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气象部门分析,2019年以来,云南省部分地区气候异常,全省南北降雨少,区域异常,其中大部分地区南区比平时少30%,局部不到50%,省西部、西北省比平时少20%-50%。根据省气候中心和国家气候中心会议的意见,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大部分省份将进入气象干旱的快速发展期,整体气候形势全年更加偏差,气象干旱持续时间比平时更长,干旱整体强度将比平时更重, 并将持续到初夏雨季开始。
为了科学应对干旱,促进云南省农业产业发展,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组织专家调查了该省干旱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并对农业科技提出了指导意见。
干旱对云南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专家分析,干旱对云南多年生春季收获的茶叶、甘蔗、蚕、咖啡、中草药等作物有较大影响。同时,水果、蔬菜、粮油作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水果方面
这种春季干旱对春季开花和移植果实的影响很大。目前,当芒果、李子、桃子、梨、苹果等果实开花期结束和期末期时,部分果实开始进入休果期,由于春季干旱,果园灌溉条件不足,出现了果实掉落的现象,新种植的果实幼苗出现叶枯萎、树干开裂、植物缺水等症状。
蔬菜
受春季干旱影响,旱地种植的蔬菜作物无法正常种植,春季蔬菜如辣椒、西兰花、春羽衣甘蓝、春卷心菜、甜玉米等作物面积有所减少。
粮食和油料作物
小麦主要面临田间杂草、蚜虫、锈病等问题,蚕豆和豌豆干料总产量降低,玉米和马铃薯泉种在水利条件较好的田地里,大泉处于耕作和育苗期,影响不明显,油菜正处于收获期, 影响相对较小。
特色作物方面
花卉、草莓、猕猴桃、葡萄、魔术马铃薯等作物都有较好的设施或不发芽,影响也比较小。
如何抗旱,降低主要农产品的效益?
茶叶行业措施:
1、新建茶园时,采用立体复合生态茶园种植模式,加强灌溉条件茶区灌溉。2.采用秸秆、玉米棒、绿肥等覆盖茶树线和根部,在茶树线之间调节土壤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草坪厚度约10厘米。有条件平坦、坡度平缓的茶园,可采用塑料遮荫网遮荫,遮荫网高于茶树表面约50cm是合适的,幼小的茶树可利用树枝遮荫或搭建遮荫小拱门。3.选择液体有机肥浇水,增强茶树的抗旱性。4.干旱期间采叶应坚持勤勉、批量采摘和及时采摘的原则,减少叶片留存量,减少茶树水分的消耗。5.在高温干旱期间,及时防治茶园茶叶假眼绿叶蚱蜢、茶黄马、蕨类植物、蕨类植物等害虫。
甘蔗产业对策:
1、调整种植期,根据云南自然气候条件,掌握自然规律,大力发展秋季甘蔗种植和早冬甘蔗种植。2.选择抗旱甘蔗新品种,如云甘蔗05-51、云甘蔗08-1609、粤糖86-368、德糖03-83等。3.调整种植方式,以节水和抗旱为重点,坚决实施"两个换",一是改变甘蔗种子在土地耕地前进行夏秋耕作,另一种是改变传统的浅耕作深沟土深耕种。4.推广轻质简旱栽培技术,根据土壤湿度,采用甘蔗轻质和简单抗旱栽培技术,即一次性施肥和全面覆盖技术,挖沟、种植、涂装成一股气,尽一切可能利用和保持土壤水分,实现旱产甘蔗丰富高效栽培。
中草药行业对策:
1.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水池、水窖)等蓄水设施,节约用水,及时节水,缓解干旱。2.由于气候干燥,中草药种植多覆盖着遮阳网棚,稻草和松羊毛等,以做好防火工作。3、在因干旱而无移栽条件的地区,应暂停种植,在种床上补充有机肥,然后移栽以缓解干旱,如果错过移栽季节,应及时准备种植,并种植其他合适的单季粮食或经济作物,以减少经济损失;4.春季是中草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需要坚持预防原则,及早综合防控,做好防治工作,结合塑料修剪,改善通风和透光条件,增强药材的抗药性,必要时还可以利用低毒低效(无)的农业残留进行防治, 防止干旱和病虫害的双重影响。
咖啡行业措施:
1.根据生产区域的实际情况,在咖啡园内设置芒果、澳洲坚果等经济作物,同时在咖啡园的下层,可设置豆科植物绿色肥料,可起到减少干旱影响、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2.加强中耕管理,切断土壤导管,减少水分蒸发,在条件下,灌溉后,铺设薄膜,减少干旱的影响,一些严重干旱的咖啡种植园,可以切干根,有一定的灌溉条件,在灌溉前可以施用保水剂,起到抗旱幼苗的作用。3.旱季咖啡树枝枯萎严重,咖啡树生长较弱,较易形成杀咖啡虎牛传播的良好环境,通过放管内胀腿蜂、性诱因等可以减少牛的危害。
蚕业措施:
1.新桑园必须先浇灌根部水,再盖上膜,减少桑园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保证桑树苗的成活率;2.在有灌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对桑园进行灌溉,直接增加土壤水分,同时,通过土壤耕作可以切断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同时改善土壤渗漏;为了保证无水,干旱的桑园覆盖着薄膜,杂草和秸秆,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强抗旱性。3.高温干旱易受桑园内红蜘蛛、桑马等小害虫侵害,应及时配合相应农药进行防治,防治红蜘蛛73%糖乳剂3000次液态(安全间隔15天)或2 4%溴蚜虫悬浮液4000次液态(安全间隔7天)或80%敌乳液1500次液态(安全间隔7天)在害虫发生的早期阶段或蚕叶喷雾前控制。4.对于发芽的桑树,尿素0.3-0.5%,二氢磷酸钾0.3-0.5%等,通过吸收提高桑芽的抗旱性,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干旱缓解后,也应及时向多复合肥施用速效肥。
水果行业措施:
1.对于芒果、李子、桃子、梨、苹果等水果都处于盛开期和开花期末期,部分水果开始进入休果期,加强田间管理是关键。2、注重基础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抗风险能力,替代浸灌、灌溉等传统用水方式,应用树木覆盖技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损失,加强果园管理,减少土壤蒸发和植物蒸散。覆盖在树冠上15厘米以上厚度的秸秆、玉米、干草等,也可采用薄膜和布,减少水分蒸发,增强果树的抗旱性;3.修剪时,注意留下一定量的枝叶,对骨干和果实有保护作用,防止高温干燥的树皮和果实表面形成的日常燃烧损伤。4.高温干燥天气,与正常年份相比,病害相对较少,虫害,特别是蚜虫、美洲狮、叶螨都有增加的危害风险。应按照往年病虫防治时间做好防控工作,防治蚜虫、马、叶螨时应选择胃毒农药。
蔬菜行业措施:
1.对于水利设施不完善的地区,可以选择小米辣椒、豌豆、甜玉米、茄子等较耐旱的蔬菜作物,避免种植需要更多水分的蔬菜作物,如卷心菜、羽衣甘蓝、生菜、菜心、芥蓝、瓜瓜、番茄等。2.以旱地生产为主领域,进行品种结构调整,应用膜下滴灌、抗旱灌溉等新型技术,改善灌溉条件;3、对于已经播种和种植的蔬菜作物,如果因干旱而无法种植在地下,可以将幼苗移植到营养的大洞中以培育大苗,并在条件成熟时进行田间移植,移栽后将加强对水肥的管理,以确保其不影响产量和质量。4.对于移栽作物,无土膜覆盖,应加强中耕管理,放出水分后,当土壤表面干燥时,浅耕松散土壤,达到节水作用。也可以在叶面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如778,旱地龙,2-乙酰氧基苯酸,苔藓酯等,以提高植物的抗旱性。
花卉行业措施:
1.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根据类型和条件,根据当地情况,选用管道灌溉、滴管、灌溉等灌溉设施。2.选择抗旱品种和合理密集种植,适当推迟种植时间,及时消除多余的发芽和疏浚无效叶片,减少水分蒸发,增加施用有机肥,增强储水和保鲜能力。在灌溉用水稀缺的地方,一些较低的市场价格和品种应丢弃,有限的水资源应集中在物种或品种的较高市场价格上。3.利用温室和温室安装遮阳板,减少太阳辐射热,降低温室温度,减少水分蒸发,减少通风,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覆盖栽培方法,在种植前,覆盖可生物降解的薄膜,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杂草生长,露水种植品种,沟渠和植物表面覆盖秸秆的间隔,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发。4.多施磷、钾肥,增硼、铜肥,适当控制氮肥,提高植物抗旱性;浅翻转地表土,破坏土毛细管,减少根系的快速脱水,在棚膜上施用石灰水以减少阳光辐射,采用抗旱剂、保水剂,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减少植物蒸散。5.高温干燥期间,加强对白粉病、灰霉病、霜霉病、红蜘蛛病、马病等病害的防治。
食品行业措施:
1.水稻、玉米等正处于准备和育苗的关键时期。合理规划种植面积布局,灌溉是防止干旱、缺水和干旱易发地区的根本途径,根据当地水资源和灌溉条件,及早合理规划种植面积,水稻适宜,不宜改变旱作作物。2.选择耐旱、短期品种,选择前期发育强、产量快、根系较发达的早熟组合,种植面积可适当延缓15天左右播种,加入雨水种植。做好种子加工,有条件地集中苗种,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3.在干旱地区,根据当地雨季的到来,分阶段播种,分阶段播种和移栽,确保雨季来临时,有地方可以管理,可以种植幼苗。4、做好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做好田间管理工作。马铃薯与中培土壤相结合,尽量耕作高土壤,加强田间管理,避免马铃薯块暴露在一起,导致昆虫产卵成为危害。
豆类行业措施:
1、鉴于幼苗期和开花期的干旱灾害对食用豆产量的影响最大,应采取更多措施,尽量减少干旱造成的损失。2.春收后,根据不同气候特点,适当选择早熟、中晚熟品种来种植,及时赶播种,配套推广"膜面高效抗旱栽培模式",土壤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选择免耕播种,以减少水分流失,节约型苗木。3、在豆类开花期间,适当增加二氢磷酸钾、微量元素等叶片肥的施用,提高植物有机化合物合成效率,增加作物抗性,加强土壤栽培。随着叶片肥的施用,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有利于干物质的合成。4.及时发现并有效预防和控制斑点蝇、蚜虫、马等害虫的发生,以减少害虫和干旱的常见危害。5.在适当地区推广豌豆模式的烤烟套等,解决春节大-春口小的问题,可早播期,减少管理投入,且农产品上市较早,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也适当避免干旱的影响。
如何建立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生产体系?
专家提出,云南气候主要是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受西南印度洋季风影响,冬春降雨较少干旱,夏秋湿旱季,其中5-10月雨季,集中了85%的降雨量,11月至4月为旱季,降水量仅为全年的15%,季节性缺水较为突出。为此,我省农业生产要树立抗旱农业生产、抗旱、抗旱备的思路,逐步形成具有高原特色节水高效型的现代农业产业生产体系。
改善农业水利条件,提高抵御能力
我省水资源比较丰富,但工程缺水严重,要充分利用我省澜沧江、怒江、金沙河、元江、伊洛瓦底江、南盘江等六大水系优势,布局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丰富的水资源,改变"山川流、山口渴死牛"的局面。加大"五小水利"建设力度,规划新建水利工程,使水有可、用水可利用,并努力扩大耕地的灌溉面积。
建设农业设施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以打造世界级"绿色食品品牌"为契机,开发温室花卉、温室蔬菜、温室水果等,运用数字化农业技术,实现精准高效灌溉。推广国内外先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运用先进的节水管理经验,加大灌溉、微灌、亚膜滴灌等农业抗旱设施的推广应用力度,推广覆膜、秸秆覆盖和抗旱剂等科技抗旱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好的时候,要在秋天做农业发展
我省冬春干旱,但夏秋多雨,在春耕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秋雨、土壤水分好、光照强、日照好等优势,大力发展秋季农业生产,体验冬季农业发展,为秋季农业发展,充分发挥全省"高原温室大棚"的优势, 聚焦蔬菜产业,打造新的农业产业增长极。
科学布局生产,实施生态农业规划
我省地形特殊,主要有跨山山、高荔贡山、无边山和哀山等,将我省分为两大气候区,西南地区年降雨量大,湿度大,适合热带亚热带作物的开发布局,特别是东南部地区降雨少, 空气湿度小,病虫害危害相对较小,适合高附加值作物的布局。在高海拔地区,充分发挥"高原棚屋"的优势,发展夏秋蔬菜产业。在低海拔干旱地区,病虫害难以发生,要大力推进年度有机农业生产,建立规模化、高效的农业产业区。
转变生产观念,实施一键战略
我省农村2500多万人,耕地统计面积9365万亩,部分边疆民族地区实际耕种面积远大于登记面积,大范围薄收情况突出,"种山一山,领受大量罗",不仅消耗了宝贵的水资源,还造成了生态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为此,转变生产观念,贯彻落实农业生产思路,努力建设一亩人均抗旱防洪高效农田,背靠干草坡和森林牧草两亩,促进农业高效发展。
来源:云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