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永健:實作四大産業轉型更新,人才引進、培養成為關鍵

作者:粵港澳觀察
陳永健:實作四大産業轉型更新,人才引進、培養成為關鍵

陳永健 澳門大灣區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 澳門工聯職業教育訓練委員會副主任(資訊科技範疇)

新質生産力,澳門經濟轉型的新動力

對于澳門來說,新質生産力這一概念可能對許多人而言還是一個相對抽象的詞彙,很多人對于新質生産力的内涵并不是很了解,但實際上,澳門已經進入了新質生産力這個階段。新質生産力的核心在于不斷的創新和持續的産業更新。為了推動這一程序,澳門政府正在積極促進科技創新并培育新興産業,以提升整體産業的競争力。同時,通過實施人才引入計劃,加強人才培養,以及完善法律法規等措施,為新質生産力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回顧2024年的财政年度施政報告,我們可以看到澳門政府在政策制定上的明顯轉變。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報告内容更加具體、明确,尤其在“一加四”産業發展規劃方面表現突出。即“做優做精做強綜合旅遊休閑業,加快發展中醫藥大健康産業、現代金融業、高新技術産業及傳統産業轉型更新、會展商貿及文化體育産業”。這一規劃被正式寫入施政報告,标志着澳門政府對于産業發展的新思路和新方向的确立。“一加四”産業多元發展概念,是指以一個主導産業:綜合旅遊休閑業為核心,帶動其他四個相關産業的發展。這種“一加四”的産業布局,有助于實作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為澳門的長遠繁榮穩定奠定了基礎。可以說,澳門目前的政策方向和發展規劃,正是以新質生産力為核心,通過“一加四”戰略來推動産業的多元化和整體經濟的發展。

陳永健:實作四大産業轉型更新,人才引進、培養成為關鍵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新質生産力成為推進澳門經濟轉型的動力,它對于促進澳門經濟向多元化和高品質的方向發展至關重要。接下來,澳門如何發揮自身的特有優勢,實作産業的多元化和高品質發展,是我們目前需要解決的一大課題。

澳門與橫琴的深度融合,共同發展新興産業

近年來,随着澳門與橫琴的深度融合,澳門迎來了轉型更新的曆史機遇,這不僅為澳門帶來全新的發展空間,也是開啟兩地共同發展新興産業的新起點。橫琴深合區政策的實施,标志着中央政府對澳門未來發展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援。橫琴深合區的政策包括兩個重要檔案:一是,2021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釋出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為澳門如何利用橫琴提供高層次、有方向性、戰略性的指導;二是,2023年12月28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具體落實橫琴的發展方向。在這個發展規劃中,澳門需要完成許多任務,包括:在2024年、2029年和2035年達到的發展目标;發展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産業,關聯澳門打造科技創新平台,加快建構特色微電子産業鍊,加快培育數字經濟等;發展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建設世界一流中醫藥生産基地和創新高地,推動澳門品牌工業集聚發展等。這些政策檔案不僅為澳門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澳門在區域合作中的角色和地位提供了清晰的定位。

作為國家的一部分,澳門的整體經濟發展已被納入中央的規劃之中,這不僅有利于澳門接入國家資源供應網絡,還有助于與其他省市形成協同效應。而且,澳門除了政策優勢外,還有一個獨特優勢在于其沒有傳統産業的包袱,這使其在發展新興産業時更加靈活高效。實際上,除了“一加四”的産業布局的“一”,即綜合旅遊休閑業之外,其餘四大産業實際上都已經是新質生産力的産業結構。這些産業的發展依賴于科技創新,對人才的需求尤為迫切。是以,為了實作産業多元化,培養能夠滿足新興科技創新行業需求的人才成為關鍵,同時,實施人才引進計劃、提供資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援也是至關重要的,這将促進澳門“一加四”産業布局中除綜合旅遊休閑業之外的其他四大産業的快速成長和規模化建設。

澳門人才引進政策,引領四大産業發展

然而,澳門也面臨着諸多挑戰。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如何解決資源不足的問題,特别是人才的問題。無論是現代金融、中醫藥、大健康還是其他科創産品,需要用到人工智能。在全國各大城市,特别是在粵港澳大灣區,對人工智能的人才需求非常大,香港、廣州、深圳等城市憑借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科研基礎,吸引了大量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和技術人才。但這些對澳門來說,如何吸引到足夠的人工智能人才,特别是頂級人才,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在探讨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前景時,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經典的哲學問題——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将這個問題比喻到行業的發展與人才供應上,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就如同雞與蛋一般,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在這個過程中,澳門政府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政府既是引導者,也是推動者。在制定相關政策時,政府應該充分考慮行業的需求,為企業和人才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澳門目前推出的“人才引進計劃”,目的是吸引和培養中高端人才,支援澳門經濟的多元化發展。然而,對于基層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我們仍需深入思考和策劃。此外,加強與内地及國際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合作,建立人才培養和交流機制,也是重要的一環。同時,政府也需要通過宣傳和教育,讓市民了解未來的産業發展趨勢,引導他們選擇有發展前景的專業。此外,我們還需要關注跨界崗位的培養。随着科技的發展,很多行業都出現了交叉融合的現象。比如,中醫藥和人工智能的結合,可以産生新的職業崗位。是以,我們需要培養更多具有跨界能力的人才,以适應未來的發展需求。最後,我們還要關注海外留學人員的引進。他們在國外接受了先進的教育和教育訓練,具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我們需要制定相應的政策,吸引他們回國發展,為澳門的發展貢獻力量。這是一個需要政府、企業和人才共同努力的過程,也是我們在面對未來的挑戰時,需要深入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也因為此,政府成立了以行政長官賀一誠出任主席的人才發展委員會,為配合“1+4”經濟适度多元發展政策而制定了一系列的人才引進計劃。這些計劃旨在吸引和培養高品質的人才,以滿足未來四大産業發展的人才需求。第一階段的人才引進計劃于2023年下半年推出,主要集中于吸引院士和領軍人物等高端人才,共收到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頂尖的産業領軍人物的申請,如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國内外知名企業的核心管理人員和創辦人,以及本地高校和重點産業的專業人員等。然而,一個行業的發展,不僅僅需要高端人才,還需要中層次和基層的人才。是以,有望于今年的5月落實的第二階段人才引進計劃,針對的涉及專業領域涵蓋計算機應用、網絡工程、大健康産業和現代金融等學科,且在澳門高等教育機構培養出的優秀留學生,預計每年合資格的非本地優秀學生不超過200人。畢竟,澳門本地人口有限,且符合四大産業要求的本地人才稀缺,這使得從外部吸引人才變得尤為重要,尤其那些已經在澳門生活了數年,且對澳門本土文化和社會環境有所了解的内地留學生,他們可以更快地融入并貢獻于産業發展,這不僅有助于促進澳門與橫琴的一體化發展,還能解決因人力資源短缺而可能影響新興産業發展的問題。

在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時代,澳門的經濟轉型不僅僅是産業結構的調整,更是人才技能的更新,澳門的未來發展既需要外來人才的引進,也需要本地人的參與,特别是在文旅會展領域有着巨大的産業發展潛力。為此,澳門市民應當積極提升自己的技能,以适應新的産業需求。這一方面,政府的政策措施固然重要,但澳門未來的發展同樣依賴于每一位市民的努力和對未來機遇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