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微網誌視聽節目服務被叫停,然而内容平台的品質之争才剛開始?

今天廣電總局要求新浪微網誌、ACFUN等關停視聽節目服務,這一通知一出,微網誌股價盤前大跌7.43%,市值蒸發12億美金。不過即便如此,微網誌市值依然超過150億美金,最近一年多已上漲超過10倍,超出所有人的預期,成為中概股最大的一匹黑馬。之是以微網誌股價暴漲,關鍵原因有且隻有一個,那就是:内容化。這次“視聽節目關停風波”也與這一戰略息息相關,因為微網誌要引入更多内容,視聽内容自然不可或缺。現在微網誌的内容戰略還在繼續推進,這幾天打開微網誌網頁版,還以為點錯了——因為頁面跟今日頭條網頁版太像,不信看圖:

微網誌視聽節目服務被叫停,然而内容平台的品質之争才剛開始?

今日頭條和微網誌之間互相“模仿”已不是一天兩天,功能相似的背後是雙方想要進入彼此領域。

微網誌們改變了移動資訊市場格局

2015年,微網誌就已啟動内容戰略,在産品層面的表現就是長文章,短視訊和直播這樣的多媒體内容越來越多,結合微網誌起家的資訊流分發形式,可以說微網誌早已完成對今日頭條的“複制”。這一次首頁改版直接複制今日頭條網頁界面,表明它也不想再掩飾自己要做資訊平台的野心。

盡管今天因為一紙禁令讓一些人抛售微網誌股票,但我反而認為此時是入手微網誌的最佳時機,畢竟眼下是一個因為偶發事件而引發的低點,但微網誌的内容戰略不會是以而改變,視聽牌照遲早也會拿到,再說短視訊、直播等業務還是可以繼續開展,如果看長線,押注内容戰略的微網誌潛力還是很大。

微網誌視聽節目服務被叫停,然而内容平台的品質之争才剛開始?

今日頭條也在對微網誌不斷進行“模仿”,上線的“微頭條”功能打開之後,同樣會讓人覺得眼花,因為基本就是微網誌的翻版。除了這樣的界面模仿之外,今日頭條在名人戰略、内容營運上對微網誌也是亦步亦趨。今日頭條已成為唯一一個不站隊BAT、(估)市值卻已超過100億美元的網際網路公司。

微網誌視聽節目服務被叫停,然而内容平台的品質之争才剛開始?

為什麼微網誌要複制今日頭條?因為過去的碎碎念内容或者明星八卦内容都不足以滿足使用者“刷微網誌”的需求,引入五花八門的内容成為大雜燴就可以将使用者牢牢地黏住。為什麼今日頭條要複制微網誌?因為沒有社交關系,完全依賴算法的推薦出現了體驗上的短闆被使用者诟病,社交媒體的故事比個性化資訊平台大得多。

今日頭條和微網誌的互相“借鑒”,吃掉的是移動資訊用戶端的市場。在這兩家公司都如日中天的時候,手機百度、UC這樣的過去距離資訊平台較遠的新玩家已入場,傳統的移動新聞用戶端則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抓住個性化資訊大潮的還有機會找到自己的位置,沒抓住的就會被淘汰。

近日艾瑞公布的綜合資訊類APP 5月份的資料顯示,TOP8移動資訊用戶端平均環比增幅為3.25%,落後于4月份的平均環比增幅4.5%;TOP 8月活平均環比增幅為3.64%,落後于四月份平均環比增幅的5.13%,移動資訊用戶端已經迎來增長天花闆。移動資訊用戶端們,如何突破天花闆,如何保證不被微網誌等新玩家們搶走市場,如何挖掘存量使用者價值?

優質内容是移動資訊的核心競争力

眼下的移動資訊市場已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氣候。一邊是免費的資訊呈現出泛濫的态勢,誰都能做自媒體,内容生産門檻太低再加上閱讀量導向導緻内容走向“垃圾化”,有自媒體說,網際網路現在某些資訊平台就是一個垃圾桶。另一邊,則是優質内容走向付費的趨勢,得到、知乎Live等内容付費平台風生水起,微網誌付費問答高速增長。

理論上來說,免費内容低質化與内容付費趨勢之間也有一定的因果關系,劣質内容太多,優質内容太少,付費成為優質内容的篩選器,也成為優質内容生産的催化劑,是以,一些内容才可以賣出價。

然而,中國網際網路上風行多年的免費模式在可見的未來依然還會是主流。付費隻适合少部分人:注重資訊擷取效率和品質的使用者。付費也隻适合少部分内容:具有知識屬性的内容,而不是普通資訊。換句話說,書依然可以賣錢,但報紙賣不出錢,且就算可以賣錢,也隻能賣給少部分人。得到在前不久宣布,“李翔商業内參”與寶馬合作免費,就展現出資訊付費之路很難走得通。事實上,很早之前就有收費版的新聞用戶端,鳳凰等新聞用戶端也推出了付費版,然而下載下傳使用者數可忽略。

是以如何将免費的資訊做出品質,或者說確定免費的内容不走向“垃圾化”才是移動資訊平台的長期競争力。未來,優質的免費資訊将是行業的奢侈品。僅僅為了流量而生産内容,或者說讓平台滋生僅僅為了流量而生産内容的風氣,隻會讓内容走向低質化,無異于飲鸩止渴。

移動資訊平台如何做好優質内容?

不能唯閱讀至上,而要確定内容品質,承擔媒體社會責任,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移動資訊用戶端的共識。在内容優質化上,不同平台有不同的思路,微網誌、今日頭條和騰訊是比較典型的三類玩家。

1、微網誌:與專業媒體合作,隻做連接配接。

微網誌不生産一篇文章或者一個視訊,也沒有像今日頭條那樣将重點放在自媒體上,迄今為止微網誌還沒有廣告分成機制更别說補貼了,微網誌在布局優質内容的思路上主要是做頂部和垂直。

一方面,微網誌對于自媒體内容生态的孵化更多是借助于第三方MCN機構,希望借專業機構之手引導自媒體生産更優質的内容,同時不通過基于流量的分成模式避免第三方内容低質化,通過此舉在娛樂、體育、美食等領域都取得不錯的進展,不論是圖文還是短視訊還是直播都是這個思路。另一方面,微網誌對于頂部内容十分重視。它已成為主流媒體不可或缺的分發平台,形成了新聞賬号矩陣,讓這些專業媒體的優質内容傳播的同時積累粉絲,形成社交媒體上的影響力,同時對于奧運會這樣的頂部内容也很重視,進行戰略合作和内容營運。總的來說,微網誌不會生産内容,而是通過連接配接和扶持生産優質内容的機構,來確定平台内容的品質。

2、今日頭條:不再唯算法論,有價值觀。

去年張一鳴接受過一個采訪說今日頭條沒有價值觀,之後這個采訪在網際網路上已經找不到了,事實上,今日頭條現在也不再過度強調算法的流量,有了自己的内容價值觀,對于不符合其價值觀的内容進行打壓甚至清理,推出金秒獎、金位元組獎、簽約千人萬元作者,都有扶持和引導平台自媒體生産優質内容之意。在分發上,則在努力複制微網誌建立起人與人的社交關系進行基于社交媒體的分發——而不隻是基于使用者與内容的關系進行純算法分發,同時今日頭條也引入了編輯團隊來強化人對于内容分發的幹預,用編輯而不是工程師的價值觀來決定内容的流向,與之類似,一點資訊這個曾依賴算法分發的平台也引入了新浪門戶元老陳彤做總裁來規避純算法分發的缺陷。總之,算法平台都在強調人的元素,在機器分發之外增加人工分發(社交+編輯)的色彩,確定内容品質。

3、騰訊新聞:原創+平台雙軌制,算法+社交+人工三闆斧。

在艾瑞公布的5月移動資訊App資料中,騰訊新聞日活躍使用者和月活躍使用者都超過了第二和第三名的綜合,老大地位難以撼動。騰訊是門戶老大,在移動資訊布局上很早就形成“騰訊新聞+天天快報”的雙子座,前者立足于嚴肅新聞,對标網易、搜狐等;後者做個性化的泛資訊,已經成為今日頭條的最大威脅,通過雙子座布局,它的兩個App可以很好地滿足不同使用者的資訊消費訴求。

在内容生産層面,騰訊并沒有在有企鵝号這個衆包生産平台之後弱化原創内容,原創内容依然是騰訊的重點,它在門戶時代積累下來的原創基因要做頂部優質内容還是很有優勢的。而在分發上不隻是沿襲了原來的編輯推薦制度,也在不同内容形态上引入了算法和騰訊的基因社交。最近騰訊OMG(網媒事業群)組織架構調整,成立興趣閱讀産品部(平台内容,泛資訊)、内容平台部(原創内容,強資訊)和網絡媒體技術營運部,雙軌制态度依然明确,同時不論什麼内容都重視算法,也強調與騰訊生态的互聯互通和内容輸出,實作社交+人工+算法的綜合分發。

可以看到,盡管眼下移動資訊市場很熱鬧,但問題也很明顯,那就是低質内容泛濫,長期來看,隻有優質内容才是移動資訊平台的殺手锏,優質内容生産力也是長期競争力,在不少平台都唯閱讀至上的今天,這種能力是稀缺的。好在眼下不論是微網誌、今日頭條這些新玩家還是騰訊新聞這樣的老大哥都認識到,優質内容的重要性并且在積極布局,“内容為王”是任何内容平台和時代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