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主任,我縫的傷口怎麼總是長不好啊?

幾乎每一個外科醫生,都曾聽患者問過這樣的問題:

「傷口會留疤嗎?」

「傷口多久能長好?」

為什麼有的很長的傷口,卻隻留下一條淺淺的凹痕,不仔細看難以發現。

主任,我縫的傷口怎麼總是長不好啊?

圖源:站酷海洛

而有的幾公分的傷口,會留下一隻紅色的「蜈蚣」?

主任,我縫的傷口怎麼總是長不好啊?

圖源:站酷海洛

同樣是手術,是什麼造成了術後傷口愈合如此巨大的不同?

我們的身體是怎麼令傷口愈合的?

無論是無意的外傷還是手術的切口創傷,傷口愈合都是一個複雜而重要的過程!

01. 創傷愈合可以維持皮膚的完整性。正常的傷口愈合包括三個連續但重疊的階段,包括:

止血 / 發炎反應階段:傷後立即開始,通常持續 3~5 天;

組織增生和肉芽形成階段:傷後 24~48 小時,傷緣上皮細胞即開始增生;

重塑階段:傷後 3~5 天,傷口邊緣開始向中心移動、收縮,開始消除傷口,恢複皮膚連續性。

主任,我縫的傷口怎麼總是長不好啊?

胸部正中傷口愈合過程

圖源:《傷口護理學》

02. 在傷口愈合的過程中,我們的身體發生了一些列複雜的變化:

動員包括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等多種免疫細胞;

使用血小闆的凝固塊填塞保護傷口;

分泌了衆多生長因子調控促進細胞的移動和增殖;

最後使合成膠原纖維修複創傷!

03. 這麼複雜的過程,一旦有外來因素影響,就可能造成傷口愈合異常,如過度愈合(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或慢性傷口(潰瘍)會損害正常的身體功能。

在臨床中,外科醫師追求的傷口愈合是傷口小、清潔、無感染、不産生或很少産生肉芽組織,我們将這種良好的愈合稱為一期愈合。

主任,我縫的傷口怎麼總是長不好啊?

圖源:站酷海洛

而那些傷口大,壞死組織多,出現感染,或者沒有經過良好的外科處理,導緻愈合後出現對合不佳或大量瘢痕的傷口,我們稱為二期愈合。

主任,我縫的傷口怎麼總是長不好啊?

圖源:站酷海洛

影響我們傷口愈合的因素有哪些?

傷口愈合的過程複雜,影響傷口愈合的因素同樣衆多,沒有哪個醫生敢保證自己切出來的傷口就一定會一期愈合,但總有一些因素,是我們竭力追求做到的!

01. 根據傷口情況,影響其愈合的局部因素主要有:

感染:意外傷導緻的傷口在發生時就受到外界污染的,如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清創處理和抗感染治療,往往也能避免傷口出現感染,而對于已經出現感染的傷口,即使經過清創處理,其愈合結果通常為二期愈合。

而手術患者為了避免切口發生感染,通常要求醫生在術中和術後換藥嚴格遵循無菌原則!

局部血液供應不良:人體各個部位的血管密度不同,發生創傷後,血液供應少的部位容易出現皮膚壞死,而有些患者因為心功能差,全身血液供應不佳,造成傷口愈合差!

神經損傷:神經是皮膚感覺和體溫的調節等諸多功能的基礎,傷口愈合過程中,神經可以同過多種機制調節組織再生和和瘢痕形成。

神經損傷後,失去神經調節的傷口雖然也能愈合,但生長速度變慢且多為二期愈合。

傷後處理:及時、良好的外科處理是促進傷口一期愈合的最有效辦法,外科醫生處理傷口時,要求做到:

動作輕柔、精細操作,妥善止血并避免組織壞死。

縫舍距離要恰當,打結牢靠但不能導緻組織切割或缺血。

還需根據切口和吻合口類型選擇合适的縫合材料,既受有足夠強度,又要使組織反應較輕、不易感染,還應友善握持和打結。

02. 此外,患者的整體情況也會對傷口愈合造成影響,例如:

高齡和糖尿病是形成慢性傷口 (即傷口需要超過 12 周才能愈合) 的主要風險因素。

慢性傷口 (主要是靜脈潰瘍、壓瘡和糖尿病足潰瘍) 是臨床外科醫生面臨的一大難題!

還有,患者傷後的營養狀況、是否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是否在使用了皮質類固醇等一些影響傷口愈合的藥物、是否有免疫系統疾病、是否在進行放化療治療、是否長期抽煙和酗酒、是否有精神類疾病等等!

人類幾千年的進化造就了我們的皮膚,這是一種高度适應性的多功能器官,可以保護我們免受日常化學、實體和紫外線輻射的沖擊。

創傷愈合的高度細胞多樣性、複雜性和可塑性為創傷愈合提供了很大的挑戰。

雖然創傷愈合的機制仍然不是十分明确,但我們必須繼續努力更充分地探索愈合的機制。

策劃 | 張潔

題圖 | 站酷海洛

參考資料 :

(1) Broughton G 2nd, Janis JE, Attinger CE. Wound healing: an overview. Plast Reconstr Surg. 2006;117(7 Suppl):. doi:10.1097/01.prs.0000222562.60260.f9

(2) Wang PH, Huang BS, Horng HC, Yeh CC, Chen YJ. Wound healing. J Chin Med Assoc. 2018;81(2):94-101. doi:10.1016/j.jcma.2017.11.002

(3) Wilkinson HN, Hardman MJ. Wound healing: cellular mechanisms and pathological outcomes. Open Biol. 2020;10(9):200223. doi:10.1098/rsob.200223

(4)  彭開勤. 切口愈合的影響因素 [J]. 臨床外科雜志,2007,15(9):588-589.DOI:10.3969/j.issn.1005-6483.2007.09.006.

(5)  陳孝平.《外科學》8 年制第三版.20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