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FTP網絡主機間檔案傳輸指令簡介使用方法使用FTP指令遠端下載下傳檔案遇到的問題

FTP網絡主機間檔案傳輸指令

  • 簡介
  • 使用方法
    • 指令
      • 登入ftp伺服器
      • 進入ftp協定後的常用Linux指令均可正常使用
      • dir指令
      • 指定檔案傳輸類型
      • get
      • mget
      • put
      • 關閉與ftp登入後建立的連接配接
        • 保留ftp協定,僅與目前下載下傳檔案的伺服器關閉FTP會話,可繼續使用ftp協定與其他檔案伺服器建立FTP對話
        • 結束與伺服器的FTP會話并退出FTP環境
        • 待補
    • 示例
  • 使用FTP指令遠端下載下傳檔案遇到的問題
    • 提示`Consider using PASV`
      • FTP中的兩種模式

簡介

使用方法

在本地主機(Windows系統)中使用指令從遠端主機(Linux系統)下載下傳檔案到本地,如下所示。

注意事項有二:

  • 若本地主機(Windows系統)與遠端主機(Linux系統)所處兩個區域網路,則需使用VNP先保證兩個區域網路間網絡暢通。
  • 要是用

    cd

    lcd

    來調整目前ftp目前路徑和遠端(另一端)路徑。待進行ftp檔案傳輸兩端的位置

    cd

    lcd

    完成後,再進行

    mget

指令

以此官方文檔為标準,建議大家直接看此文檔。

登入ftp伺服器

想要【遠端伺服器下載下傳或向遠端伺服器上傳】檔案,需要先登入已安裝有ftp服務的遠端伺服器。

C:\Users\Administrator>ftp 198.126.1.1 //ftp建立連接配接
Connected to 198.126.1.1
220 (vsFTPd 3.0.3)
User (198.126.1.1:(none)): ljh //輸入要登入的該遠端主機的使用者賬号
331 Please specify the password.
Password:					   //輸入要登入的該遠端主機的使用者密碼
230 Login successful.		   //提示登入成功
ftp>						   //進入ftp協定
           

進入ftp協定後的常用Linux指令均可正常使用

比如跳轉路徑、檢視目前路徑下的檔案等等,如下所示。

ftp> cd /XXX/test/			   //在遠端主機中跳轉目錄到要下載下傳的檔案所在路徑下,有部落格提到“一般情況下使用者都會被限制目錄的通路權限,隻可在目前目錄下進行操作”
250 Directory successfully changed.
ftp> ls						   //檢視遠端主機目前路徑下的檔案清單
200 PORT command successful. Consider using PASV.
150 Here comes the directory listing.
abc.xml						   //遠端主機目前路徑下的檔案有“abc.xml”
226 Directory send OK.
ftp: 74 bytes received in 0.00Seconds 74.00Kbytes/sec.
           

dir指令

ftp>!dir					   //檢視目前使用ftp協定的另一端所處位置下的目錄和檔案清單,實質是檢查要傳輸的檔案是否從遠端主機傳到了另一端(本地),還可以檢查傳輸的檔案是否下載下傳到了此處。
           

指定檔案傳輸類型

将檔案傳送類型設定為二進制。用于傳送檔案?

ftp>binary

           

get

有部落格提到是用于下載下傳單個檔案,待确認。

get 要從遠端伺服器下載下傳的檔案名 下載下傳到本地之後的檔案名(此參數若空,則下載下傳到本地之後的檔案名取原名)
           

mget

有部落格提到是用于批量下載下傳多個檔案,待确認。

mget 要從遠端伺服器下載下傳的第一個檔案名 要從遠端伺服器下載下傳的第二個檔案名 //以此類推,将所有需要下載下傳的檔案名列在此處,批量下載下傳即可
           

put

put 要上傳的檔案名
           

關閉與ftp登入後建立的連接配接

保留ftp協定,僅與目前下載下傳檔案的伺服器關閉FTP會話,可繼續使用ftp協定與其他檔案伺服器建立FTP對話

ftp> close //保留ftp協定,但結束與目前下載下傳檔案的伺服器的FTP會話
ftp>
           

結束與伺服器的FTP會話并退出FTP環境

ftp> quit
C:\Users\Administrator>		   //回到了本機位置,如下行所示
           

待補

ftp> bye : 退出ftp會話過程
           

示例

随後,在本地主機(Windows系統)打開指令提示行,如下指令即可。

C:\Users\Administrator>ftp 198.126.1.1 //ftp建立連接配接
Connected to 198.126.1.1
220 (vsFTPd 3.0.3)
User (198.126.1.1:(none)): ljh //輸入登入該遠端主機的使用者賬号
331 Please specify the password.
Password:					   //輸入登入該遠端主機的使用者密碼
230 Login successful.		   //提示登入成功
ftp> cd /XXX/test/			   //在遠端主機中跳轉目錄到要下載下傳的檔案所在路徑下,有部落格提到“一般情況下使用者都會被限制目錄的通路權限,隻可在目前目錄下進行操作”
250 Directory successfully changed.
ftp> ls						   //檢視遠端主機目前路徑下的檔案清單
200 PORT command successful. Consider using PASV.
150 Here comes the directory listing.
abc.xml						   //遠端主機目前路徑下的檔案有“abc.xml”
226 Directory send OK.
ftp: 74 bytes received in 0.00Seconds 74.00Kbytes/sec.
ftp> lcd C:\Users\peter\	   //在目前使用ftp協定的另一端(本地,非遠端主機)進行cd操作,實質是設定ftp下載下傳檔案到本地的路徑目錄,
ftp> mget  檔案全名*.xml			   //【将“cd到的路徑下的符合該命名規範的檔案”下載下傳到“lcd到的另一端的目前路徑”下,好像不對= =】。檔案名稱為“檔案全名”的檔案,雖然加了“*”,其實是為了防止不同作業系統間檔案名稱編碼的問題。若此方法還是不行,直接使用mget *.xml全下載下傳。
200 Switching to ASCII mode.
mget lvdsDma_20220718_112036.dat? Y	//輸入“Y”或“y”确認下載下傳該檔案;輸入“N”或“n”取消下載下傳該檔案
200 PORT command successful. Consider using PASV.
150 Opening BINARY mode data connection for abc.xml (3210788 bytes).
226 Transfer complete.		   //下載下傳完成,Windows系統作為接收方時,檔案預設下載下傳到了C:\Users\Administrator(目前登入賬戶)\
ftp: 321074688 bytes received in 153.15Seconds 2096.51Kbytes/sec.
ftp>!dir					   //檢視目前使用ftp協定的另一端所處位置下的目錄和檔案清單,實質是檢查要傳輸的檔案是否從遠端主機傳到了另一端(本地),還可以檢查傳輸的檔案是否下載下傳到了此處。
ftp>close                      //保留ftp協定,但結束與目前下載下傳檔案的伺服器的FTP會話
ftp>quit					   //退出ftp協定,回到本地位置,如下行所示
C:\Users\Administrator>		   //回到了本地位置,如下行所示
           

使用FTP指令遠端下載下傳檔案遇到的問題

提示

Consider using PASV

指令切換使用PASV模式:``。

FTP中的兩種模式

  • PORT

    :即

    standard

    标準模式,主動模式。【需要在接上TCP 21端口後,伺服器通過自己的TCP 20來發出資料。并且需要建立一個新的連接配接來傳送檔案。而PORT的指令包含一些用戶端沒用的資料,是以有了PASv的出現。——其意思類似于使用了TCP協定,使用固定端口建立持久連接配接?】
  • PASV

    :Passive的簡寫,被動模式。PASV模式就擁有PORT模式的優點及去掉一些PORT的缺點。PASV運作方式就是當伺服器接收到PASV指令時,就會自動從端口1024到5000中随機選擇,而且還會使用同一個端口來傳送資料,不用建立新的連接配接。

    兩種模式詳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