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众缘性空,借禅成拳。

作者:禅武人生

众缘性空,借禅成拳。

众缘性空,借禅成拳。

一,禅拳三摩地

何为禅拳?转识而成。

如何转识?六识见性。

何为见性?抽象所有,自身身外,见相非相,皆成泡影。

何为禅拳?众缘所成。

何为众缘?你我它祂,综合反应。

法门怎开?天人合一,抽象虚拟,意中之形。

禅拳境地?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主客不二,能所俱泯,形先意后,本能觉性,觉性如气,无处不容,气化形变,无所不能,叱咤风云,变幻无穷。

拳理者何?敌我、天地、万物、大气,“众缘”转识“意中之形”,“意中之形”即非相,非相即觉性,觉性自有技击本能。

出现众缘无常相,即见如来觉知性。

用“意中之形”来造势(改变自己即改变世界),“意中之形”即众缘非相,“见非相即见如来”。“如来即觉性,觉性即技击本能”。性即相(众缘无常相),相即性,性相一如,“意中之形”即众缘本能觉知性。转识成智(觉性),转变了场景,抽象了“你我他它祂”,就是“转识”。

众缘性空,借禅成拳。

二,禅拳不二

无人似有人,有人若无人(皆为妙有)。拳无拳(抽象虚形),意无意(原先的意识改变了),无意(一切成虚,幻变泡影)之中是真意(本能觉知技击性)。意中之形,就属于这类范畴,所谓“众缘场景”者是。

虚与实,看似是相对的,但明理的人知道其本质是一样的。犹如“白云与天空”,只不过是“稀薄与缜密”的暂时分布而已,故此“性相一如”也。

众缘性空,借禅成拳。

三,拳成众缘本性空

作拳不是一个人的事情(王选杰)。七妙法门,即谓“众缘”。虎搜山,蛇拨草,鱼戏水,鹰乘风,双人推手。不是手耍身,亦非身耍谁,而是整体各部互耍,还要做到与敌方与空气与天地万物互耍、互动。

再要做到,识一切事物透明空动,如雷如电如泡影,又似赌石表面透光照,珑珑翡翠彻换性。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李苦禅);拳是有形意,意是无形拳(王芗斋)。“意中之形”,即“无形拳”。

众缘性空,借禅成拳。

四,“五情六欲”本属于“天性”所管,不要“喧宾夺主”的拦到个人头上,断灭个人“情绪”,把“情绪”交给“天心”,“天心”是公平的,一切会安排完美的。

你我他它祂,都服从“天心”安排,不以个人意志所转移,一视同仁,平等无有差别,这就是“大爱无我、慈悲向善、众缘性空”。

“天心”即觉性,亦为宇宙能量,是具有“不均中调均,不整中调整,不平衡中调平衡”的性能。与“天地、万物”达成一体,不分“你我他它祂”,在“天心”的安排下,自然而然的发挥“天性”作用。故此,一切事象不要“过脑”,让“觉知性”本能的自然发挥,把握当下,直觉现成,无论好坏优劣,都是美好的,都是在“天性”的调配中不断变化的。

何其自性(天性),本自清净(一切正常),何其自性,本不生灭(永远存在),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包含所有),何其自性,能生万法(有调理一切事象的功能)。

我把意识转变成这样,转变成与万物融为一体,达到“小我”变成“宇宙大我”,我即宇宙,宇宙即我,我即万物,万物即我,处处即我,我即处处,我即天性,天性即我,这就是“无我即无私”的众缘性空。这样的“意识转变”即谓修行、应行。一旦“应行”不变“天性”,那就是“明心见性”了。

禅拳者,只是修“天性”的一种法门而已,所谓“法门”即“天性外相”的形式,虽然外相众多不同,但本质不二。“众缘性空,借禅成拳”,这就是“禅拳”的“主客不二,能所俱泯,无路却达,无路却达,无门却通”的无门之法门。

众缘性空,借禅成拳。

五,名言抄录

如来举身相,为顺世间情。恐人生断见,权且立虚名。假言三十二,八十也空声。有身非觉体,无相乃真形。

天地无心,以万物之心为心,圣人无情,以万物之情为情。这是万物一体,无内无外。

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风雨雷电、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是一体,故五谷、禽兽之类皆可养人,药石之类皆可疗疾,只为同此一气故,能相通耳。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鼻无体,以万物之嗅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以上择录意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天人合一的道理。

——李虎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