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岚清:退休常委的“沉思錄”

作者:中國新聞周刊
李岚清:退休常委的“沉思錄”

圖為2014年5月1日,李延慶在西安接受本雜志采訪。照片/記者 張遠

李玉清:退休常委會《思考筆記》

記者/劉子軒(來自北京西安)

(本文發表于《中國新聞周刊》第660期)

李決定做一個有趣的"80後"。

他作出這一決定時已經71歲了,剛剛從中國共産黨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的職位上退休。雕刻、書法、音樂、素描,他重新找回了這些少年的興趣,才進入了門檻,有趣的"80後"稱号是名副其實的。

時至今日,82歲的李玉清依然步伐穩健,邏輯清晰,說起過去,細節就在眼前。"我有時會想,我80多歲了。李彥宏笑着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坐在西安官邸的客廳裡,陽光透過玻璃照進來。這次來西安,為了舉辦一場版畫展,參加一場流行優雅的音樂演唱會。

從中國汽車工業建立者的參與者到對外經貿體制的上司人,從中國共産黨上司班子第三代核心成員,到外人眼中有着廣泛興趣的退役老兵,李克強将82年來許多難忘的經曆印章刻在了一邊。當然,李飛飛并沒有陷入回憶,他很樂意關注當下的某些事情,比如他對喬布斯和蘋果的研究,以及他願意談論特斯拉的電動汽車。

"我們在特斯拉之前很多年就開始開發電動汽車了"

過去,李維清去過西安很多次,但這次不一樣。4月30日,"秦鳳音李玉清書畫藝術展"在西安舉行。展覽位于大唐之夜市的曼迪當代藝術中心。開幕式上,李一清走上舞台,雙手和拳頭甚至表示不安:"在我展覽的很多地方都加了'藝術'字樣,與在場的藝術家相比,我真的不是什麼藝術。"

展覽曆時近一個月,分為"通俗版畫"、"詩歌印刷之愛"和"我為大師素描"三大部分,2000平方米的展廳展出了400多幅雕刻作品,50多幅書畫和160幅素描。展覽開幕後,82歲的李玉清跟随展覽,介紹了一枚印章背後的故事。許多參觀者将手機舉過頭頂,不停地拍照。

站在《科學教育、後勤部部長鄧小平的版畫》和《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版畫》前,李克強說,改革開放初期,小平同志對科教界說:"我知道你們有很多困難,我會做你們後勤部長,幫你們解決。鄧小平随後被任命為科學、教育和後勤部長。後來,朱(金字旁容)基說:"小平同志既然是部長,我就當科教後勤主任。我說你是主任,我司副主任,我也在一個科教系統上司幹部會議上談起這過去。小平同志的頭銜雖然不是中央人民政府"印制"的,而是自封的,但意義特别重要,是以我懷着對他的老人的懷念和崇敬,刻上了這個黨的"公章"。李回憶道。觀衆席上的參觀者笑得心花亂墜。

鄧小平是李克強最受尊敬的上司人之一。雖然兩人在年齡上相隔一代,但他們有很多交集。他們第一次見面是在中南海。1958年5月14日。這位26歲的年輕人與長春第一家汽車制造廠廠長兼大會代表饒斌一起,在中國共産黨(CPC)第二屆會議期間将中國第一輛國産東風轎車開入中南海。在懷仁堂後花園,身穿藏藍色中山西裝、留着短發的李某站在明亮的汽車前,旁邊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總書記鄧小平和中共中央書記彭震。那時,這位從蘇聯汽車廠實習歸來的年輕人,已經是工廠業務和技術的中堅力量,也是東北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的研究員。鄧小平用幾個汽車專業問題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後來才知道,鄧小平在從事法律和工作期間曾為雷諾工作。

他進入工廠已經六年了。1952年,20歲的李偉清大學畢業,他的同學大多在冶金等部門工作,隻有他被配置設定到長春第一家汽車制造廠,還在建,在學校裡學習工商管理、機械原理和汽車制造等知識,是有用的。

自1953年以來,中國一直在規劃其第一個五年計劃。作為"十五五"期間的重點工程,長春第一家汽車制造廠在随後的幾年裡落地建,并在随後的幾年裡生産了第一輛解放車、東風牌和紅旗車,開啟了中國汽車工業的曆史。李貝清成為那段曆史的見證者和見證者。

六十二年後,坐在《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面前,李回憶起過去的青春:"現在的氣候真的很暖和,當長春冬天的溫度很低的時候,我是南方人,寒風像針頭一樣吹在臉上,眉胡子上滿是白霜。我們沒有大米吃,高粱米或貝殼,雖然生活條件艱苦,但我們都能夠參與到新中國首個五年計劃的重點工程中感到光榮和幸福,确實是燃燒的歲月激情。"

派車進中南海的李維清,不會想到34年後,他會在中南海度過整整十個春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輛車是他工作的全部。改革開放之初,國家曾打算建一座大型重型汽車廠,并任命李維清為該項目的二把手。這也是鄧小平第一個親自準許與外國合資的項目,他有機會參觀了國外的汽車工業。通用、福特、克萊斯勒、奔馳、大衆、雷諾、沃爾沃等車企邀請代表團參觀其現代化工廠和研發中心,李克強還試駕了一款新型通用單門開頂轎車。

看到中國汽車工業與發達國家的巨大差距,李玉清心情複雜,幸運的是,經過改革開放初期,引進技術,走中外合資之路,提高我國汽車産業水準逐漸成為行業的共識。作為李維清第一家外商談判合資公司,1981年轉入國家外商投資委員會,告别了汽車行業對外經貿工作。1983年,中美合資企業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正式簽約,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

30多年後,李彥宏對國外汽車巨頭的态度逐漸發生變化。現在我國汽車産銷量已連續五年位居世界第一,2013年我國汽車産銷量超過2000萬輛,再次創下世界新紀錄。面對中國汽車工業取得的巨大成就,李維清也提出了新的擔憂。

退休十一年後,他一直對汽車市場保持敏感,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面對不斷惡化的大氣條件以及石油資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短缺,世界各大車企都在加緊研發新能源汽車,汽車行業正面臨一場重大革命。現在我國傳統的能源汽車産能已經嚴重過剩。我更擔心的是,國外汽車制造商仍然把自己傳統的汽車産能貼上"先進技術"的标簽,不斷地轉移到中國,我們也急于接受,無處不在,而他們都在騰籠裡為鳥兒,在新能源汽車中,先是在他們的國内上市搶占市場,然後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特斯拉"風暴是一個早期預警!"李延清握着扶手,看起來很嚴肅。事實上,我們在開發電動汽車方面比特斯拉領先很多年。"

早在20世紀90年代,李偉清就負責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研發的科技工作,2001年10月,被正式列入"五五"國家863計劃重大電動汽車項目已經啟動。熟悉汽車行業的李玉清在聽取了關于電動汽車進展的報道後表示:"電動汽車從根本上說是國家能源安全問題,能源安全是世界每個政治家最關心的問題。電動汽車是解決中國能源問題的出路。"

李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當時,我抓到電動汽車主要是從能源戰略的角度出發,沒想到汽車發展這麼快,這些年來汽車排放的有害氣體已經成為造成空氣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成為一大民生問題。"

在業内人士看來,新能源汽車産業是我國汽車産業實作超車的機遇,但也有人認為,國産電動汽車的承載能力制約了市場的普及。"電池壽命不是問題的關鍵,現在已經達到了一兩百公裡,然後增加了備用增程器,長距離是沒有問題的。不過,仍有人說這不是過關的事情,這些都不了解電動汽車,也有一些利益集團故意制造誤導輿論。任何創新的東西,一開始都不可能完美,不能被"傳遞"和完美混為一談。李克強還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汽車産業的方向一定是新能源汽車,目前主要是電動汽車。如果中國的汽車從業者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等到大量外國新能源汽車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傳統汽車工業将面臨巨大的災難。"

李玉清的話間有點遺憾,卻忽然提高了嗓門,"我們現在來得及推廣了。"

在展廳裡,2011年打造的黑色印章并沒有為另一個印章打響名聲,印章的新内容或許代表了李飛飛的聲音:對新能源汽車的希望。

"我對喬布斯有問題。

距離五一假期還有一天,遊客們一直在大廈下編織,從大廈步行到藝術展覽現場隻需要五六分鐘。參觀者人群湧向展覽的方向。

藝術展覽上印刷品的每一面都附有說明印章的大小,材料,邊緣和雕刻時間的描述。與傳統印章的味道不同,李維清的一些镌刻作品,在某種程度上是對自治經驗的梳理和反思,比如一些印章上刻着"借用雞蛋""開放改革促進發展""大鍋飯吃""三比一彌補"。在展示櫃前,一個中學生長得像個男孩,低着頭,正在用手機百度"三比一"的意思。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李先生在汽車行業工作了三十年,一直是對外貿易和經濟發展的上司者。1982年初,他擔任外經貿部外商投資局局長,通路珠江三角洲地區。當時,沿海地區出現了自材料加工、樣品加工、裝配和補償貿易為主的新型貿易形式,被稱為"三對一互補"。因為它不需要投資,收入增長迅速,也解決了就業問題,在珠三角地區發展迅速。

當時,廣東省一些縣政府還設立了外部加工裝配辦公室,實行"一窗一窗之地,一張印章辦事"。這種簡單但"未歸化"的過程在當時的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令地方官員吃驚的是,李玉清不僅沒有批評當地政府,還稱贊了他們的做法,甚至幽默地總結了當地的"秘密"就是"把公章挂在褲子的腰帶上"。

二十六年後,當李克強準備整理自己的改革開放史,重新思考這段曆史片段時,他自己也保持了"判斷":這是正确的做法嗎?采取立場是否适當?我還在學習工商管理,遵守規則不重要嗎?最後,他給了自己一個"判斷":"從今天的角度來看,可能會有一些違規行為,但如果你不這樣做,那麼什麼都不會改變,無法突破,隻能繼續造成大量人口走私出國。更有甚者,當時對新事物沒有明确的定義,原來的規則和框框已經完全脫離了現實,沿海基層上司人還在呼籲權力松動,這不正是我們需要改革的嗎?如果你不讓這個,那不被允許,不僅什麼都改變不了,而且不知道改革開放中會出現什麼新問題,你怎麼知道如何求優、合理規範和管理?"

李克強還清楚地記得1992年鄧小平到中央政府工作後,曾有機會直接與他見面。鄧小平曾對他說:"改革開放必須是必要的。沒有改革開放,死胡同!盡管鄧小平一再發表講話,但李克強認為,面對面的談話是他這一代人的政治座右銘,也是他未來的座右銘。

回首過去,改革開放之初的思想體制壁壘,李玉清的感情比一般人更強烈。1979年,關于真理标準的大辯論仍在繼續,中央政府的重點轉向了經濟建設。引進外資和建立中外合資企業也在議程上。但困境的現實使得中外合資企業談判難以深化。作為項目談判的主要帶頭人之一,47歲的李維清直接對鄧小平說:做一件事,垂直方面有幾層"層",橫向方面有若幹"廟宇",并有"否決權",像許多繩索一樣,把你綁起來,讓你難以行走。

在這封"投訴信"中,李維清對多個職能部門地點的無異議稱呼,"我們幾個月前準備了資訊和建議,并多次詢問相關部門,但都沒有得到回複。外商直接投資上司人還召開了一次特别會議,敦促他們迅速提出自己的觀點,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得到答複,"李甚至在信中哀歎道。"

李克強的私人信件在鄧小平的訓示下迅速發酵。中共中央原則上同意國家外商投資委員會黨組《關于中外合資經營若幹問題的要求報告》,随着《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出台,幾個中外合資項目的談判在焦慮中繼續進行。

在李彥宏衆多反映1980年代經曆的印章中,有一幅脫穎而出,印刷無字,上半身刻有一把長刀,下方形似一對角。

2014年5月1日,在陝西師範大學長安校區最後南音樂廳,李某指着大螢幕上的印章,向在場的師生講述了1980年代初為國家外商投資委員會工作時的往事。深圳光明華僑畜牧場生活艱難, 他們利用紐西蘭的貸款引進了一千多頭奶牛,準備生産新鮮牛奶出口到香港。但中國的動植物檢疫部門已經确定,近700頭流鼻涕的奶牛患有口蹄疫,必須被殺死。上司派李維清南下深圳,他發現紐西蘭出口檢疫合格,在海上感染口蹄疫的可能性很小,于是提出奶牛是否可以判斷為"死慢",檢疫觀察再處理。幾天後再次隔離,全部合格釋放。

"你以為,從紐西蘭乘船到深圳,路很遠,海風海浪很大,不能流鼻涕?"李維清的聲音剛降,師生們都笑了起來。這件事要善于總結李維清的經曆,大有觸動。他感覺到,刻上了一枚印章,上面寫着"把牛留在刀下"。

4月30日,李克強在走過展廳時說,幾幅以1980年代為主題的印章,整合了他在對外經貿領域的工作。其中一枚印章是頒發給中共中央黨校的,于2013年镌刻,高11.5厘米。印章上的12個字母也許是多年來最好的總結 - "實踐是對真理的唯一考驗"。

工商管理類出身,多年外貿工作經驗,讓李玉清更關心引進外資和技術,中國企業創新。在他看來,創業者可以分為三類,善于在現有市場上銷售自己的商品和服務,這就是一般的創業者,為自己的商品和服務開發潛在的拓展新市場,哪個是比較成功的創業者,最有技能的創業者,就是開發創新産品和服務,而不是在原有的市場中開拓和創造新的市場。

李彥宏稱贊喬布斯,并專注于蘋果産品,不僅研究材料,還觀看喬布斯的同名傳記片。"他将技術與藝術相結合,從16G到64G平闆電腦,從iPhone 1到iPhone 4s,他'創造了一個巨大的市場',世界各地有無數的'蘋果粉',排隊購買它們。"但我對喬布斯也有看法,他一直在推動幾代人更完美的産品,迫使使用者不斷更新,為我們賺了很多錢,"李說。很多中國企業缺乏創新精神,缺乏創新自信,總是跟着别人跑。是以,我很想看到中國的電動汽車一度領先。現在特斯拉已經到來,我們中的一些人安慰自己說它隻是一個"高貴的玩具",别擔心。我告訴你一個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主要飛機工廠制造螺旋槳飛機,然後從一家發明噴射機的小工廠出來,稱為"波音",當時大工廠根本沒有認真對待它,以為它隻是一個"玩具"。結果,這部劇就是這些龐然大物全部被摧毀,進入了波音的世界!"

"不要看國家上司人,有時不得不以非凡的方式做到這一點"

5月1日,長假的第一天。在陝西師範大學長安校區最後南音樂廳,李維清做了"大衆雕刻與捍衛漢字"的講座。退休後的十年間,他在全國各地的高校講學了一百多次。

.m 9:30,李娜走上講台,做了簡短的開場白,"我是2001年來到陝西師範大學的,但那是老校區。我真誠地很高興看到你們有了新的發展,新的進步,新的改進。"T3年前,李通路了陝西師範大學。同年,中國實作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中青年文盲的目标。此時,李維清已經負責教育8年了。

雖然講座的主題是雕刻和漢字,但教育自然是不可或缺的。1993年,國務院上司分工時,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請李鵬談一談分工,希望他能在經貿工作之外負責教育。"當我說我不懂教育并且是一個門外漢時,我感到很驚訝。李鵬同志問道:"你認為誰适合幾位副總理?我列,朱(金字旁容)基同志是常務副總理,是協助總理把握綜合工作;于家華同志,宏觀經濟學和工業專家;錢其琛同志是外交官,他們可能不關心教育,他們的工作我做不了。李鵬總理說,是的,是以教育是你們的。李回憶起當年的細節。

回顧與教育的關系,李玉清非常坦率,"我當時并不想關心教育,部分原因是我從來沒管理過教育,在這方面沒有經驗:第二,因為教育面臨太多的困難;事實上,在1993年左右,中國的海上業務再次蓬勃發展。當時,中國小教師的平均年薪隻有3000元左右。師資人員十分不穩定,北京某大學副教授走上街頭賣餡餅,一時成為輿論的焦點。

令李克強惱的是,他一上任就擺在了桌面上,為全國的中國小教師拖欠了超過140億美元的未付工資。"當時需要解決的三大問題是教師的工資,教師的住房和教育投入。"李說。此外,還有大量民辦教師嚴重低處理的問題亟待解決。1994年,李維清到基層考察時,遇到了一位50多歲的民辦教師,他在江西省吉安工作了17年,月薪隻有56元。由于曆史原因,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有200萬名私立教師,李鵬召開了幾次會議,讨論私立教師的轉型,但各方觀點卻大相徑庭。吉安的這次旅行堅定了他的決心。

巧合的是,當天津拍出一部反映民辦教師現狀的電影《秦鳳凰》時,他非常感動。"嗯,這個機會來了。李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向國務院每位上司人發送了副本,并附有一封手寫信,要求他們抽出時間去看。"過了一會兒,我要'檢查',問他們是否在看,他們都在說話,它在移動。李玉清終于去問總理了。李鵬簡單地回答:"看。李玉清急忙問道:"你怎麼看?"哦,我看着的時候淚流滿面。

"我以為沒事,總理感動了,有辦法。趁着中央會議的契機,李邀請了所有代表觀看了這部電影。最後,通過推理和移動的方法使其有意義,達成各方共識,私立教師可以通過考試可以轉為陽性。"這是利用文化藝術的力量解決的大問題,"李笑着說。

事後,他還具體告訴相關部門負責人,"200萬民辦老師要幫你解決問題,1000萬以後不能再給我任何民辦老師了。李維清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那他們就不叫私人教師,改名代課教師。"李克強認為,要改革農村辦學制度,從過去從農民到從籌款學校到公立學校繼承下來,同時,縣政府所享有的師資招聘權。财政困難的縣由省和中央财政轉移支付,工資直接從國庫轉移到教師的銀行賬戶。他還親自寫信給當地上司人,要求他們檢查教師工資的執行情況。

在李彥宏看來,在農村學校,應該把教學業務交給最文化中心的小校長來負責農村,讓教育的人了解教育。他一直擔心,如果沒有文化的人繼續上司農村地區的教育,就會出現大問題。退休後,他給了這一刻一個"無知無畏"的印章,在側面寫道:"人們應該敬畏。因為無知,往往世人不怕,不能是無所畏懼,這樣的人也無所适從。"

在轉型中的中國,李克強知道,為了推動事情向前發展,有時需要非正常的做法。例如,當時國家博物館規模很小,文化部要求擴建人民大會堂對面的博物館。此事已經籌劃多年,但中國曆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有兩個局級機關,意見難以統一。李對他們說:"革命史不是不列在你們的曆史博物館裡,你們博物館裡的革命不是曆史的一部分嗎?"是以,建議将兩家博物館合并為國家博物館,統一開展擴建工程。"由于種種原因,這項提議仍然難以實施。李克強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有一次他向江澤民介紹了國家博物館建設和擴建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總書記表示支援。"那請為博物館寫個名字。李玉清的要求,當時的總書記立即同意了。

李告訴文化部,通知兩家博物館的負責人召開會議,展示題詞"中國國家博物館",并宣布兩家博物館合并,正式成立國家博物館。"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可能仍然在撕裂和延遲工作。"不要看國家上司人,有時他們必須以非凡的方式做事,"李向《中國新聞周刊》感歎道。

教育也需要改革

在陝西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李克強再次将話題轉向了日前大肆炒作的"漢字聽寫大會"。"蟾蜍"這個詞很難讓70%的人失望,我們的文化是漢字傳承下來的,如果不經常不寫就忘了。"這是兩天來李維清第二次以蟾蜍為榜樣。在一天前的藝術展上,他也擔心年輕人對學習漢字的擔憂。李玉清曾經刻過一個大印章,上面隻有兩個大字:"寫"。

李玉清出生于鎮江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童年雖然是外國學校的時代,但寒暑假要民辦補寫作和四書五書等古籍,國小和家裡的牧師朋友一起學習英語。在中學時,甚至他的科學教科書也是英語教科書。除英語外,他還學習過日語、俄語和德語。然而,他的自我評價是,"隻有英語和俄語稍微成功一些。"2001年,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體會議上,李克強用英語為北京申奧做了三分鐘的演講,公衆意識到這位前負責教育的副總理可以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他能說流利的英語,負責教育,對英語教學中的問題一直直言不諱。"中文學習外語的時間最長,從國小到大學,十幾年,效果如何?"與學習時間相比,努力了一半以上。他還親眼目睹了什麼是"啞"英語。1982年,李維清被任命為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外商投資局局長,通路美國時,一名英語系畢業的随行翻譯因不懂業務而無法與外方交流,或者李維清給他當"翻譯"。

在擔任副總理期間,李克強發起了部長級英語教育訓練課程,各部委的部長級官員參加了該課程。李克強向《中國新聞周刊》回憶說,經過三個月的強化訓練,部長們的英語,特别是英語口語,有了明顯的提高。

退休十年後,李仍然專注于教育這個熱門話題。2013年被媒體稱為"史上最難就業旺季",2014年全國大學畢業生規模将達到727萬人,創曆史新高,畢業生總人數壓力進一步加大,就業需求結構性沖突更加突出,我校教學内容和教學方法有待提高, 同時意味着畢業生的就業觀念也需要改變。

李回憶起他在學校和就業的時光。1949年後,李彥宏考入複旦大學工商管理專業。"我們和現在不一樣了,雖然主修的是财務和管理,課程也是學習工作和做生意,在部門的實習工廠中的房間,從刀子到學做虎鉗,掌握各種機床的操作。實習研究到紡織廠,不僅要實習管理企業,還要研究勞工最好的操作方式。在學習汽車制造的教室裡,教授講到汽車轉彎時跟後橋差速器,大家聽了半明白,直到練習課把車拆開,轉向差速器原理一目了然。現在的教學似乎大多是從理論到理論,相對空洞。科學和工程的動手能力差,解決文科實際問題的能力差,這也增加了就業的難度。

當副總理成為退休人員時

在李維清已經做了100多場大學講座,幾乎都與音樂、雕刻書法、繪畫等文化藝術有關。他将美術推向校園,同時也倡導漢字學習應用的重要性。如果說退休是節點,那麼他退休後的主題演講更像是他教育理念的延伸,尤其是審美教育,是中國教育的一個薄弱環節。

2014年4月30日晚,一場名為"優雅的藝術走進校園"的音樂會在西安音樂廳舉行。在舞台上,年齡最大的是84歲的首席小提琴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成康,坐在他對面的是首席大提琴家、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委書記葉曉文,而在舞台下方觀看演出的李維清則算作樂團的主要觀衆。

音樂會以卡門的前奏拉開帷幕。李玉清集中精力在舞台上,右手和曲調偶爾彈奏兩拍,在演奏完《查達什舞》後,樂團指揮宣布下一個節目是由學校老師演唱趙元仁先生的名曲《教我怎麼不想要他》,指揮聽到李維清唱了這首歌,然後邀請他上台。在觀衆的掌聲中,李玉清身穿淺色西裝,系着紫藍色領帶,戴着一副金邊眼鏡,走在舞台上,還幽默地說:"80後老人也表演啊。"在歌曲的最後,樂隊指揮邀請李在彈鐵的同時彈奏鋼琴曲。李玉清在掌聲中,摸了摸鋼琴說:"傳出李可以彈鋼琴的傳說,我想在這裡澄清一下,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資訊,我隻是彈鋼琴。"舞台下傳來一陣笑聲。

他最初對音樂的興趣完全來自家庭啟迪。李維清從小就住在爺爺家,叔叔熱愛音樂,彈鋼琴和拉小提琴都不錯,這也成為李維清最早的音樂啟蒙。他的叔叔教他彈鋼琴,後來他因為不遵循叔叔的教學程式而被"解雇",從此開始"彈鋼琴"。在未來幾十年裡,将不再有接觸鋼琴的機會。改革開放後,經濟狀況逐漸趨于有利,李某向妻子提出購買鋼琴的請求。"夫人準許了。"隻偶爾打兩個子鏡頭。觀衆又笑了起來,坐在台下的李太太的妻子張素貞笑着搖了搖頭。最後,他在鋼琴上演奏了自己的作品"金珍東都番曲"。

自從李玉清負責教育以來,他發現中國的音樂教育非常薄弱,他早就收集資訊和筆記來組織,寫了一本通俗易懂的音樂通俗讀物,這本名為《李維清音樂談話》的書出版,李維清已經退休。

多年來,他一直将優雅的音樂推向校園。在他看來,不懂美學、缺乏包括音樂在内的文化審美修養的人,不能算是高素質的知識分子。李克強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并不反對年輕人對流行音樂的熱情,但"娛樂不等于文化,因為大學生應該追求更優雅的東西,這不僅是為了提高情緒,對智力的發展很有幫助。

其實,比起對音樂的熱愛,李維清的故事更為人所熟知。事實上,他更像是回到了他童年的興趣。退休後,在學習版畫之前,著名畫家潘公凱曾"告誡"他,"雕刻上瘾,父親上瘾,一刻也停不下來。"潘公凱的父親潘天壽是中國畫大師,也是著名的雕刻家。我是一個有能力做事的人,放下它們,我怎麼能上瘾。李瓦星起初并不這麼認為。萬萬沒想到,一把刀撿起來就是十年,印章镌刻到一千多根。有時,女士叫他吃飯、休息,他的手在握,印記被打破了,也讓女士生氣了。李玉清的每一枚印章都是一生往事,是記錄,也是記憶,但李維清給自己定了一條規則,除了家庭和外交往來外,不給活着的人刻上印章。

如今,李的日常生活非常有規律。早上六七點起床,早餐後一小時工作學習,如果沒有霧霾,他會選擇走路,每周遊泳四次,每次遊一公裡,有時和朋友一起打橋牌,吃午飯,短暫的午休時間,或閱讀或開會,或繼續雕琢,畫畫,到晚上10點, 閱讀當天的報紙,然後上床睡覺。

李克強還記得2003年在清華大學的第一次演講,當時一位同學問他,他是怎麼從一個年輕的大學生開始成為副校長的。李玉清幽默地回了一句話:做夢都沒想。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是他的心,除了盡其所能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之外,他從未計劃過自己的未來。在1949年之前,他的理想是畢業後有一份工作和一頓飯。1949年後,我一心一意地參與國家建設。至于目前的計劃,他笑着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健身、大腦健康、閱讀、寫作、加強鍛煉,保持身心健康,讓他們不内疚,家人不累,節省醫療費用,造福全社會,不要過早成為社會的負能量,給社會和家庭增加負擔。"★

(本資料基于對李維清數天的跟進和采訪,部分内容參考了《突圍——國家之門初年》、《李維清教育訪談》,感謝王建平對本文的大力支援和幫助)

李岚清:退休常委的“沉思錄”

《中國新聞周刊》第660期上市。

數以百萬計的小恒星微信号:bwzdxxx

百萬壯的小星星:中國新聞周刊編委會的自我修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