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衆緣性空,借禅成拳。

作者:禅武人生

衆緣性空,借禅成拳。

衆緣性空,借禅成拳。

一,禅拳三摩地

何為禅拳?轉識而成。

如何轉識?六識見性。

何為見性?抽象所有,自身身外,見相非相,皆成泡影。

何為禅拳?衆緣所成。

何為衆緣?你我它祂,綜合反應。

法門怎開?天人合一,抽象虛拟,意中之形。

禅拳境地?拳本無法,有法也空,主客不二,能所俱泯,形先意後,本能覺性,覺性如氣,無處不容,氣化形變,無所不能,叱咤風雲,變幻無窮。

拳理者何?敵我、天地、萬物、大氣,“衆緣”轉識“意中之形”,“意中之形”即非相,非相即覺性,覺性自有技擊本能。

出現衆緣無常相,即見如來覺知性。

用“意中之形”來造勢(改變自己即改變世界),“意中之形”即衆緣非相,“見非相即見如來”。“如來即覺性,覺性即技擊本能”。性即相(衆緣無常相),相即性,性相一如,“意中之形”即衆緣本能覺知性。轉識成智(覺性),轉變了場景,抽象了“你我他它祂”,就是“轉識”。

衆緣性空,借禅成拳。

二,禅拳不二

無人似有人,有人若無人(皆為妙有)。拳無拳(抽象虛形),意無意(原先的意識改變了),無意(一切成虛,幻變泡影)之中是真意(本能覺知技擊性)。意中之形,就屬于這類範疇,所謂“衆緣場景”者是。

虛與實,看似是相對的,但明理的人知道其本質是一樣的。猶如“白雲與天空”,隻不過是“稀薄與缜密”的暫時分布而已,故此“性相一如”也。

衆緣性空,借禅成拳。

三,拳成衆緣本性空

作拳不是一個人的事情(王選傑)。七妙法門,即謂“衆緣”。虎搜山,蛇撥草,魚戲水,鷹乘風,雙人推手。不是手耍身,亦非身耍誰,而是整體各部互耍,還要做到與敵方與空氣與天地萬物互耍、互動。

再要做到,識一切事物透明空動,如雷如電如泡影,又似賭石表面透光照,珑珑翡翠徹換性。

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李苦禅);拳是有形意,意是無形拳(王芗齋)。“意中之形”,即“無形拳”。

衆緣性空,借禅成拳。

四,“五情六欲”本屬于“天性”所管,不要“喧賓奪主”的攔到個人頭上,斷滅個人“情緒”,把“情緒”交給“天心”,“天心”是公平的,一切會安排完美的。

你我他它祂,都服從“天心”安排,不以個人意志所轉移,一視同仁,平等無有差别,這就是“大愛無我、慈悲向善、衆緣性空”。

“天心”即覺性,亦為宇宙能量,是具有“不均中調均,不整中調整,不平衡中調平衡”的性能。與“天地、萬物”達成一體,不分“你我他它祂”,在“天心”的安排下,自然而然的發揮“天性”作用。故此,一切事象不要“過腦”,讓“覺知性”本能的自然發揮,把握當下,直覺現成,無論好壞優劣,都是美好的,都是在“天性”的調配中不斷變化的。

何其自性(天性),本自清淨(一切正常),何其自性,本不生滅(永遠存在),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包含所有),何其自性,能生萬法(有調理一切事象的功能)。

我把意識轉變成這樣,轉變成與萬物融為一體,達到“小我”變成“宇宙大我”,我即宇宙,宇宙即我,我即萬物,萬物即我,處處即我,我即處處,我即天性,天性即我,這就是“無我即無私”的衆緣性空。這樣的“意識轉變”即謂修行、應行。一旦“應行”不變“天性”,那就是“明心見性”了。

禅拳者,隻是修“天性”的一種法門而已,所謂“法門”即“天性外相”的形式,雖然外相衆多不同,但本質不二。“衆緣性空,借禅成拳”,這就是“禅拳”的“主客不二,能所俱泯,無路卻達,無路卻達,無門卻通”的無門之法門。

衆緣性空,借禅成拳。

五,名言抄錄

如來舉身相,為順世間情。恐人生斷見,權且立虛名。假言三十二,八十也空聲。有身非覺體,無相乃真形。

天地無心,以萬物之心為心,聖人無情,以萬物之情為情。這是萬物一體,無内無外。

蓋天地萬物與人原是一體,其發竅之最精處是人心一點靈明。風雨雷電、日月星辰、禽獸草木、山川土石與人原是一體,故五谷、禽獸之類皆可養人,藥石之類皆可療疾,隻為同此一氣故,能相通耳。目無體,以萬物之色為體;耳無體,以萬物之聲為體;鼻無體,以萬物之嗅為體;口無體,以萬物之味為體;心無體,以天地萬物感應之是非為體。

以上擇錄意在人與自然的和諧,也是天人合一的道理。

——李虎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