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書 | 5件富人都在做窮人卻不知道的事情

讀書 | 5件富人都在做窮人卻不知道的事情

作者 | 楊小愛

習慣,就是我們長期以來養成的行為方式,這是美國作家托馬斯科裡在《富有的習慣》一書中對習慣的定義。

而我對習慣的了解就是,習慣就好像我們每天起床後會自然而然的去洗臉刷牙一樣,是每天都會認真去做的一些平常的事情,不需要任何人的督促,會很自然的去完成,做起來也不會有什麼困難,這個就是習慣。

我們都知道,習慣,有好習慣和壞習慣之分,而好的習慣,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掌握知識技能以及生活,甚至,好習慣還能讓我們的财務狀況更加健康;而壞習慣很多時候就隻會把我們帶向壞的方向,甚至,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财務狀況。

美國作家托馬斯科用了整整5年的時間,深入研究了233名白手起家的富人和128位窮人,對比了他們的生活方式,提出了富有的習慣這個概念,任何人隻要養成富有的習慣就有可能複制富人的成功,成為富人。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強調知識改變命運,卻常常忽視比知識技能更為根本,更為隐形,更能決定命運的關鍵力量,習慣。

習慣,就像人類心靈深處的發動機,一旦開始運轉,就會悄悄的控制我們的人生。習慣,是後天形成,卻又集中和準确的展現着我們的天性,不知不覺之中塑造了我們的個性,是以,我們說習慣能夠養成第二天性。

而又有哪些習慣是富人每天都在做,而窮人卻不知道的呢?如果我們普通人也養成這些富有的習慣,是不是有可能成為富人呢?

今天,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

在《富有的習慣》一書中,托馬斯科裡跟我們分享了26個富有的習慣和10個貧窮的習慣,而我把其中感觸最深,也最有啟發的5個習慣分享給你,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并給你一些啟發,培養富有的習慣,最終實作美好人生,财務自由。

第一,富人發展多管道收入,而窮人收入來源過于單一

對于經濟狀況的改善,其實,我們大家都知道,就是開源和節流相結合,至于怎麼進行開源,怎麼進行節流,每個人的情況又都是不一樣的,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但是,對于改善财務情況,想要獲得财務自由,或者想要變成富人,發展多管道收入來源,就是很多人富人的做法。

因為它們知道光靠工資一項收入是沒法緻富的,白手起家的富人不會依賴單一的收入來源,而是努力發掘不同的收入來源。

在托馬斯科裡《富有的習慣》的研究之中,65%的富人在成為富人之前,至少有3種收入管道。

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擁有多種收入來源的人,受到的影響會小很多,也比較容易扛過去。

而大部分人是“一個蘿蔔一個坑”,隻有一種收入方式,并且,他們唯一的收入來源往往是一份工作,一旦失去這份工作,或者說,當這個唯一的收入來源受到經濟低迷影響的時候,他們的生活就成了問題。

比方,現在的疫情,如果有多種收入管道的話,他們的經濟狀況受影響程度會小很多,并且也更加容易扛過去,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是如此。

相反,富人就是“一個蘿蔔多個坑”,如果其中一種收入來源暫時受損,其他的收入來源依舊能夠保障他們的生活。富人的這些收入來源,包括房産租金,金融性投資,輔助性産品或服務以及權力金(如專利、著作的費用),兼職生意的部分所有權等等。

第二,富人堅持每天讀書自學,而窮人不讀書

曾經,我問過自己一個問題,我想要的幸福是什麼樣子的?我想了想,告訴自己,口袋有錢,枕邊有書。

改變自己,突破自己的人生局限,最好的辦法,我想就是讀書了,花幾十塊錢就可以擷取很多有錢有才人一輩子的人生經驗,與他們的智慧交流溝通,學習他們的人生智慧。

托馬斯科裡,在他的研究裡告訴我們,88%的富人每天會花上至少30分鐘的時間用來自學或者閱讀以充實自己;63%的人富人會聽有聲書或播客,他們的這種日常習慣,以幫助他們擷取知識儲備并提升能力,大多數富人都不會為了消遣娛樂去讀書。

富人閱讀,是為了擷取知識,他們傾向于閱讀4類書籍。

第一類,成功人士自傳。在這些傳奇人物從一窮二白到家财萬貫的成長過程之中有太多的人生教訓可以吸取了,自傳中詳細的記錄了他們思考的習慣,遭受的挑戰和人生的每一次大起大落,能夠給人啟發。

第二類,勵志和個人成長類書籍。這類書籍,能夠提供一些基本并且新穎的理念,從不同的方面,幫助我們提升自己的生活,讓我們對自己的行為做出判斷。

第三類,曆史書籍。這類書中呈現了人們在曆史之中,每一次的功過成敗,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今天的生活,如同指南針,為我們辨明正确與錯誤的發展方向。

第四類,專業學習資料。這類書籍可以幫助他們提升與鞏固自己專業領域的知識與技能,進而更好的服務使用者與自己。

閱讀學習,的确是很多富人的習慣。像股神巴菲特每天有80%的時間都在閱讀,他曾經在出席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活動時,說自己成功的秘訣就是每天閱讀500頁;日本首富孫正義曾經在兩年之内讀完了4000本書;華人首富李嘉誠,也是每天睡覺之前一定要看書,并且他的這一習慣保持了50年。

而這些世界級别的富人們家産豐富,生活無憂,每天那麼忙還要堅持讀書,我們普通人有什麼理由不去讀呢。

而在參與研究調查的窮人中,92%的人不讀書學習,其中有79%的窮人為了消遣而讀書,77%的人每天看電視的時間超過一小時,看電視的時候,你的大腦會停止思考,同時,久坐導緻缺乏運動。

當然,目前情況是,很多人對社交媒體的依賴已經超過電視,但是本質并沒有改變,對社交媒體的依賴同樣是貧窮的習慣。

而高效利用時間,是白手起家富人的特征之一,而窮人多數時候是在浪費時間。

第三,富人追求自己設定的目标,窮人缺少目标得過且過

全球銷量近4000萬冊的暢銷書作者朗達拜恩說:“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都與你的目标有關。”當目标越清晰,越明确的時候,它的能量越大。

在托馬斯科裡的研究中,有80%的富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非常看重追求自己的目标。

而大部分人在錯誤的追求别人制定的目标,很多父母為孩子考慮,讓他們去當老師,醫生,律師,進事業機關,按照父母的要求生活許多年後,突然,發現自己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這樣下來,自己最好的年華浪費在了别人的目标上。

目标必須是自己定的,而不是别人定的。如果我們朝着别人制定的目标苦苦追求,最後,我們隻能做着自己讨厭的工作,賺取微薄的薪水,勉強維持生活,然後失去生活的激情。

目标就好比,我們進餐廳點餐一樣具體明确。我們要吃什麼菜,我都需要明确的說出來,而不是告訴服務員,我要一份蔬菜,一份肉,一份果汁,這種模糊的概念,沒有人會知道,你要什麼蔬菜,什麼肉,什麼果汁,廚師也沒有辦法給我們做出我們想吃的菜。

但是,如果我們目标明确,告訴服務員,我們需要一份蒜香油麥菜,一份青椒炒肉,一杯鮮榨西瓜汁,廚師馬上就可以給我們做我們想要的菜。

當然,有可能,你會說,誰會在餐廳這樣點餐。是的,在餐廳,我們基本不會這樣點餐,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這樣操作,比方,很多人會制定這樣的目标,今年我要學習一門新技能,具體學什麼技能,沒有目标,具體學到什麼程度,更是沒有計劃。

而托馬斯科裡在他的研究中發現,95%的窮人是沒有任何人生規劃,他們也根本不會花時間憧憬自己的未來生活,更不會描繪自己的生活藍圖,沒有長遠目标,基本都是得過且過。

是以,有目标的人生,也是富有的習慣之一,我們需要培養自己有目标感的生活。

第四,富人堅持每天至少30分鐘有氧運動,而窮人有不利于健康的習慣

托馬斯科裡在研究中發現,76%的富人每天至少花30分鐘時間用來做有氧運動,比如慢跑,健步,騎自行車等。

有氧運動不僅能強身健體,對我們的大腦也是大有裨益,它能夠改善大腦功能促進腦細胞的生長。我們通過有氧運動吸入的氧氣越多,我們的大腦就變得越健康。

通過有氧運動還能提高葡萄糖的産量,葡萄糖是大腦的燃料,提供給大腦的燃料越多,大腦的生長速度會變快,人也會變得越聰明。

而與之相反的是,77%的窮人從來不鍛煉身體,97%的每天消耗垃圾食品産生的熱量超過300卡路裡,60%的窮人至少有每月喝醉一次的情況,而喝酒會影響腦細胞,會導緻反應遲鈍,或者徹底失去某些功能,是以,會影響人的記憶力和思考能力。

而這些不好的習慣,不僅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影響,同時還會影響我們的好運氣。

第五,富人絕不拖延,而窮人過渡拖延

拖延,是一個貧窮的習慣。哪怕是天才,一旦養成拖延的習慣,最終隻能成為一個平凡人,許多人沒法擺脫這個貧窮的習慣,是以才有這麼多的窮人。

很遺憾的是,世界上87%的人都有拖延症,一定要把事情拖到時間和資源允許的最後一刻,甚至,拖過了截止日期,不管你有沒有察覺,拖延,的确是導緻我們生活入不敷出的一大原因。

因為拖延,我們無法取得老闆同僚合作夥伴的信任,在工作中錯誤百出,進一步影響我們在老闆、客戶、生意夥伴心目中的印象,進而給我們貼上工作品質不好,工作糟糕的标簽。

而在那些優秀的人腦中,拖延一樣在阻止他們的行動。差別就在于成功的人士能夠馬上掐斷拖延的聲音。

作者花了5年時間,找到了5種永遠能讓拖延閉嘴的方法。

1)、列待辦事項清單。

成功人士借助待辦事項清單,幫助自己完成任務,包括目标類待辦事項,這些事項都有助于你實作幾年後的一個目标。這些待辦事項每天都一樣,比如說,每天打10個銷售電話。

還有一種是無目标待辦事項,不與任何目标關聯,比如說,回郵件和客戶見面,去銀行辦事,這些事項可能是雜事,每天不太一樣。

2)、每天必須完成的五項任務。

成功人士每天都會把5件當天必須完成的任務,寫進自己的待辦事項清單中。對于那些87%有拖延症的人,這個方法特别管用。

3)、設定虛拟的最後期限并且告訴他人。

設定一個不存在的最後期限,并且告訴第三個人,就等于提高了這項任務的急切程度,同時,也是在給别人一個承諾,這樣我們就有了在最後期限之前兌現承諾的壓力。

4)、問責夥伴。

問責夥伴指的是與我們定期見面,并且能夠監督我們的人,能夠對我們施加壓力,讓我們完成任務的人,受到關注的時候,我們往往能夠表現的更好。

5)、“現在就做”碎碎念

誰都受不了被人不停的催促,被催的多了,我們的行為就會有所改變,隻是自己可能還沒有意識到。如果有人在耳邊一直催,我們就會選擇把一件自己并不想做的事情趕緊做完。

“現在就做”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自我催促技巧,一遍又一遍的對自己說“現在就做”,實際就是在催促自己。隻要我們在腦子裡邊持續重複“現在就做”,絮絮叨叨的催促會改變我們的行為,迫使我們趕快把活幹完。

到這裡,關于《富有的習慣》一書中,我認為比較有價值的5點内容就全部分享完了。

但是,我還想說一點,成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并且成功需要我們花很多的時間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可能還不一定能夠達到你想要的成功狀态,據說,白手起家的富人們平均用12年的時間,才能積累起自己的财富。

是以,通過閱讀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如果我們養成了富有的習慣,我們的人生就會充滿機遇,也許就會擁有了财富。

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時刻準備着,為成功時刻準備着,最後,可能就真的水到渠成的實作了财務自由。

以上内容就是我與你分享的關于《富有的習慣》一書的心得體會,希望對你有所啟發,這個也是我個人認為非常重要的5點習慣,當然,書中分了26條富有的習慣,如果你想繼續探索書中的全部内容,你可以通過以下連結進行購買此書,也算是對我和對作者的一種支援。

最後,希望你也能副業賺錢,實作你的财務目标,自由辦公,自由賺錢。

今天的内容,我就先分享到這裡了,感謝你的閱讀。

我是楊小愛,我們下期再見。

關于我

你好,我是楊小愛,一個女程式員&自由職業者;在成為自由職業者前,我是一名前端開發設計師,是程式員中會做設計的碼農,是設計師中會寫代碼的美工;同時也是一個在家左手帶娃,右手賺錢的二寶媽媽。

在我的小江湖裡,我會分享一些與錢與成長有關的内容,如果你對副業賺錢,自由職業,自我成長等内容感興趣的話,請記得關注我,

點選下方公衆号【楊小愛的小江湖】關注我,我們一起來聊與錢與成長有關的話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