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遠征:預計中國經濟在四季度進入常态化程序 投資需要調結構

作者:Beiqing.com

7月15日,中國經濟半年度報告釋出。您如何看待今年上半年中國的經濟表現?支撐上半年經濟增長的勢頭會持續下去嗎?如何進入房地産市場的下半年?全年通貨膨脹的風險是什麼?下半年的财政和貨币政策将如何發展?新京報圍繞這些問題,聯系中國銀行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中國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解讀。

曹說,從上半年的經濟資料來看,中國經濟已經接近正常增長,但仍處于複蘇過程中,消費、投資、兩年均增速仍低于疫情爆發前。預計這種複蘇将在第三季度繼續,并将與2019年第四季度基本相同,進入正常流程。

曹遠征:預計中國經濟在四季度進入常态化程式 投資需要調結構

上半年經濟表現符合預期,預計第四季度進入正常流程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初步核算資料,上半年中國國内生産總值同比增長12.7%,比一季度下降5.6個百分點;

曹說,上半年經濟資料符合預期。從疫情周期來看,兩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平均達到5.3%,且季度增速仍在逐漸提升,說明中國經濟接近正常增長,已達到疫情周期下半段。不過,我國經濟仍處于複蘇過程中,消費、投資增速仍低于疫情前兩年的水準,說明複蘇程序仍在繼續,預計第三季度将持續。預計第四季度将與2019年第四季度基本相同,這意味着中國經濟将在今年第四季度進入正常程序。

曹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結構也在發生變化。"三駕馬車"的出口表現良好,中國的出口約占全球份額的15%,比疫情爆發前上升了1個百分點。相比之下,投資表現平平,消費表現低于預期。綜上所述,中國的潛在隐患依然存在,最重要的是消費還是一個弱點。

下半年出口會保持強勁嗎?曹認為,下半年出口将增長,但增長将放緩。全球疫情正在得到控制,特别是随着發達國家的疫苗注射速度快于預期,發展中經濟體開始複蘇,這将穩定中國的出口市場。中國的出口份額已經很高了,未來不太可能有更大的增長份額,是以未來的出口将處于穩定、放緩的程序中,對中國經濟的貢獻将會減少。

出口貢獻的減弱也是中國恢複正常的一種表現。在過去十年中,出口對GDP的貢獻也在下降,中國的貿易順差在2007年達到最高水準,為9.9%,到2018年回落至近1%,現在再次上升。中國提出以擴大内需和擴大家庭消費為核心問題,使家庭消費成為GDP的主要貢獻者。相應地,應該對投資采取積極行動,特别是在新興制造業,政府投資可能必須做。

從消費的角度來看,曹遠征提出,短期内,供給側的問題大于需求側,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對服務的需求将大于對一般消費品的需求,服務業的發展非常重要, 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産品是滿足消費非常重要的方向。從長遠來看,促進消費的重要途徑是增加居民的收入,這需要就業優先政策,調整收入配置設定政策,以及中等收入群體的持續增長。

投資結構需要調整,重點從房地産轉向其他方向

今年上半年,我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12.6%,兩年均增長率為4.4%,基礎設施投資兩年均增長2.4%,制造業投資兩年均增長2.0%,房地産開發投資兩年均增長8.2%。

曹德旺表示,制造業、基礎設施和房地産投資在疫情期間受到影響,制造業投資複蘇相對較好,房地産沒有恢複到2019年,政府基礎設施沒有回歸,導緻投資不盡如人意。核心是建立新機制,特别是基礎設施投資是否仍需政府拉動,房地産是否也應該成為投資的重要力量,這些問題很可能被重新考慮,這涉及到投資重組、動能轉換等。中國已經提出了碳達标目标,如果205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時期上升2攝氏度以内,中國的低碳投資規模将達到100萬億,如果全球變暖控制在1.5攝氏度以内,低碳投資規模将達到13800億以上。如何把低碳經濟作為新的發展方向,投資結構和投資方向可能會發生變化,希望宏觀政策能夠創造穩定的環境,調整投資結構。

對于房地産投資,曹遠征認為,房地産仍然是重要的經濟增長動力,但重要性正在減弱。中國結構正在發生變化,第七次普查反映的是老齡化趨勢,幼稚,從長遠看對房地産的需求不是很強勁,這也要求投資重點從房地産轉向其他方向。另一方面,房地産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行業,對于金融行業來說也很重要,金融行業大約有1/4的資産都在房地産中,是以不能讓房地産轉移得太快,是以這是一個穩步增長的過程。在過去的兩年裡,我們也看到房地産投資繼續增長和放緩。然而,增長放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季度變化并不明顯。

從來沒有過,因為中國的城市化程序還沒有結束,大量人口仍在向城市遷移,住房和需求。但住房的可得性可能會發生變化,比如租金很可能成為未來住房的主要形式,這樣房價上漲就會受到遏制。新房需求将增加,新房建設将滿足新房需求,是以房地産投資仍将貢獻GDP,但對房價的刺激正在減弱。

貨币政策從超正常寬松到正常寬松财政政策有收緊的可能

上半年,消費者物價同比上漲0.5%,出廠價同比上漲5.1%,其中6月份按年上漲8.8%。PPI的迅速上升引發了人們對通脹風險的擔憂。

曹說,中國CPI仍然很低,PPI相對較高,說明價格傳導機制不好,特别是企業利潤的終結會受到明顯影響。另一方面,這也反映了消費不是很好。

目前,市場更關注的是資産價格,在極度寬松的貨币政策爆發後,尤其是美國,這導緻資産價格大幅上漲,貨币發行對資産價格有很大的傳導作用。現在疫情已經得到控制,經濟正在複蘇,貨币政策不退出,寬松政策退出不會導緻資産價格波動,成為市場關注點。

曹說,通貨膨脹的影響現在更加複雜。中國的CPI肯定不會超過3%,PPI也在逐漸下降,資産價格更受國外幹擾。是以,如果将傳統口徑的通貨膨脹納入其中,中國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但它需要防範金融風險。

PPI與CPI的偏差也預示着需求不足的問題,是以宏觀經濟政策必須保持相對寬松。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抗疫專項政策轉向,但并非急轉直下,貨币政策從超正常寬松轉向正常寬松,央行此次下調1萬億元也是釋放這一信号。事實上,自3月份以來的政策一直在發出這一信号,例如支援微型企業放貸,并将債務還本付息延長至年底。這種減少不僅增加了可貸資本,而且降低了貸款成本,可以幫助小企業抵禦PPI上漲和高成本的影響。微型企業是就業的主要創造者,小企業的成長和發展對就業、消費、投資都是有幫助的。

如果美國通脹居高不下,美聯儲是否會加息,是否會影響中國的貨币政策?曹說,雖然美國IS目前居高不下,但CPI的上漲可以通過進口來對沖。過去幾十年來,美國家庭收入增長不大,但消費繼續擴大,進口增長,盡管貨币政策放松,但通貨膨脹率仍然很低。至關重要的是,較低的利率支援債務消費,如果美國加息,它會刺破泡沫嗎?美聯儲沒有采取明确立場還有待觀察。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中國的貨币政策現在基本沒有變化,并且仍在朝着低利率方向走勢,以支援實體經濟,這是對的,實體經濟發展可以為金融發展創造環境,不能盲目地從金融角度是否加息。

在财政政策方面,曹德旺表示,中國的财政政策有可能收緊。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債務,地方政府債務壓力越來越大,擴大債務擴大投資的能力正在減弱。地方政府支付利率的壓力也很大,去年他們開始看到許多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違約。不能簡單地要求擴大财政支出,地方政府應該平衡收支,滿足利息支付的要求,維護金融穩定。

新京報 殼牌财經記者 顧志軒 侯潤芳 編輯 陳立學校談危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