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hatGPT生成的内容是作品嗎?

作者:上觀新聞

有著作權嗎?

如何有效保護使用者的隐私資訊和資料安全?

越來越強大的人工智能技術,

在為人們帶來便利和驚喜的同時,

也引發了相應的知識産權、資料安全、技術倫理等風險問題和隐患。

5月27日,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華東政法大學主辦,上海市科協法律咨詢委員會、上海市科普教育展示技術中心(上海市國際科技交流中心)、上海市黃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承辦的“數字化時代知識産權保護系列論壇——從ChatGPT使用中的知識産權問題和風險說起”論壇活動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行。

ChatGPT生成的内容是作品嗎?

華東政法大學校長、市科協法咨委主任葉青主持開幕式,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韓志強和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彭文皓緻辭。在授牌儀式中,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彭文皓為獲得首批“上海市商業秘密保護示範站”的上海市科普教育展示技術中心(上海市國際科技交流中心)授牌。

ChatGPT生成的内容是作品嗎?

市律師協會知識産權業務委員會主任、市科協法咨委委員劉峰主持論壇活動,4位行業領域專家圍繞ChatGPT及其使用中的知識産權問題和風險,分别發表主題報告。

搞人工智能要有“碼農”思維:

嚴密的時序邏輯+機械化

複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危輝作《人工智能進入ChatGPT時刻的機遇與問題》主題報告,從人工智能曆史說起,重點解析了ChatGPT基本原理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機遇與問題。危輝教授希望大家了解人工智能的特點,計算機是如何學習的。他在題為《人工智能進入ChatGPT時刻的機遇與問題》報告中說,ChatGPT是一種生成式人工智能,它能夠産生新的内容,但基本上不能稱之為創新,稱之為“集思廣益或旁征博引可能更合适些”。它會帶來很多機遇,如降低了一些工作的門檻,也會帶來很多問題,如抄襲或虛假資訊,甚至制造輿情。但是,人工智能其實沒有那麼神奇,它就是一個複雜一點的程式而已,能做的事情就是推理、問題求解、決策、了解(研究圖像、研究語言)和學習。搞人工智能必須要有“碼農”思維,也就是“可形式化+有算法+算法可計算”,人工智能并不“智慧”。

計算機的學習與人的學習完全不一樣。人的學習講究舉一反三,通過一個例子變換到另外三個應用上,人工智能恰恰相反,機器學習需要給很多例子,可能訓練一千個高度同質化的例子隻為能解決一個模式單一的問題,且不同應用目标的學習政策、實作細節還不通用。

危輝教授說,這麼看,你是不是覺得它“很笨”。人們都認為很容易的事情,對于人工智能卻是巨大的挑戰,例如對話、場景了解、不确定性決策等,做好單一的任務和做好多樣化的任務是完全兩回事。不要忘了,人有經過了漫長生物進化且被高度優化過的大腦,計算機就是一個系統而已。是以它要靠大量資料訓練,計算量巨大。所謂大語言模型,就是計算大量詞與詞之間搭配分布的機率,而詞與詞搭配幾乎是無窮盡的,要計算機記住的東西“量太大”了。

ChatGPT生成的内容是作品嗎?

另一方面,為什麼人們覺得很難的事情,人工智能卻很容易辦到,比如,計算機為什麼能夠自學圍棋,而且展現出了超強能力?“不是因為計算機聰明,而是因為圍棋落子規則很簡單,圍棋判定勝負很簡單,資料非正常範、算法進行精确定義很容易,赢了就得高分,輸了就得低分,而算法内事先定義好了輸赢分别對應怎樣的後續操作,這就是強化學習,因為輸赢容易自行判斷是以機器可以自己打分。”危輝教授說。

共同探讨生成式AI的版權風險

聚焦ChatGPT使用中的知識産權問題和風險的話題,與會專家各抒己見。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産權學院院長、上海市科協法咨委委員叢立先作《生成式AI的版權風險及其治理》主題報告,從資料挖掘中、内容生成中、内容完成後3個階段分析了生成式AI的版權風險,并對生成式AI生成内容的版權風險治理提出自己的意見。

叢立先說,人工智能應該還處于“嬰幼兒階段”,并不是“巨人”超強的階段。但即使是“嬰幼兒”,可能也會帶來版權上的風險。版權保護有兩方面的風險,一方面是它生成内容時侵犯别人版權的風險,另一方面是它生成的作品版權被别人侵犯的風險。

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産權學院教授、校知識産權學科委員會主任許春明作《人工智能的知識産權法律問題與思考》主題報告,探讨了新技術發展與知識産權法的關系、人工智能對知識産權客體的影響、人工智能對知識産權主體的影響等。他說:“我們看到的往往是結果,而沒有關注生成的過程是怎麼樣的。聽了危輝教授的講解,我對人工智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生成式AI,生成物的過程當中,更多是基于一種機率的計算,而不是表達。”

“世界各國的法律都規定,版權作品必須是自然人人類的創作,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表達。發明創造必須是自然人人類的發明和設計,是發明人的智力成果。”他舉例說,美國發明人泰勒曾向全球許多專利局提出申請,他以DUBUS作為發明人,先後在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歐專局遭到了拒絕,理由都是發明人不是專利法規定的自然人。

ChatGPT生成的内容是作品嗎?

上海知識産權法院審委會委員、知識産權綜合審判二庭庭長錢光文作《大資料時代下的資料知識産權司法保護》主題報告,圍繞大資料的性質、大資料财産權益的歸屬、大資料知識産權司法保護模式等進行分享。

在圓桌讨論與現場互動環節,圍繞數字時代如何在保護知識産權的同時促進知識共享,就ChatGPT的合理使用、資料采集和隐私、國際知識産權問題,對ChatGPT生成的内容是否是作品問題、著作權歸屬問題,如何保護使用者的個人隐私資訊和商業機密,如何保護資料的安全和隐私等問題展開讨論,發表了各自的見解。華東政法大學教授、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遷作為對話嘉賓參與活動。王遷強調,著作權法是用來鼓勵人的創作,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不是作品。

如何促進人工智能産業發展

活動中,多位專家呼籲相關法律适當調整,以适應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新變化,促進中國的人工智能健康發展。

針對有人提出的,為了促進人工智能産業發展,應當用著作權法保護人工智能生成的。王遷說,美國不承認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作品,并沒有挫傷美國公司投資人工智能的積極性。思考一下,Open AI和微軟怎麼利用ChatGPT賺錢?使用者付費中賺的錢都是小錢。微軟把ChatGPT嵌入到各種産品中,office是收費的,願意花錢買office的人更多。微軟還會許可其他商業機構廣泛介入ChatGPT,以向其使用者提供智能服務,這個錢更可觀。

王遷談到,訓練ChatGPT一定會投喂大量資料,基本上相當于把整個網際網路内容放進去。像微軟、Open AI訓練人工智能投這麼多作品進去顯然不是私人複制。谷歌用作家工會會員作品訓練人工智能,需不需要經過作家的許可,這個事情雙方觀點針鋒相對,作家工會說必須要許可,這個沖突至今沒有解決。

“歐美著作權人可以靠集體管理組織和集體談判為後面争取利益,這在中國都不可行,既難以通過集體管理組織解決,也難以通過集體談判解決. 中國要讓人工智能發展起來,目前比較合适的還是著作權法承認這種僅僅是為了訓練而複制作品的行為是合理使用,這比較現實。”

本次論壇作為上海市科協2023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的重要活動之一,旨在探讨數字化時代, 海量知識财産(資料)的創造、管理和使用,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背景下,圍繞“大資料•人工智能•知識産權”,探索數字時代的知識産權保護新路徑,促進企業科技創新,服務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

素材提供:上海市科普教育展示技術中心(上海市國際科技交流中心)

稽核:市科協組織人事部(老幹部工作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