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返大地,萬物恢複,無法忍受早春開開的寂寞花骨,岸邊的青柳也偷偷吐出花蕾,一個豎着,向人們報告春天即将來臨,這片綠色的背後,有一隊人在護航。人感冒了,會去醫院找醫生,樹上無語,生病怎麼辦?在天津,有這樣一批"樹醫",長期堅持城市園林綠化基層科研路線。
"樹醫"通過"健康診斷"及早掌握樹木的健康和生存狀況,量身定做"治療方案",防止倒下樹木、枯枝脫落等對城市營運的影響,維護樹木的環保和景觀功能。天津市城市園林綠化服務中心園林綠化研究室進階工程師陳曉霞,就是這些堅持了12年的"樹醫"之一。
"從2月初到3月初,蚱蜢開始孵化,如果蟲子被挖掘出來,爬上宿主樹幹,沿着樹幹爬起來撿起芽、嫩芽等,"陳曉霞說,每年三月,她和她的同僚們就開始走在街上"出門"的日子,"我們是随機檢查和定點檢查相結合的, 哪些樹木在哪個階段容易産生害蟲,哪些地方哪些樹木生長不良,這些資料可以第一時間掌握。"他們通過"看樹"來制定有針對性的"好處方"。
"2009年,天津開通了第一條植保熱線84268088,對面是8890市民服務熱線,回答了區園林主管部門、各級管理機關和公衆關于園林植物管理中各種問題的提問。陳回憶說,自熱線開通以來的11年裡,已經回答了數百個問題。
"很多問題都是由于公衆的回報,尤其是在夏雨後持續炎熱之後,在街道、公園和樹上發現了各種各樣的蟲子,以及越來越多類似的呼喚之後。在路上奔跑,"樹博士"也比較忙,"如果路遠,一般很早就要開工,一上午跑四五點,午餐随便吃一頓飯,下午繼續上路。"檢查、拍照、識别、記錄、預測下一階段的bug,寫下預警資訊......工作枯燥而辛苦,但陳曉霞卻得心應手。
樹幹、葉片顔色形狀沒有變化,葉片沒有卷曲的毛發幹燥,樹皮沒有膠體流出,是判斷樹木健康狀況的标準。大樹不說話,有些病蟲害不容易在樹的表面發現,這需要"樹醫"的心去發現病害。
"幾年前,有一次電話咨詢,當時在武清的仲夏時節,有兩排法國桉樹看起來金黃。陳曉霞意識到這不是正常的自然生長現象,"我和同僚們到達現場,看到受害樹葉背面有很多濃密的白點,回溯資料發現這是懸挂鈴木方形翅膀的網狀物,這種昆蟲主要抑制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 導緻樹木凋謝,嚴重影響景觀效果。"
面對咖啡山脊虎天布,陳曉霞正在與蟲子搏鬥,"在河西和津南交界處的路面樹葉總有一個小圓洞,我們已經三四年沒見過蟲子了,每次去的時候總是空空如也。陳曉霞回憶說,"然後我們隻是把樹樁搬回了植物上,等到它們發芽并用網覆寫它們。直到2月和3月,才最終确定了罪魁禍首,并制定了治療計劃。"
近年來,國内發現了一種"美國白鹳",将瀕危180多種樹木,甚至農作物都吃,被譽為"無煙火","美國白鹳是一種雜食性昆蟲,繁殖速度快,耐藥性強,如果不及時控制,樹木都會秃頭吃掉。"每年冬天,陳曉霞都會以技術指導,配合區園林系統從業人員進行挖掘,嚴防死亡,不讓美國白鹳趁機利用。
"樹醫"堅持安全風險控制在隐患面前,将隐患置于事故面前。同時,"臨床"與科研、同行探索和實踐,開展高品質的風險預警工作,及時向相關部門提出前瞻性、建設性的建議,當做好安全推手時,幫助預防問題發生前。
雖然基層科研工作複雜艱苦,但内容豐富生動,陳曉霞以生物防治技術為主要攻擊方向,先後開展了天敵昆蟲、性資訊素、無污染劑等方向的轉化推廣成果,特别是白蜀周齧齒類蜜蜂的生産和繁殖技術位居全國第一。
三月是防止草攻擊果樹和綠樹的時候;清明前後為防止咖啡嶺虎天蚜,蚜蟲也開始造野豬;美國白鹳會繁殖三代,不能随時放松......""樹醫"每天要對付,是各種各樣的昆蟲。他們制定了道路樹木害蟲防治的時間表,并在不同時間對害蟲防治進行了具體而明确的部署。"每當有病蟲害出現時,我們就會按照時間表向道路樹木噴灑殺蟲劑。"陳曉霞說。
白蜂周氏齧齒類蜜蜂是一種防治害蟲的美國白鹳優勢天敵昆蟲,經過多年的實踐,每年約有6億隻蜜蜂,釋放到城市的各個地區,防控美國白蜂。蜜蜂的生産過程緊張,任務繁重,四個月的生産周期,幾乎整個周末她都要堅持到工廠中的房間。
在機關的後院,陳曉霞和同僚們也安裝了陷阱,每隔一段時間就把裝置拍的照片統一回去檢視。從業人員要進行品種、比例分析,還要挑選出更完整的觀察,制作标本。
陳曉霞面對成堆的聚集,不斷匍匐的昆蟲,克服心理障礙是第一步,"起初覺得挺惡心的,但漸漸地也習慣了。"今天,她不僅可以近距離觀察昆蟲,還可以捕捉活體,制作标本,甚至在實驗室裡飼養昆蟲來觀察它們的習性。
照顧"城市肺"的健康是樹醫的重要職責,但不是全部。為了提高城市管理水準,陳曉霞及其同仁在科學、精細、智能化方面下功夫。
"從2017年開始,我們利用冬季閑暇時間建立了一個害蟲資訊庫,涵蓋了500多個病蟲害挑戰。陳曉霞打開電腦,上百個檔案夾,每個檔案夾都有不同昆蟲、不同年齡、不同角度的照片,還有詳細的文字素材,"這不是3年的積累,而是30年前的積累,甚至更多的積累。"陳曉霞的下一步是将資訊庫建構成樹發病機制的清晰畫面,這樣你就可以得到病蟲害的診斷回報和解決方案。
"保持城市的綠色是我們的責任。陳曉霞說,現在和女兒一起走在路上,經常聽到女兒指着路膠說:"這是我媽媽研究來保護的樹!"
讓市民在業餘時間,在公園小徑散步,享受陰涼的涼意,周末,停在海濱空間,享受鳥兒觸摸水草......這是像陳曉霞這樣的植保科技人員所追求的專業榮譽感。
來源:金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