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懸是大海,陳绮貞是太陽,曹方是風,而雷光夏是星空

作者:南窗文化生活

我第一次聽雷光霞的歌,好像是《寬恕》,特别驚豔,雖然演唱技巧真的連業餘歌手都沒有,但就是這種哼唱,不知道為什麼很動人。今天推薦的這首《暗光》,非常能代表她的特點,規律的音階引人入勝,聽人走進神,加上簡單自然的歌詞,形成了她獨特的詩意和療愈的特點。這就是我讀茜茜的文章時的感受,雷光霞對她來說,是一種多年的陪伴和治愈,這大概是創作者和聽衆之間最溫暖的默契。

張懸是大海,陳绮貞是太陽,曹方是風,而雷光夏是星空

1、

馬世芳說:"有些歌手隻要張開嘴唱歌,你就會覺得:哦,瞬間她就痊愈了,無論她唱什麼,世間一切都平靜下來。雷光霞就是這樣一位歌手,她的嗓音就是這樣神奇。"

而當我聽到雷聲夏日的聲音時,我的思緒也會像一幅一幀一幀的電影畫面出現。

"我原諒了你,就像大海原諒了魚一樣......"聽着她在《寬恕》中溫柔的聲音,想起過去的人與事,也突然想起了木心先生寫的:"我不知道該原諒什麼,真心實意地覺得這個世界是可以被原諒的。"

"每當暴風雨來臨時,總想起家鄉的山林,漫長而清新......"聽她在"故鄉"說,我想起了離開的爺爺,即使聽了很多年,還是會流淚。末期的蟲子之歌,讓我懷念所有的家鄉,也帶給我無數面對生活的勇氣。

張懸是大海,陳绮貞是太陽,曹方是風,而雷光夏是星空

我聽雷夏很多年了,早上醒來聽她洗漱做早餐的音樂,在旅行車裡聽她的音樂,望向窗外,孕期聽她的音樂,靜靜地聽着她的音樂享受海風的溫柔,無數個夜晚聽着她的音樂, 讀書畫畫,在鄉下聽音樂,想念家鄉的山川......

我喜歡雷光霞的原因,完全是因為她對一切自然的聲音有着最敏銳的诠釋。她巧妙地将自然之聲的集合融入到歌曲中,延續了電影的聲音,她就像一個音樂詩人一直輕輕地歌唱着,歌唱着走進我的心裡。

如果你想問我最喜歡的台灣音樂家我是誰,我會回答:雷光霞。她的音樂有故事,記憶和靈魂。

張懸是大海,陳绮貞是太陽,曹方是風,而雷光夏是星空

雷光霞2003年系列《Gone》

我記得很清楚,我第一次聽說雷光霞的時候是14歲,然後我開始寫部落格,我把雷霆之夏的音樂放在部落格的BGM清單上,從Gone到The Whisper of Time,從My 80s到Dark Lights Version 2。

也是那一年,我知道這輩子是很重要的朋友俊俊,我們一起參加學校藝術節,我們一起做舞台劇策劃,我們共同主持畢業晚會。畢業後,我從來沒有問過她身在哪裡,但每當我從遠處收到明信片時,我都想像她在那個地方寄信時是什麼樣子,天氣是什麼樣子,她的感受,我知道她會回來和我談論那些年的故事。

對我來說,雷光霞的音樂承載着我和她青春與成長。

東海音樂節晚些,我們避開了沸騰的人群,坐在沙灘上聊天,擡頭看去月光環,海浪來了,一個啤酒罐落在沙灘上,一個小男孩路過,踢起啤酒罐,海浪聲和他的笑聲不謀而合。我從手機播放器打開版本2來聽她說話。.大海靠近我,空氣很濕。黑暗溫柔,盯着我;星星亮了起來,記憶飄浮了起來;曾經存在過,現在隐藏起來了..."

張懸是大海,陳绮貞是太陽,曹方是風,而雷光夏是星空

雷光霞2006年專輯《Dark Light》

我們爬上了山脈,走過島上崎岖的山路,疲憊不堪,坐在海邊的岩石上,聽着海浪拍打岩石的聲音......我記錄了海浪的聲音,風聲,不同時刻海浪的聲音,以及我們旅程中的點點滴滴。當我在東寺島信旅的啁啾聲和收音機中醒來時,我走到露台上,眺望着群山和大海,讓海風以一種特别豐滿和甯靜的方式吹拂着它的頭發。

"五月的太陽,五月的風,是年輕故事中最優雅的注腳。每當你哼着"Gone"時,就像回到了我無法回去的歲月,但它充滿了夏天的美好回憶。

2、

雷光霞是一位音樂制作人,她是歌手,愛樂電台DJ,從1995年開始,雷光霞發行了他的第一張個人音樂專輯《我是雷光霞》,到2015年,發行了《不想忘掉聲音》,突然20年。

雷光霞也是電影配樂,1996年,她的作品《老夏》和《小鎮之海》被用在侯孝賢的電影《南國,再見南華》中,并入圍第七屆台灣金曲獎"最佳詞曲作者";2008年為侯孝賢的電影《海花》創作同名主題曲,入圍第九屆台灣金曲金曲獎"最佳詞曲作者";她憑借歌曲《第36個故事》獲得第4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并于2011年憑借《Dole Cafe》原聲帶專輯《Her Change》獲得第22屆台灣金曲獎最佳專輯制作人獎表演類最佳專輯制作人獎。

張懸是大海,陳绮貞是太陽,曹方是風,而雷光夏是星空

侯孝賢制作的《第36個故事》主題曲,也是雷光霞創作的

她的音樂之路赢得了許多獎項,但這些都沒有概括她音樂的靈性,更讓我着迷的是她自己的神秘和純潔。

雷光霞很少出現在大衆媒體面前,生活極為低調。即便是出席金馬獎,都是穿着簡樸的上台領獎,雖然與大部分藝術家的華麗出席形成了很大的對比,但我心中的雷光霞,應該是這樣輕盈優雅的樣子。她一年四季都披肩黑發,戴着黑框眼鏡,她喜歡平日聽古典音樂,從做音樂開始,她都試圖通過聽覺來傳達視覺形象......從文字、音樂、歌唱、配樂,都帶有雷光霞獨特的詩人氣質。

她從小就寫歌,真正開始了解聲音,覺得音樂不僅僅是旋律。那時,她接觸到了"視覺傳達"的過程,反思了一幅畫中最小的元素,開始拍攝最純粹的光線、色彩、形狀,而不是混入一個未知的一般定義中。

上大學的時候,她和兩位學者舉行了一場富有創意的表演,就是唱自己的歌,從最純粹的"聲音"開始,完成她所學的"交流"。

之後,雷光霞進入通達研究所,開始學習聲音符号學。"我決定成為這個社會的生産者,就像農民一樣,把東西種下來,讓它們長給别人,"她說。"

張懸是大海,陳绮貞是太陽,曹方是風,而雷光夏是星空

雷神之夏收集聲音,重制它們,讓它們成長,并把它們帶給世界

畢業後,她繼續選擇做音樂,最大的工作來自她的父親,他製作了一部紀錄片,講述了一位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做配樂的作家。1988年,雷光霞憑借《作家的身影》的紀錄片配樂獲得台灣金鐘獎。

然後她做了《老夏天》,她開始用一首歌來代表一部電影。她想象着學校操場上的夏日記憶。它也有一個情節,有些鏡頭融化後消失,然後淡出,視覺,是以她當時做的第一個實驗是"老夏天"。于是《老夏》和《小鎮之海》被音樂家林強發現,作為侯孝賢執導的電影《南國,再見南國》的配樂。

張懸是大海,陳绮貞是太陽,曹方是風,而雷光夏是星空

侯孝賢的《南國,再見南華》,一部關于台南邊緣小人物的電影

對雷光霞影響最大的是維姆·文德斯(Wim Wenders)的《裡斯本故事》(1994年)。故事中的主角是一位錄音藝術家,他經常将麥克風帶到裡斯本的接收器。當時,雷光霞因為也喜歡做音效拼貼,還買了一些錄音裝置,開始學習主角的内心,無處不在,多年後到裡斯本,開始真正做這個社會的制作人。

後來,雷光霞在愛樂電台做了一個節目,用她發現的鲸魚的聲音來演繹巴哈的《靈歌》,然後加上海浪的聲音,在短短一分半鐘内就把故事演繹出來。之前的點點滴滴和轉折會影響她後來在創作中投入的内容。這些神奇的力量會在她需要的時候幫助她。

她與聲音的關系是如此微妙。"聲音試圖讓我的翅膀飛起來,它就像一個機械動力裝置,"她說。當你在現實中被重力拉扯時,聲音似乎是一種把我帶到很遠的地方的方式。"她補充說,"真正打動你的是有血有肉的。"為什麼不呢?"

而我漸漸發現,在慢慢了解了聲音對雷光霞的意義時,我更了解了雷光下音樂中那些神秘的聲音符号。

張懸是大海,陳绮貞是太陽,曹方是風,而雷光夏是星空

3、

2015年,在她離開九年後,雷光霞發行了她的第七張專輯《她不想忘記的樹聲》,她說這是試圖收集來自世界各地的聲音,但她逐漸發現這是不可能的。

我想,就像這個世界上有人想要征服世界一樣,也有人發誓要愛一個人一輩子......許多誓言到最後,你會發現,這個世界還沒有在這個多變的讓你措手不及,而我們能擁有和珍惜的,其實就是當下。雷光霞也是一樣,她用所包含的嗓音結合音符來散發出情感脈絡,融入到這張專輯的制作中,錄制出她不想忘記的聲音,是她珍惜的時光。

張懸是大海,陳绮貞是太陽,曹方是風,而雷光夏是星空

2016年,雷光霞在《一席》上發表嘉賓演講,分享了自己從世界各地收集到的聲音,并講述了背後的故事。現場,她身穿全黑連衣裙,靜谧神秘而平靜的神情,但說話時卻露出少女般的羞澀。大多數人在旅行時喜歡攝影,但她喜歡錄音。那是我第一次聽到她講述《晨遊》的全部音樂,當城市環境的聲音被放大時,她就是這部有聲電影的編劇,向大家講述了世界聲音次元的奇觀。

我看到了一位音樂家對聲音的敏銳度,以及他與生俱來的自然和對音樂的熱情。就她而言,将聲音融入到她自己的音樂創作中,就好像宇宙中的一切都有自己的意義。"讓我們繼續前進的是你喜歡的東西和你周圍的人,支援你的朋友,"她說。如果有一天旅行從清晨開始,我們有一整天的時間相處。"

張懸是大海,陳绮貞是太陽,曹方是風,而雷光夏是星空

雷光霞在一個座位上講述她的旅行和聲音的故事

我一直覺得雷霆之夏的音樂就像風,像流水,像空氣,像呼吸......她說音樂象征着自由,她一直在走得很遠,不知道自己能走多遠,隻是覺得越遠越好。我不知道音樂會把她帶到哪裡,但我相信,隻要她在這個世界上自由行動,她總能給我帶來不一樣的聽覺享受和觸覺。

而因為喜歡雷光霞,我不知不覺地把聲音融入了自己的生活,開始記錄女兒不斷增長的哭聲、笑聲、打鼾聲、各種點。我隻想成為一名生活編年史家,感受聲音和生活的契合,以及創造的動機和目的。

我有時候在想,如果雷光霞有一天成為母親,她會創作出動人的音樂是如何運作的嗎?她的份額像一股清澈的泉水流淌,也像大海般的心,總是随着時間的變化帶給我的共鳴和感動。

張懸是大海,陳绮貞是太陽,曹方是風,而雷光夏是星空

雷光霞,她記錄着一切的聲音,她是自己有聲電影的劇作家,她一直在玩聲樂"受勢而為"的遊戲,音樂是她的劇本,文字是她的表達。

謝謝你,雷光夏天。

感謝有聲影片保護我從一個年輕的女孩到一個妻子和母親,感謝你的音樂給我帶來了詩意的生活靈感,告訴我:比起相機電影可以修復記憶,聲音更像是活在記憶中的小精靈,給了生命一個美麗的靈魂。而我,當面對時間的變化和生活的變幻莫測時,學會了,沉默,呼吸,傾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