厚的文旅發展優勢。

尋一個晴朗天氣逆江而上遊覽南充,你可以到中法農業科技園,看江水波光粼粼、花草搖曳生姿的山水田園畫卷;也可以去阆中古城,探尋充盈着川北民俗風情的“大觀園”,欣賞張飛巡城、秀才趕考、川北婚嫁、漢服提燈會等傳統民俗節目……山美、水美、城美的南充,成為遊客來了還想再來、來了不想離開的“詩和遠方”。

一座城市,為何會受到遊客如此青睐?一組資料給出了回應:南充擁有國省級文物保護機關134家、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43項,有5A級景區2個、4A級景區10個、天府旅遊名縣3個,擁有文化旅遊企業1243家和總體規模全省第二的标準演藝劇場,還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首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并入選中國“十大舒适之城”。

“這些資料背後,是這座城市攬客的‘流量密碼’。”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用一組資料再次印證了這個說法:今年春節長假,全市文旅市場共接待遊客1316萬人次,實作旅遊綜合收入49.32億元。

如今,站在全新的時代方位和曆史坐标,南充更是搶抓發展機遇,确立了“加快推進巴蜀特色文化旅遊發展示範區建設”發展定位。“這是貫徹省委部署的具體行動、契合市情實際的科學決策,也是将‘流量’變‘留量’的必然選擇。”該負責人認為,目标指引方向,随着文旅融合“動員令”的發出,南充吹響了文旅興市“集結号”,進入了加速文旅融合、發展文旅産業的重大機遇期。各方力量将錨定目标,彙聚力量,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實舉措,不斷提升南充文化影響力、旅遊吸引力、文旅供給力和文旅産業競争力,引領新時代新征程南充文旅發展再譜新篇章。

“出圈”更“出彩”南充有信心

文旅産業是朝陽産業、富民産業,具有一業興而百業旺的乘數效應。今年春節期間,南充創新推出的“四季清晖”二十四節氣實景演藝,不僅融入了春節文化、嘉陵江文化、絲綢文化等元素,還再現了落下闳、司馬相如、陳壽等南充重要曆史人物,極具“中國韻”“南充味”“藝術範”。該實景演藝一經上線,不僅吸引全國各地遊客前來現場觀看,一度出現一票難求的現象,還頻頻引來中、省媒體關注報道,成功“火出了圈”。

像這樣的“高光”時刻,更是時常上演。據了解,近年來,南充深入挖掘優秀巴蜀文化,不僅推出了歌劇《筆墨著三國》、雜技劇《東方絲源》、大木偶劇《天下有偶》等20餘部精品力作,還榮獲了文旅部“群星獎”、四川省“文華獎”等40餘項國省重量級獎項;打造了國際木偶藝術周、嘉陵江合唱藝術節、嘉陵江燈戲暨地方戲劇藝術節等品牌活動,讓“城市15分鐘文化圈”和“農村十裡文化圈”建設步伐進一步提速。

要推動一座城市高品質發展,在“出圈”的同時更加“出彩”,就必須拓展文旅這一潛力空間。是以,在錨定“加快推進巴蜀特色文化旅遊發展示範區建設”發展定位的同時,我市又進一步明确了要大力實施文旅興市戰略,這既是順勢而為、适應消費更新規律的現實選擇,也是乘勢而上、用好用活資源優勢的有力舉措。

“把發展推向前進、讓藍圖變為現實,關鍵是要用好用活文旅資源。”朱德故居管理局宣傳教育科科長李亮對此深有感觸。他介紹說,朱德故裡景區緊扣建立“全國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和“巴蜀特色文化旅遊發展示範區”目标,持續挖掘紅色旅遊資源,推出了以“追尋紅色足迹傳承革命精神”為主題的紅色遊學線路,吸引全國各地學生來儀隴追尋革命足迹,傳承紅色文化。今年3月以來,該景區接待研學人數已達5萬餘人次。

要讓文旅興帶動城市興,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有更為深入的見解。“除要持續增強南充旅遊景區知名度和美譽度,讓遊客願意來、留得住外,我們還将優化文旅發展布局、壯大文化産業、豐富文旅業态。”他說,我市将圍繞加快推進巴蜀特色文化旅遊發展示範區建設這一發展定位,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打造一批特色、建立一批亮點、形成一批品牌,不斷提升文化影響力、旅遊吸引力和文旅供給力,努力推動文旅發展取得新成效。

“網紅”變“長紅”南充有拼勁

面對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璀璨奪目的文化瑰寶、五彩斑斓的民俗文化,南充用心用情繪就出的文旅産業發展藍圖,讓相關職能部門充滿信心。

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認為,文旅興市戰略蓄積着南充未來發展的潛力,通過持續挖掘旅遊資源、壯大文旅産業、激活文旅經濟,我市文旅産業發展一定能夠迎來生機勃發、欣欣向榮的光明前景。

“我們将持續做好品牌塑造、融合發展、宣傳營銷三篇文章,推動阆中文旅産業提檔更新。”阆中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鄭春華滿懷信心地表示,阆中将持續深挖三國文化、春節文化内涵,大力建立以“巴文化”為主題的阆中嘉陵江山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不斷豐富充實旅遊業态。

這幅宏偉藍圖也給大家帶來了幹事拼勁。

随着嘉陵江風景綠道加快建設,不少景點已成為市民遊客心中的“網紅打卡地”。4月23日,記者沿着嘉陵江風景綠道來到豬山公園,隻見遊步道紅藍相間,公園裡綠意盎然。不遠處的都京港嘉陵江大橋橋頭處,攤鋪機、壓路機、工程車來回穿梭,數十位勞工有條不紊地對瀝青路面進行攤鋪作業。

“目前已達到通車條件。”南充市嘉陵城市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現場代表馮成龍介紹,嘉陵江風景綠道嘉陵段北起西河步行橋,南至文峰污水處理廠,全長29公裡,其中建立20公裡,改造提升9公裡。建成後,将與順慶段綠道實作連通,打通城市綠道和擁江綠道。

這份讓南充從“網紅”變“長紅”的拼勁,在讓專家學者為之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其對南充未來發展的深入思考。

西華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中華檔案文獻研究院院長、區域文化研究中心負責人金生楊認為,南充的曆史文化底蘊深厚且豐富多彩,有足夠的資源和精彩的内容值得大家去發掘和利用,并積極發揮其當代價值。但也需注意,面對豐富的文化資源,建議擇一兩個方面重點打造,不要一把抓。

“我認為,南充可加大對文旅資源研究的投入力度,促進文化産出,将文化研究闡釋到位,傳承創新到位。”金生楊表示,相信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南充文旅一定能夠迎來生機勃發、欣欣向榮的光明前景,南充大地一定能夠成為居者自豪、來者依戀的幸福家園,南充未來一定能夠實作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華麗蝶變。

發展定位

加快推進巴蜀特色文化旅遊發展示範區建設

發展路徑

大力實施文旅興市戰略,拓展高品質發展的潛力空間

記者手記

嘉陵江畔遇見“詩與遠方”

◎柴梓嫣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1200多年前,詩聖杜甫飽覽南充山水,寫下了嘉陵江畔的“詩與遠方”。這份“詩與遠方”畫卷,展示出南充衆多讓人驚豔的自然之美、極其寶貴的旅遊資源。

山有故事,河有傳奇。悠悠曆史長河中,南充書寫下紅色文化、三國文化、絲綢文化、生态文化、春節文化等衆多“文化符号”,孕育出川北大木偶、川北燈戲、川北剪紙、川北皮影等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産。

近年來,南充更是搶抓機遇,大力發展文旅産業,并取得了豐碩成果。資料背後所反映的是南充文旅從悠悠歲月中款款走來,在發展中前行、前行中拼搏,正在成為越來越多遊客的“詩和遠方”。

鳳凰羽翮非徒爾,上擊浮雲九千裡。如今,敢于創新、善于創造的南充,不僅确立了“加快推進巴蜀特色文化旅遊發展示範區建設”發展定位,還進一步明确要大力實施文旅興市戰略,這必将帶領我們蹚出屬于自己的獨特文旅發展新模式。

相信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南充既會練好“内功”,深挖文旅潛力,形成獨具特色的文旅“金名片”;也會練好“外功”,關聯發展,主動融入全國、全省文旅大體系,不斷綻放越來越耀眼的光芒,譜寫出“詩和遠方”南充篇章。

部門專訪

制定三年攻堅行動促進特色文化旅遊高品質發展

——專訪南充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趙秀清

文旅融合“動員令”發出、文旅興市“集結号”吹響,相關職能部門将如何聞令而動、乘勢而為?記者專訪了南充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趙秀清。

記者:錨定“加快推進巴蜀特色文化旅遊發展示範區建設”發展定位,文旅部門将如何行動?

趙秀清:我們制定了三年攻堅行動,促進特色文化旅遊産業高品質發展。具體而言,将圍繞聚焦文旅效益做多做優、文旅品牌做精做響、文旅企業做大做強的攻堅目标,大力實施景區提檔更新攻堅行動、産業跨界融合攻堅行動、産品疊代更新攻堅行動、主體培優扶強攻堅行動、市場引客入南攻堅行動,不斷強化項目牽引機制、市域關聯機制、要素保障機制,實作文旅經濟轉型更新、蝶變跨越。

記者:南充明确了要大力實施文旅興市戰略,文旅部門又将怎樣落地落實這一發展路徑?

趙秀清:我們将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文旅新質生産力,以“将帥故裡·錦繡南充”為核心IP,紮實開展五大攻堅行動,打造嘉陵江文旅發展帶、主城區文旅引爆核、阆南儀文旅突破極、西營蓬文旅增長區。

在文旅效益做多做優方面,到2026年,全市接待遊客總數突破1.5億人次,文化産業産值突破400億元,旅遊收入突破1200億元,全面釋放文化旅遊“一業興百業旺”的乘數效應,帶動城市更新、賦能鄉村振興,文旅産業對全市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更加明顯。

在文旅品牌做精做響方面,到2026年,阆中古城打造成為世界古城旅遊目的地,朱德故裡景區打造成為全國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印象嘉陵江、阆中嘉陵江山、升鐘湖達到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标準,張瀾故裡景區、相如故城達到5A級景區标準,形成國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景區叢集。

在文旅企業做大做強方面,到2026年,規上文旅企業總數突破300家、總營業收入進入全省前5位,至少1家文旅企業進入全省文旅企業年營業收入20強、年利潤20強,形成更具競争優勢、更具規模效益的文旅企業生态圈。

南充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柴梓嫣 整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