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修煉卓越的管理能力從學毛選開始……

作者:婁斯令讀mao選

1

修煉卓越的管理能力從學毛選開始……

兄弟們,先來看一段原文:

蔣介石對中央紅區的第二次“圍剿”于一九三一年五月中至五月底被我粉碎。

六月初,蔣即調兵遣将,六月二十一日帶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的軍事顧問到南昌,親自就任“剿匪”軍總司令之職。

随即召開軍事會議進行動員,痛斥上次“圍剿”軍進剿不力,嚴令各軍奮勇進擊。

蔣賭咒說:“這次圍剿如不獲全勝,死也不回南京。”

陳誠等也對前次失敗很不服氣,想來顯一顯反革命的身手,參加一次反共、反人民的大屠殺。

這次“圍剿”兵力,除調蔣的嫡系部隊五個師十萬人之外,還調了一些雜牌軍,加上原來在江西的部隊,一共有三十餘萬人之衆,在數量上約為紅軍主力的十倍。

在“敵強我弱,敵大我小”的情況下,一個隻有區區三萬多人,而且缺槍少炮、缺醫少藥、食不果腹的農民草根創業團隊,竟然神話般的三次打敗了一個擁有全美式裝備、機械化部隊、飛機、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的大型央企。

是運氣?

是巧合?

是實力?

還是卓越的上司力?

我想,不用婁斯令去說,相信你心裡也有答案了。

那通過這三次“反圍剿”的勝利,

我們能學到什麼呢?

會有哪些感悟呢?

對于管理者來說又會有什麼樣的啟發呢?

今天婁斯令就和你聊一聊我的一些思考。

2

兄弟們,如果說隻是一場戰争打了敗仗,把失敗的責任推給士兵,這個還可以了解,但是三次圍剿都打了敗仗,這個原因就一定是管理者的問題了。

通過第一段原文裡的内容我們能看到蔣某人在吃了敗仗後的表現是什麼樣的?

痛斥軍官和士兵,把責任都歸咎于下屬工作不力。

可能這時候會有粉絲兄弟說:“婁斯令,我認為這三次失敗的原因是因為國民黨的士兵都是雇傭來的,或者是抓壯丁來的,士兵們信仰不堅定、主觀能動性不強,是以導緻了失敗。”

似乎這一點好像說不通吧,為什麼呢?

你看啊,在《井岡山的鬥争》這篇文章裡有這樣一段:

紅軍士兵大部分是由雇傭軍隊來的,但一到紅軍即變了性質。

首先是紅軍廢除了雇傭制,使士兵感覺不是為他人打仗,而是為自己為人民打仗。

紅軍至今沒有什麼正規的薪饷制,隻發糧食、油鹽柴菜錢和少數的零用錢。

這一段清晰的告訴了我們,打了敗仗從表面上看是士兵的問題,但深層次的問題卻是出在管理者身上。

再給你舉兩個佐證的案例:

第一個是官兵管理政策;

國民黨部隊沿襲的仍是腐朽的官僚主義,奉行官大一級壓死人,而且是長官要你三更死,不會留你到五更。

士兵經常會出現被打罵、被虐待的現象,如果一不留神,哪句話、哪件事出現了小差錯,有可能就要小命不保。

再來看紅軍的政策:官長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開會說話的自由,廢除煩瑣的禮節,經濟公開。

而且支部建在連上,官長與士兵同呼吸、共命運,有飯一起吃、有活一起幹,有困難、危險官長沖在最前面。

第二個,對待“俘虜”的政策;

國民黨一直以來奉行的是“三光”政策:搶光、燒光、殺光,俘虜過來的士兵不屈服的多數是直接殺掉;

這種做事方式不管是從天道還是人道上來講,勢必會失道寡助。

反觀紅軍政策:敵軍的士兵和營、連、排長被我們俘虜過來,即對他們進行宣傳工作,分為願留願去兩種,願去的即發路費釋放。

這樣就把敵人所謂“共匪見人就殺”的欺騙,立即打破。

楊池生的《九師旬刊》,對于我們的這種辦法有“毒矣哉”的驚歎。

紅軍士兵們對于所捉俘虜的撫慰和歡送,十分熱烈,在每次“歡送新弟兄大會”上,俘虜兵演說也回報我們以熱烈的感激。

尤其是新來的俘虜兵,他們感覺國民黨軍隊和我們軍隊是兩個世界。

他們雖然感覺紅軍的物質生活不如白軍,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

同樣一個兵,昨天在敵軍不勇敢,今天在紅軍很勇敢,就是民主主義的影響。

紅軍像一個火爐,俘虜兵過來馬上就熔化了。

由此可見,蔣某人不是一個合格的上司者,反觀主席他老人家,确是一位卓越的上司人。

3

其實這些現象在我們工作中也是屢見不鮮……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經常會看到的現象:隻要業績沒有完成,很多管理者就會埋怨下屬不認真、不努力、不積極、不負責,似乎所有的問題都是下屬的問題。

一個下屬業績不達标,可能是他的問題;

如果所有的下屬業績都不達标,就一定是管理者的問題了。

那如何才能管理好團隊,打造成像紅軍一樣的鐵血軍團呢?

婁斯令認為身為上司者: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因為對于員工來說,他不會聽你上司者說什麼,他隻會看你上司者做了什麼。

這就像《三國志》裡講的:“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想要成為卓越的管理者,必須要扮演好四個角色:

  1. 船長,制定航行目标、制定航行計劃、明确職責分工、制定獎懲計劃、備好充足糧草。
  2. 榜樣,身教言傳,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團隊成員。
  3. 教練,提升員工業務能力,激發員工士氣,使員工長期保持良好狀态。
  4. 夥伴,尊重員工、關心員工、認同員工。

這些方法在《井岡山的鬥争》這篇文章裡主席已經手把手地交給我們了。

剩下的就是需要你運用【方法論】課程裡講到的架構思維去鑽研、實踐、總結,哪怕是隻能吸收主席身上那千分之一的卓越上司力,我想也足以指導你的團隊立于不敗之地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