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島湖的“兩大難”:鲢鳙放養60多年,“保水魚”究竟保住了啥?

作者:答案在這兒

杭州淳安縣有個新安江水電站,修建水電站時攔截新安江上遊蓄水,形成了美麗的千島湖,也就是新安江水庫。水庫中共有1078個大小島嶼,是以得名千島湖。

千島湖的“兩大難”:鲢鳙放養60多年,“保水魚”究竟保住了啥?

千島湖其實就是新安江水庫,由水電站攔截蓄水而成

千島湖水質清澈,風景秀麗,蓄水量優秀,能達178億立方米。

在這片湖中,生活着1700多種植物,近百種魚類,并且人工養殖也多,像草魚、鲢魚、鳙魚、鳜魚、鳗魚、青魚等等經濟價值高的商品魚應有盡有,千島湖成湖幾十年過去,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生态系統。

但别看千島湖自然資源這麼豐富,其實它也面臨着難題。鳙魚、鲢魚、草魚、青魚是大陸著名的四大家魚,但千島湖中很多是為了當初保水放養的,等這些魚長大後,人們卻發現兩個難題:一個是捕魚難,另一個則是放養難。

千島湖的“兩大難”:鲢鳙放養60多年,“保水魚”究竟保住了啥?

千島湖裡很多魚都是當初為了保水放養的

這是為什麼呢?當初的保水魚們又保住了千島湖的哪些方面呢?

魚保水計劃

由于千島湖是截流形成的水庫,是以有蓄水就有放水。

放水時,湖裡的魚跟着水流被沖到下遊,千島湖中的魚類資源就會減少;當蓄水的時候,魚雖然可以成長,但湖中的浮遊生物和各種水藻也會泛濫。

例如淡水中最麻煩的一個問題,就是藍藻引起的水華危機,指的是藍藻生長過度,覆寫了水面,破壞水質,降低水中的含氧量,并形成一種叫“湖靛”的物質。

千島湖的“兩大難”:鲢鳙放養60多年,“保水魚”究竟保住了啥?

藍藻爆發引起的水華危機使得湖面形成湖靛

我們常在農村見到的水塘上面浮着厚厚的綠色藻類,聞起來惡臭,就是水華現象。這種情況通常是水裡沒有魚,并且水塘也長久沒人管造成的。

四大家魚中,除了青魚是肉食性動物,其他三種都是以食草為主,多吃藻類,腐屑和一些細菌聚合體,還吃些小型浮遊類生物,比如輪蟲、無節幼蟲、蚯蚓等。而且草魚、鲢魚和鳙魚的體型也不小,進食量大,是以,這些魚在淡水中多養一些,對保持水質是非常有幫助的。

千島湖的“兩大難”:鲢鳙放養60多年,“保水魚”究竟保住了啥?

四大家魚的飲食習性對于保持水質有着很大幫助

自2006年起,千島湖蓄水就出現了藻類過度生長的問題,曲殼藻、束絲藻等大量覆寫湖面,密度大到給水質造成了威脅。由此相關部門才想出了用魚來保水的計劃。

後來千島湖便有了高産量的魚類養殖場,并且鲢魚、鳙魚等可以在湖中自給自足,根本不需要人工喂養。這樣長大的魚沒吃過飼料,是以肉質鮮美,在市場上的賣價也高,而且這裡的有機魚品牌還是國家認證的,即使賣的貴也非常受消費者喜歡。

千島湖的“兩大難”:鲢鳙放養60多年,“保水魚”究竟保住了啥?

千島湖的有機魚已經成了一種地區特色

放養難問題

買家不用愁,但放養魚卻愁壞了人。很多不明真相的圍觀群衆認為,水裡缺什麼魚就放什麼魚,沒什麼好考慮的。

但事實上,往水中放養魚類從來不是個簡單的事,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什麼季節、什麼時候放,放多少,每種魚苗的比例該占多少,都必須計算清楚,否則就會造成生态負擔,或者魚苗無法活下來。

新安江水庫1960年建成,到現在已經60多年了,放養魚類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不是因為四大家魚會互相為食,而是吃浮遊藻類的魚不能完全和諧相處,它們中存在競争關系,導緻無法定量投放魚苗。

千島湖的“兩大難”:鲢鳙放養60多年,“保水魚”究竟保住了啥?

千島湖區域水域采樣發現的魚類種類,其中不少存在競争關系

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是千島湖中的浮遊生物不夠它們吃嗎?

這确實是一方面的原因,每一年蓄水放水,湖水都在發生變化,藻類的繁殖情況也有不同,放多少魚,得先評估水質,不是想放多少放多少。

比如藻類繁殖過度了,可以減少鳙魚的放養數量,增加吃藻類比鳙魚多的鲢魚比例。

千島湖的“兩大難”:鲢鳙放養60多年,“保水魚”究竟保住了啥?

鳙魚(上)比鲢魚(下)吃的藻類要少一點

還有一方面要注意的是考量水中現存的魚類分别有多少,但這個數量無法統計。

比如鲢魚,平時生活在湖水上層,到了冬季枯水期,水面回落,它便也跟着躲到湖底去過冬,并且一整個冬天都不太活動。是以湖中究竟有多少魚,看不見,數不清,隻有根據每年的捕撈量去做大概的衡量。

但這其中還有一個麻煩的問題,到了春夏季,這些魚進入繁殖期,産多少卵不清楚,産下的卵有多少成活了,更無從得知,魚苗太小,捕撈不起來,那又該如何根據捕撈量去衡量下一次該放養多少呢?

千島湖的“兩大難”:鲢鳙放養60多年,“保水魚”究竟保住了啥?

千島湖放養魚類的比例和數量不好把控

如果放少了,魚類減産,不僅影響漁業的收益,還可能給了藻類機會瘋狂生長,反過來再影響魚類的生活環境,造成魚類再減産。

捕魚難問題

除了放養難的問題,千島湖捕魚也不容易,别看它魚類資源豐富,但捕撈卻相當費勁。

這個費勁不是指捕到魚有多難,而是捕到合适的魚難。因為這些魚放養下去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保水,要維持千島湖的生态平衡,捕魚的數量上有規定,魚的規格還有标準。

千島湖的“兩大難”:鲢鳙放養60多年,“保水魚”究竟保住了啥?

千島湖捕魚的數量以及魚的規格都有标準

沒長到一定個頭的魚不能捕,得放回去讓它再長兩年。可漁網又沒眼睛,一網撒下去各式各樣的魚都進網了,是以撈上來之後還要人工檢查,把小魚放生。多一道工序,就是增加勞力成本,當然難。

而且,千島湖的地貌環境複雜,有小盆地、丘陵、谷底等,有些魚在湖裡生活久了已經成了老油條,知道捕漁船來了要躲,該躲哪,完全是輕車熟路。是以漁民在捕魚時,想捕大魚也難。

千島湖的“兩大難”:鲢鳙放養60多年,“保水魚”究竟保住了啥?

千島湖的地貌環境複雜,魚類易躲避

千島湖中的魚究竟能長多大至今沒人能說的清楚,比如青魚最愛藏在湖底,千島湖水深最深的地方有110多米,青魚不易捕撈,通常捕到的都是鲢魚和鳙魚,雖然一百來斤的鲢鳙也捕到過,但至今為止,漁民捕到的最大的魚還是青魚。

2015年,有漁民在收網時發現網中竟然有一條超級大的青魚在掙紮,撲騰的尾巴差點拍倒旁邊的人,後來大家合力按住了大青魚,過秤一看,它有足足180斤,絕對是千島湖出産的魚王。

千島湖的“兩大難”:鲢鳙放養60多年,“保水魚”究竟保住了啥?

2015年捕獲的千島湖“魚王”

在此之前,漁民們還捕到過151斤和120斤的大魚。可是這麼大個頭的魚除了會躲,還很難長成,起碼要7年的時間。千島湖一年捕魚量能達800萬斤,根本等不到魚長這麼大。

捕魚量如此大,也是千島湖要定期投放魚苗的原因,這些魚投放下去,既淨了水又帶來巨大的收益,一舉兩得,保住了千島湖的生态和經濟兩大效益,功不可沒。

千島湖的“兩大難”:鲢鳙放養60多年,“保水魚”究竟保住了啥?

千島湖捕魚量其實很大,定期投放魚苗能增加千島湖經濟收益

目前,千島湖的水質比很多地方的自來水水源還要好,而且它完美地诠釋了什麼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局面。

當然這種生态養殖方式值得推廣,不過首先還是要深入研究,積極解決放養難和捕魚難的兩大問題,才能把方式有效地複制到其他地方。

千島湖的“兩大難”:鲢鳙放養60多年,“保水魚”究竟保住了啥?

千島湖生态養殖方式值得推廣,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十分重要

那麼你對類似千島湖兩大難的問題有什麼高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