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粵劇盛宴|馬師曾、紅線女經典粵劇粵曲回響廣州中山紀念堂

溫/圖檔 楊成晚報 全媒體記者 黃周輝 記者 溫偉

12月26日晚,"永恒的藝術——紀念粵劇大師馬世珍,紅線婦女特别晚會"在廣州中山紀念館上演。馬世珍,紅線女弟子和當今粵劇界一批名遐迩、新銳人才,攜手演繹馬紅經典粵劇音樂,為觀衆帶來一場粵劇盛宴。

粵劇盛宴|馬師曾、紅線女經典粵劇粵曲回響廣州中山紀念堂

2020年,是粵劇創始人馬石誕辰120周年,紅線藝術創始人誕辰95周年,紅線女創立的廣州紅豆粵劇團成立30周年。

為了表彰這兩位為粵劇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藝術大師,廣東粵劇行業的同僚在廣州市文化廣電局的指導下,由廣東省興旺粵劇基金會、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廣東粵劇促進會主辦, 紅線女子藝術中心、廣州粵語劇場、廣東大劇院協辦,舉辦了這場名為"永恒的藝術"的特别紀念晚會。

粵劇盛宴|馬師曾、紅線女經典粵劇粵曲回響廣州中山紀念堂

晚會上,歐凱明、曾曉敏、李俊生、郭鳳軒、陳雲紅、瓊霞、崔玉梅、蘇春梅、張雄平、吳非凡、李洪濤等多位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與李維軒、陳振江、陳建超、陳俊軒、李佳怡、莫豔雲、何玉華、陳雲玲、吳浩健、陳美君、韓芳芳等粵劇新人登台演出, 一個接一個地再現了《趙君出插》、《窦玉錯斷字》的《關漢清》、《通奸懲罰》的《探案書》、《循序漸進的月亮表情》的《搜尋院》、《苦鳳憐》《廟相》、《三步一拜》的《蠻族公主的馬》、《智鬥/破堡》的《山城》等馬, 紅色學校藝術經典。

粵劇盛宴|馬師曾、紅線女經典粵劇粵曲回響廣州中山紀念堂

晚會結束時,一群馬、紅弟子和所有演員一起唱起了一首紅腔經典粵語歌曲《荔枝歌》,直至當晚的高潮。一群粵劇明星的精彩表演新人,讓觀衆過度戲劇沉迷。

演職人員表示,當晚的演出激勵着他們作為當代粵劇工作者,将團結進取,未來,将高貴的感情傳承為祖先,精湛的表演得以發揚光大,代代相傳。晚會開幕前,原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建華發表了講話,并代表紅線女孩的兒子馬定生先生宣讀了講話。

"知多D"

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馬石曾被譽為"粵劇泰鬥"和"一代之王"。他原來的《乞丐喉嚨》和《馬腔》半唱半白,忽然清晰,有時又加上方言俚語,活潑搞笑,被粵語音樂界譽為"史無前例,後後不複存在"。他緻力于粵劇的推廣和改革。他是第一個在粵劇中使用方言俚語并引用西方伴奏的人。他還開創了粵劇團使用女性花卉、男性和女性的先例。

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郎是粵劇藝術的一代大師。她開創了中國粵劇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歌唱流派之一,紅色學校藝術,代表了粵劇的最高成就,并為粵劇藝術乃至中國文化樹立了不朽的豐碑。紅線女性一生都紮根于藝術,為人民歌唱,是人民最喜愛的人民藝術家,粵劇的旗幟和代名詞。馬師曾與紅線女同筆《關漢青》《搜尋學院》、《野蠻人彪馬公主》《苦鳳凰》等衆多人氣經典劇目,至今如火如荼。1956年,馬洪攜粵劇《蘇書院》赴京,赢得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等國家上司人的高度贊譽,為粵劇赢得了"華南紅豆"的美譽。1990年,紅線女足親手打造了廣州紅豆粵劇團。該團負責繼承和發展馬師曾、紅線女流派藝術的重要任務,多年來排練了一批曾馬師傅、紅線女代表劇,并為粵劇行業培養和輸送了一大批優秀的藝術人才。今年是特派團成立30周年。

來源:金 Sheep.com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