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氣象部門分析,2019年以來,雲南省部分地區氣候異常,全省南北降雨少,區域異常,其中大部分地區南區比平時少30%,局部不到50%,省西部、西北省比平時少20%-50%。根據省氣候中心和國家氣候中心會議的意見,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内,大部分省份将進入氣象幹旱的快速發展期,整體氣候形勢全年更加偏差,氣象幹旱持續時間比平時更長,幹旱整體強度将比平時更重, 并将持續到初夏雨季開始。
為了科學應對幹旱,促進雲南省農業産業發展,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組織專家調查了該省幹旱氣候對農業的影響,并對農業科技提出了指導意見。
幹旱對雲南農業生産有何影響?
專家分析,幹旱對雲南多年生春季收獲的茶葉、甘蔗、蠶、咖啡、中草藥等作物有較大影響。同時,水果、蔬菜、糧油作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水果方面
這種春季幹旱對春季開花和移植果實的影響很大。目前,當芒果、李子、桃子、梨、蘋果等果實開花期結束和期末期時,部分果實開始進入休果期,由于春季幹旱,果園灌溉條件不足,出現了果實掉落的現象,新種植的果實幼苗出現葉枯萎、樹幹開裂、植物缺水等症狀。
蔬菜
受春季幹旱影響,旱地種植的蔬菜作物無法正常種植,春季蔬菜如辣椒、西蘭花、春羽衣甘藍、春卷心菜、甜玉米等作物面積有所減少。
糧食和油料作物
小麥主要面臨田間雜草、蚜蟲、鏽病等問題,蠶豆和豌豆幹料總産量降低,玉米和馬鈴薯泉種在水利條件較好的田地裡,大泉處于耕作和育苗期,影響不明顯,油菜正處于收獲期, 影響相對較小。
特色作物方面
花卉、草莓、猕猴桃、葡萄、魔術馬鈴薯等作物都有較好的設施或不發芽,影響也比較小。
如何抗旱,降低主要農産品的效益?
茶葉行業措施:
1、建立茶園時,采用立體複合生态茶園種植模式,加強灌溉條件茶區灌溉。2.采用稭稈、玉米棒、綠肥等覆寫茶樹線和根部,在茶樹線之間調節土壤溫度,減少土壤水分蒸發,草坪厚度約10厘米。有條件平坦、坡度平緩的茶園,可采用塑膠遮蔭網遮蔭,遮蔭網高于茶樹表面約50cm是合适的,幼小的茶樹可利用樹枝遮蔭或搭建遮蔭小拱門。3.選擇液體有機肥澆水,增強茶樹的抗旱性。4.幹旱期間采葉應堅持勤勉、批量采摘和及時采摘的原則,減少葉片留存量,減少茶樹水分的消耗。5.在高溫幹旱期間,及時防治茶園茶葉假眼綠葉蚱蜢、茶黃馬、蕨類植物、蕨類植物等害蟲。
甘蔗産業對策:
1、調整種植期,根據雲南自然氣候條件,掌握自然規律,大力發展秋季甘蔗種植和早冬甘蔗種植。2.選擇抗旱甘蔗新品種,如雲甘蔗05-51、雲甘蔗08-1609、粵糖86-368、德糖03-83等。3.調整種植方式,以節水和抗旱為重點,堅決實施"兩個換",一是改變甘蔗種子在土地耕地前進行夏秋耕作,另一種是改變傳統的淺耕作深溝土深耕種。4.推廣輕質簡旱栽培技術,根據土壤濕度,采用甘蔗輕質和簡單抗旱栽培技術,即一次性施肥和全面覆寫技術,挖溝、種植、塗裝成一股氣,盡一切可能利用和保持土壤水分,實作旱産甘蔗豐富高效栽培。
中草藥行業對策:
1.充分利用現有條件(水池、水窖)等蓄水設施,節約用水,及時節水,緩解幹旱。2.由于氣候幹燥,中草藥種植多覆寫着遮陽網棚,稻草和松羊毛等,以做好防火工作。3、在因幹旱而無移栽條件的地區,應暫停種植,在種床上補充有機肥,然後移栽以緩解幹旱,如果錯過移栽季節,應及時準備種植,并種植其他合适的單季糧食或經濟作物,以減少經濟損失;4.春季是中草藥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時期,需要堅持預防原則,及早綜合防控,做好防治工作,結合塑膠修剪,改善通風和透光條件,增強藥材的抗藥性,必要時還可以利用低毒低效(無)的農業殘留進行防治, 防止幹旱和病蟲害的雙重影響。
咖啡行業措施:
1.根據生産區域的實際情況,在咖啡園内設定芒果、澳洲堅果等經濟作物,同時在咖啡園的下層,可設定豆科植物綠色肥料,可起到減少幹旱影響、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2.加強中耕管理,切斷土壤導管,減少水分蒸發,在條件下,灌溉後,鋪設薄膜,減少幹旱的影響,一些嚴重幹旱的咖啡種植園,可以切幹根,有一定的灌溉條件,在灌溉前可以施用保水劑,起到抗旱幼苗的作用。3.旱季咖啡樹枝枯萎嚴重,咖啡樹生長較弱,較易形成殺咖啡虎牛傳播的良好環境,通過放管内脹腿蜂、性誘因等可以減少牛的危害。
蠶業措施:
1.新桑園必須先澆灌根部水,再蓋上膜,減少桑園土壤中水分的蒸發,保證桑樹苗的成活率;2.在有灌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對桑園進行灌溉,直接增加土壤水分,同時,通過土壤耕作可以切斷毛細管,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同時改善土壤滲漏;為了保證無水,幹旱的桑園覆寫着薄膜,雜草和稭稈,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增強抗旱性。3.高溫幹旱易受桑園内紅蜘蛛、桑馬等小害蟲侵害,應及時配合相應農藥進行防治,防治紅蜘蛛73%糖乳劑3000次液态(安全間隔15天)或2 4%溴蚜蟲懸浮液4000次液态(安全間隔7天)或80%敵乳液1500次液态(安全間隔7天)在害蟲發生的早期階段或蠶葉噴霧前控制。4.對于發芽的桑樹,尿素0.3-0.5%,二氫磷酸鉀0.3-0.5%等,通過吸收提高桑芽的抗旱性,促進其正常生長發育。幹旱緩解後,也應及時向多複合肥施用速效肥。
水果行業措施:
1.對于芒果、李子、桃子、梨、蘋果等水果都處于盛開期和開花期末期,部分水果開始進入休果期,加強田間管理是關鍵。2、注重基礎水利設施建設,提高抗風險能力,替代浸灌、灌溉等傳統用水方式,應用樹木覆寫技術,有效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損失,加強果園管理,減少土壤蒸發和植物蒸散。覆寫在樹冠上15厘米以上厚度的稭稈、玉米、幹草等,也可采用薄膜和布,減少水分蒸發,增強果樹的抗旱性;3.修剪時,注意留下一定量的枝葉,對骨幹和果實有保護作用,防止高溫幹燥的樹皮和果實表面形成的日常燃燒損傷。4.高溫幹燥天氣,與正常年份相比,病害相對較少,蟲害,特别是蚜蟲、美洲獅、葉螨都有增加的危害風險。應按照往年病蟲防治時間做好防控工作,防治蚜蟲、馬、葉螨時應選擇胃毒農藥。
蔬菜行業措施:
1.對于水利設施不完善的地區,可以選擇小米辣椒、豌豆、甜玉米、茄子等較耐旱的蔬菜作物,避免種植需要更多水分的蔬菜作物,如卷心菜、羽衣甘藍、生菜、菜心、芥藍、瓜瓜、番茄等。2.以旱地生産為主領域,進行品種結構調整,應用膜下滴灌、抗旱灌溉等新型技術,改善灌溉條件;3、對于已經播種和種植的蔬菜作物,如果因幹旱而無法種植在地下,可以将幼苗移植到營養的大洞中以培育大苗,并在條件成熟時進行田間移植,移栽後将加強對水肥的管理,以確定其不影響産量和品質。4.對于移栽作物,無土膜覆寫,應加強中耕管理,放出水分後,當土壤表面幹燥時,淺耕松散土壤,達到節水作用。也可以在葉面噴灑植物生長調節劑,如778,旱地龍,2-乙酰氧基苯酸,苔藓酯等,以提高植物的抗旱性。
花卉行業措施:
1.采用節水灌溉技術,根據類型和條件,根據當地情況,選用管道灌溉、滴管、灌溉等灌溉設施。2.選擇抗旱品種和合理密集種植,适當推遲種植時間,及時消除多餘的發芽和疏浚無效葉片,減少水分蒸發,增加施用有機肥,增強儲水和保鮮能力。在灌溉用水稀缺的地方,一些較低的市場價格和品種應丢棄,有限的水資源應集中在物種或品種的較高市場價格上。3.利用溫室和溫室安裝遮陽闆,減少太陽輻射熱,降低溫室溫度,減少水分蒸發,減少通風,提高空氣的相對濕度,覆寫栽培方法,在種植前,覆寫可生物降解的薄膜,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和雜草生長,露水種植品種,溝渠和植物表面覆寫稭稈的間隔,減少土壤表面水分蒸發。4.多施磷、鉀肥,增硼、銅肥,适當控制氮肥,提高植物抗旱性;淺翻轉地表土,破壞土毛細管,減少根系的快速脫水,在棚膜上施用石灰水以減少陽光輻射,采用抗旱劑、保水劑,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減少植物蒸散。5.高溫幹燥期間,加強對白粉病、灰黴病、霜黴病、紅蜘蛛病、馬病等病害的防治。
食品行業措施:
1.水稻、玉米等正處于準備和育苗的關鍵時期。合理規劃種植面積布局,灌溉是防止幹旱、缺水和幹旱易發地區的根本途徑,根據當地水資源和灌溉條件,及早合理規劃種植面積,水稻适宜,不宜改變旱作作物。2.選擇耐旱、短期品種,選擇前期發育強、産量快、根系較發達的早熟組合,種植面積可适當延緩15天左右播種,加入雨水種植。做好種子加工,有條件地集中苗種,減少對水資源的需求。3.在幹旱地區,根據當地雨季的到來,分階段播種,分階段播種和移栽,確定雨季來臨時,有地方可以管理,可以種植幼苗。4、做好病蟲害監測防治工作,做好田間管理工作。馬鈴薯與中培土壤相結合,盡量耕作高土壤,加強田間管理,避免馬鈴薯塊暴露在一起,導緻昆蟲産卵成為危害。
豆類行業措施:
1、鑒于幼苗期和開花期的幹旱災害對食用豆産量的影響最大,應采取更多措施,盡量減少幹旱造成的損失。2.春收後,根據不同氣候特點,适當選擇早熟、中晚熟品種來種植,及時趕播種,配套推廣"膜面高效抗旱栽培模式",土壤條件較好的地區可以選擇免耕播種,以減少水分流失,節約型苗木。3、在豆類開花期間,适當增加二氫磷酸鉀、微量元素等葉片肥的施用,提高植物有機化合物合成效率,增加作物抗性,加強土壤栽培。随着葉片肥的施用,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有利于幹物質的合成。4.及時發現并有效預防和控制斑點蠅、蚜蟲、馬等害蟲的發生,以減少害蟲和幹旱的常見危害。5.在适當地區推廣豌豆模式的烤煙套等,解決春節大-春口小的問題,可早播期,減少管理投入,且農産品上市較早,具有較好的經濟價值,也适當避免幹旱的影響。
如何建立節水高效的現代農業産業生産體系?
專家提出,雲南氣候主要是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受西南印度洋季風影響,冬春降雨較少幹旱,夏秋濕旱季,其中5-10月雨季,集中了85%的降雨量,11月至4月為旱季,降水量僅為全年的15%,季節性缺水較為突出。為此,我省農業生産要樹立抗旱農業生産、抗旱、抗旱備的思路,逐漸形成具有高原特色節水高效型的現代農業産業生産體系。
改善農業水利條件,提高抵禦能力
我省水資源比較豐富,但工程缺水嚴重,要充分利用我省瀾滄江、怒江、金沙河、元江、伊洛瓦底江、南盤江等六大水系優勢,布局科學,合理開發利用豐富的水資源,改變"山川流、山口渴死牛"的局面。加大"五小水利"建設力度,規劃建立水利工程,使水有可、用水可利用,并努力擴大耕地的灌溉面積。
建設農業設施體系,提高水資源使用率
以打造世界級"有機食品品牌"為契機,開發溫室花卉、溫室蔬菜、溫室水果等,運用數字化農業技術,實作精準高效灌溉。推廣國内外先進的節水灌溉新技術新裝置、新材料,運用先進的節水管理經驗,加大灌溉、微灌、亞膜滴灌等農業抗旱設施的推廣應用力度,推廣覆膜、稭稈覆寫和抗旱劑等科技抗旱措施,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好的時候,要在秋天做農業發展
我省冬春幹旱,但夏秋多雨,在春耕的同時,要充分利用秋雨、土壤水分好、光照強、日照好等優勢,大力發展秋季農業生産,體驗冬季農業發展,為秋季農業發展,充分發揮全省"高原溫室大棚"的優勢, 聚焦蔬菜産業,打造新的農業産業增長極。
科學布局生産,實施生态農業規劃
我省地形特殊,主要有跨山山、高荔貢山、無邊山和哀山等,将我省分為兩大氣候區,西南地區年降雨量大,濕度大,适合熱帶亞熱帶作物的開釋出局,特别是東南部地區降雨少, 空氣濕度小,病蟲害危害相對較小,适合高附加值作物的布局。在高海拔地區,充分發揮"高原棚屋"的優勢,發展夏秋蔬菜産業。在低海拔幹旱地區,病蟲害難以發生,要大力推進年度有機農業生産,建立規模化、高效的農業産業區。
轉變生産觀念,實施一鍵戰略
我省農村2500多萬人,耕地統計面積9365萬畝,部分邊疆民族地區實際耕種面積遠大于登記面積,大範圍薄收情況突出,"種山一山,領受大量羅",不僅消耗了寶貴的水資源,還造成了生态資源和環境的破壞, 為此,轉變生産觀念,貫徹落實農業生産思路,努力建設一畝人均抗旱防洪高效農田,背靠幹草坡和森林牧草兩畝,促進農業高效發展。
來源:雲南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