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字化平台賦能學生就業的國際經驗

作者:光明網

【環球視野】

作者:高燕燕、于坤、任瑾(分别系中國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黨委研究所學生工作部講師〔思政〕)

就業作為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關鍵一環,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關系學生個人發展和學校社會聲譽的重要工作。同時,就業作為高校畢業生進入社會的重要一環,更關系到國家社會經濟的持續、協調發展。

近年來,受多重因素影響,世界各國大學畢業生求職競争加劇,如何促進大學生充分就業,是世界各國高校面臨的現實挑戰。目前,傳統教育生态不斷受到數字技術更新的影響,全面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趨勢。在此背景下,進一步轉化傳統的就業工作理念與方法,運用數字技術優化更新就業工作鍊條和形态,通過使用社會化的就業數字化平台和搭建本校的職業發展數字化平台,已成為世界各國高校尤其是頂尖高校系統提升學生就業力的重要管道。

本文通過調研美國哈佛大學、英國劍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職業發展數字化平台,以及國外大學生常用的LinkedIn(領英)、Handshake(握手)、Google(谷歌)三個社會化平台,系統梳理這些平台的功能做法,并以此為案例分析數字化平台如何在實作更有效的人崗比對、提供更多元的職業指導、拓展更廣泛的校友資源三個方面為學生就業賦能。

1、數字化平台可實作更有效的人崗比對

數字化平台可以打破傳統用人的時空限制,促進企業和求職者之間進行高效的資訊交流和資源共享,創造更多的就業和職業發展機會。目前,國外已建立覆寫不同使用者人群和對象的就業數字化平台。

領英平台目前會員數超過8.75億、覆寫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全球最大的職業社交網絡平台之一,彙集了大量高端人才與企業資料。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等頂尖高校都在領英上開設了賬号,畢業生可以建立履歷、接收推薦職位資訊并與企業建立好友聯系。不少尚未畢業的學生也可以在平台了解校友就業情況,進而為自己的職業規劃提供參考。企業則可以通過分類搜尋,鎖定某所大學某個專業的求職者作為潛在候選人,進而提高招聘效率。

握手平台由三位美國密歇根理工大學的學生在2014年建立,緻力于讓所有大學生都有平等機會從事有意義的職業,如今已是全美領先的學生就業數字化平台。現擁有來自全球1400多所大學的1200多萬活躍學生使用者,75萬多家雇主入駐,提供全職、實習、兼職、志願者機會等工作資訊。學校通過購買該平台的服務為學生開設平台賬戶,學生可在平台上與招聘方直接互動。學生登入後,握手會自動記錄學生的學校、專業等背景資料,以此推送相關工作或實習資訊,學生可對職位、工作地點等進行篩選,形成自己專屬的職位清單。

除直接使用社會化平台外,國外高校為了更加高效地實作人崗比對,也進行了自建就業平台的探索和嘗試。例如,為幫助學生做好進入職場的準備,新加坡國立大學在2022年推出了IAAS(實習即服務)數字化平台。該平台由新加坡國立大學面向未來畢業生中心和創業學院共同建設,緻力于以更靈活的方式為該校學生提供工作實習機會。學生可在平台推銷自己的技能,例如資料分析、程式設計、軟體開發、平面設計、視訊剪輯、音樂創作等。隻要擁有與招聘公司比對的技能,不受年級、專業限制就能獲得實習機會。企業也可通過平台直接接觸學校優秀學生,招募他們參與工作項目并汲取前沿想法和觀點。同時,企業可在平台上對學生進行面試、招聘,并跟蹤監督學生的工作進展情況。工作結束後,企業還可以通過該平台的支付功能為學生發放薪水。IAAS平台正式啟動以來,已推出400多個實習工作項目,包括著名跨國機構、中小型企業和初創公司。學生可在平台上體會到通過實習接觸業界的重要性,擴充和深化自己的職業認知,将課堂所學理論轉化為現實應用,并迅速掌握就業所需軟技能,了解行業不斷變化的需求并建立行業聯系,積累工作經驗,全面提升就業力,進而更快适應未來的工作環境。

綜上,不管是面向全社會的平台,還是面向高校學生的平台,抑或是隻面向本校學生的平台,都緻力于充分整合社會、學校、企業各方資源,幫助學生與招聘方直接取得聯系,減少求職道路上的障礙,助力實作人崗快速且精準比對。

2、數字化平台可提供更多元的職業指導

從功能上看,高校的職業發展數字化平台均提供就業資源課程庫等基礎性服務,包括各種職業教育訓練和技能提升課程,學生可以通過學習這些課程提高專業素質和求職競争力。例如,劍橋大學職業服務中心平台提供大量生涯規劃相關的線上學習資源,面向全校師生開放。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面向未來畢業生中心也打造了求職系列短視訊資源,幫助學生求職。

除了課程資源這些基礎性功能,學生還可以通過學校的職業發展數字化平台擷取深度求職輔助服務,包括就業咨詢、求職攻略、履歷制作、面試技巧等,進而更加成功地融入和适應就業市場。例如,劍橋大學一對一職業咨詢服務的對象包括在校生、當年的畢業生校友和博士後研究人員,此前畢業的校友可在學期外預約。學生可提前上傳個人履歷等檔案資料,友善職業顧問提前檢視。輔導内容包括職業選擇、面試準備、履歷和求職信撰寫等。劍橋大學的職業顧問還撰寫了40多篇介紹性行業簡報,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是否适合這個行業、如何獲得可信的經驗以及如何找到相應職位。再如,新加坡國立大學非常注重運用資訊化手段為學生提供線上職業輔導,包括多種職業測評工具、線上模拟面試、智能履歷修改等服務。學生還可以通過ASKCeeVee(線上虛拟助手)來快速尋求幫助。此外,在哈佛大學的CrimsonCareers(深紅生涯)平台上,學生不僅可以預約一對一職業咨詢,包括個性化的職業建議、求職政策、履歷和求職信審查等服務;還可以參加職業規劃研讨會,涵蓋職業探索、求職技巧、面試準備、職業發展政策等主題。

除了在高校的數字化平台尋求就業指導,國外學生也積極利用社會化就業平台提升就業技能。如領英可根據求職者的職位、技能以及相似職位人士正在學習的課程,為其制定個性化學習方案,學習成果在使用者的學習檔案中顯示。而谷歌則在全球範圍内推出了GrowwithGoogle成長計劃,提供一系列免費線上課程、學習工具和線下教育訓練,幫助更多學生拓展職業道路。如今,視訊面試已成為招聘過程中的常态,面試模拟器在大學生中逐漸普及。谷歌還推出了一款InterviewWarmup(面試熱身),系統能根據使用者選擇的面試領域随機抽取5道題,使用者使用麥克風語音現場回答,背景AI根據實時轉錄的回答進行專業分析并提供面試技巧。高校學生通過面試模拟器對比反複練習,不斷提高求職技能、改進面試狀态,進而在面試中更加自信。

3、數字化平台可拓展更廣泛的校友資源

校友是高校的寶貴财富和重要資産,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高校的共識。許多高校在數字化平台上添加連接配接校友的功能,充分利用校友資源為在校生職業生涯指導和就業服務提供有力的社會網絡支撐。

在哈佛大學的深紅生涯平台上,FirsthandAdvisers闆塊将哈佛學生與校友虛拟聯系起來,這些校友曾在全球頂級組織工作,并自願為在校學生的職業追求提供幫助。平台支援在校生按研究領域、行業、雇主和專業領域搜尋校友,參與“快速指導”排程、一對一職業聊天等;“小組”功能将擁有共同興趣領域的學生和校友更加緊密、親切地連接配接起來。

劍橋大學鼓勵校友為在校生提供面試機會或工作經驗,許多學生畢業後将自己的資訊錄入到GradlinkAlumniDatabase(校友資料庫)系統,包括聯系方式、以往和現在的工作機關等。這個系統現在已更新為AlumniCareersConnect(校友生涯通信錄),學生可以更加便捷地搜尋到自己心儀公司的校友名單,争取“内推”機會,提高被錄取的機率。也可以查找特定經曆校友的職業道路,通過系統與他們取得聯系并尋求職業建議。學生不僅可以了解與自己同樣學位的校友是如何開啟職業生涯的,還可以與該行業的校友進行深度交流,通過他們的工作經曆獲得靈感。長此以往,這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得到校友幫助的學生畢業後也會主動将自己的資訊登記在系統裡,以幫助一代又一代的劍橋學生。

不僅如此,新加坡國立大學在2022年還上線了一個全新的校友職業社交平台——conNectUS數字平台。該平台将新加坡國立大學在校生和校友聯系起來,更加友善地交流職業見解、獲得指導建議,有效實作職業資源對接。學生在conNectUS平台上實名制注冊登入後,可以看到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友們的個人名片和所在地。通過人員目錄、實時動态等功能,可以接觸到從事各種類型工作的校友。在工作職業闆塊,學生可檢視相關的招聘資訊和最新的崗位空缺資訊;也可以通過行業分類進行檢索,檢視感興趣的行業裡有哪些校友曾經或目前正在供職。自推出以來,這一平台已有約1萬名學生和校友加入,人數還在不斷增長。在校生通過該平台積累的職業關系,可以幫助他們快速打開業界大門;校友則通過該平台與母校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在母校資源支援下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與母校成為深度融合的“終身發展共同體”。

依托數字化平台,就業工作前端的職業生涯輔導内容愈加豐富、形式愈加多樣、手段愈加智能,後端的人崗比對環節也愈加全面、精準、高效,加之校友資源拓展的人際網絡支撐,共同形成了賦能學生就業的強大合力。可以說,數字化平台的運用,不僅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更新轉型,對于學生個人成長、學校長遠發展而言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光明日報》( 2023年05月11日14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