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頒布了新修訂的《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節能審查辦法》,節能審查制度是大陸節能管理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項目能源利用效率、從源頭上減少能源浪費的一項重要制度,是促進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科學合理利用能源的源頭性舉措,也是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準項目盲目發展的重要抓手。
新修訂的《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節能審查辦法》自2023年6月1日起施行,其中,新增了“項目實施對所在地完成節能目标任務的影響分析”的内容,提出具備碳排放統計核算條件的項目,應在節能報告中核算碳排放量、碳排放強度名額,提出降碳措施,分析項目碳排放情況對所在地完成降碳目标任務的影響。為實作“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奠定了技術基礎。
大陸固定資産投資環節的審批環節,尤其是建設項目的主要前置檔案包括可行性研究報告、環境影響評價、節能評估等,在可研、環評、能評等檔案編制中,考慮碳排放因素,進行碳達峰碳中和等影響分析是建設項目準入條件的雙碳新要求。
在發改委印發的《關于印發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寫大綱及說明的通知》中指出,對于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在項目能源資源利用分析的基礎上,預測并核算項目年度碳排放總量、主要産品碳排放強度,提出項目碳排放控制方案,明确拟采取減少碳排放的路徑與方式,分析項目對所在地區碳達峰碳中和目标實作的影響。
早在2021年5月,在生态環境部釋出的《關于加強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生态環境源頭防控的指導意見》中就已提出,對“兩高”項目開展碳排放影響評價試點,設定碳排放評價專章。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碳排放評價,将碳排放影響納入固定資産投資建設項目經濟評價,從設計源頭進行碳排放管控,進一步加強了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碳排放管理。
2021年7月,生态環境部釋出《關于開展重點行業建設項目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試點的通知》和碳評的具體技術指南,組織開展重點行業建設項目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簡稱“碳評”)試點,包括電力、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和化工等。要求推動評價管理統籌融合,通過規劃環評、項目環評推動區域、行業和企業落實煤炭消費削減替代、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等政策要求,推動将氣候變化影響納入環境影響評價。(11省市碳排放評價要求彙總)
根據技術指南,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程式可總結為:
為加強重大項目環評審批服務保障,進一步規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檔案審批,2022年12月,生态環境部在鋼鐵/焦化、現代煤化工、石化、火電四個行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檔案審批原則中,提出将溫室氣體排放納入建設項目環評,明确了核算建設項目溫室氣體排放量、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動減碳技術創新示範應用等工作内容。
環境影響評價和節能報告評估的批複是項目建設取得開工證的必要條件,其共同點都要求核算項目的新增碳排放量,分析對區域碳達峰碳中和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措施。隻要還不斷有建設項目,就需要環評和能評。
同時,可行性研究報告是項目審批的必要條件,可研報告中的雙碳分析重點在于項目碳排放對于項目回報及長期收益的影響,尤其是“雙高”項目雙碳限制性要素。
随着雙碳政策的逐漸推進,将會有越來越多行業的環評中需要增加碳評的内容,如需業務咨詢,歡迎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