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一線城市“下血本”争總部,中國城市格局正重寫

落戶獎勵、投資獎勵、經營貢獻獎勵最高2000萬元,企業壯大獎勵最高1000萬元,企業辦公用房補貼最高800萬元,人才獎勵最高200萬元……從今年開始,武漢支援總部企業發展獎勵将提質擴面。

無獨有偶,成都、重慶、西安等新一線城市也都将下階段招商引資重心向打造總部經濟傾斜。

專家認為,這将形成頭部城市強者愈強的閉環,可能造就中國城市格局的重新洗牌。

新一線城市“下血本”争總部,中國城市格局正重寫

吸引高端人才的最好途徑

總部經濟是增值經濟,是國際分工的高端環節,具有知識含量高、産業關聯度強、集聚輻射作用大、稅收貢獻大等特點,已成為城市競争力和現代化水準的重要标志。

“總部之争本質上是人才争奪的更新版。”湖北省“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秦尊文表示,因為能在企業總部工作的往往是職場精英,比起剛畢業的大學生更具生産力,是以争取總部企業其實是吸引高端人才的最好途徑。

秦尊文說,對于一家企業來說,最具含金量的部分在于決策、管理、研發等核心部門。争取總部就是為了占據一家企業價值鍊最高端的部分。擁有總部企業的城市,也就擁有了企業資源的配置權和區域經濟的話語權。

“更具吸引力的是,總部往往能夠帶來巨額收益。”秦尊文說,一家企業分支機構所産生的經營收益,絕大部分稅源和利潤都會流入到總部注冊地,是以“總部經濟就像财神爺,是地方财政的重要功臣”。

作為我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三分之二的世界500強企業在北京投資或設立分支機構。北京總部企業數量不斷攀升,從2013年的3937家增加到2017年的4064家,其中2017年外資總部數量比2013年淨增45家,達到886家。

緊随其後的是上海。跨國公司總部、金融機構也熱衷于在上海集聚。浦東新區作為上海總部經濟的發源地,截至2018年年底,已集聚各類總部企業超過600家,其中跨國公司地區總部304家。

随着新一線城市的崛起,武漢、成都、西安、重慶、南京、鄭州等地也加入“搶總部”的競争之中。

在這些争取總部的新一線城市中,又數武漢和成都的競争最為膠着。從主要經濟名額來看,2018年,成都GDP達15342.77億元,以495.48億元的微弱優勢險勝武漢GDP14847.29億元;但人均GDP方面,武漢以13.6萬元比成都的9.6萬元高出了4萬元,這與成都人口(1604.47萬人)比武漢人口(1091.40萬人)更多有關。

此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反映了一個地區的城鄉居民消費水準,這一名額武漢在2018年達到6844億元,首次超過成都,居全國副省級及以上城市第五位,同比增長10.5%,增幅全國居首;地均GDP反映的是一個地方的經濟密度和活力,2018年武漢地均GDP為1.75億元/平方公裡,比成都的1.07億元/平方公裡多出0.68億元/平方公裡。

獎錢送地“下血本”争總部

正是由于參與競争的新一線城市“天資”相近,各城市在吸引總部企業落戶時才肯“下血本”。

成都市《關于加快建構國際門戶樞紐全面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意見》提到,對新引進注冊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在一年内認定為成都市總部企業的,根據到位實收資本情況最高給予5000萬元開辦支援;對于首次被評為世界500強、中國500強等領軍企業的跨國公司總部企業,最高給予2000萬元領軍支援。

西安市也不甘落後,其出台的《西安市支援總部企業發展若幹政策》提到,新落戶該市的金融業總部企業,最高一次性獎勵6000萬元。實繳注冊資本達到10億元以上的其他新落戶總部企業,可一次性獎勵3500萬元。

作為“中部C位”的武漢,除了給予總部落戶現金獎勵外,更是在土地支援方面祭出“王炸”。《武漢市支援總部企業發展實施辦法(試行)》(下稱《辦法》)提到,總部企業申請獨立建築物用地的,可按不低于項目所在地土地基準地價的70%确定出讓起始價。換句話說,總部企業可七折拿地,而且《辦法》允許地塊中40%的建築面積供企業自行分割租售。

武漢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過去制定的總部企業獎勵政策标準可能更高,但是面窄、影響面小。新制定的總部企業獎勵辦法最大亮點在于對總部企業的支援力度更強、措施更有針對性。

此外,随着營商環境等軟實力競争日趨激烈,在資金扶持作為支援總部企業發展重要抓手的同時,新一線城市也開始重視發揮政府的服務職能,重點建構協調服務機制,對總部企業員工落戶、子女入學、外籍人員居留許可、人才服務、重大項目管理、便捷通關等方面給予支援和便利。

頭部城市虹吸效應更顯現

縱觀新一線城市為了搶總部落戶所抛出的“繡球”,近來也紛紛獲得了果實。

阿裡巴巴、騰訊相繼将西部區域總部落戶重慶,全球低軌衛星通信與空間網際網路系統項目則在重慶兩江新區建設全球總部。

阿裡巴巴、科大訊飛、太平洋建設則将面向“一帶一路”市場的絲路總部放在西安。

武漢打造總部經濟則是各區各具特色、全面開花。其中,東湖開發區備受大型跨國公司青睐,目前在漢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中,選擇落地光谷的多達93家,其中多數為光電子資訊領域的領頭企業,更有近20家設立了研發中心或共享中心。

中南财經政法大學教授葉青指出,近年來有一個明顯的趨勢,一二線城市争着占領價值鍊高端,三四五線城市則隻能分羹到價值鍊低端的制造基地。以湖北為例,宜昌、襄陽等地的企業紛紛将總部搬到武漢來,把生産基地留在當地。這樣一來,頭部城市就會對其他城市形成虹吸效應,形成一種強者愈強的閉環效應。

葉青認為,紐約、曼哈頓等世界經濟中心,正是因為總部經濟的虹吸效應,才始終活躍在全球經濟鍊的塔尖,新一線城市在争奪總部經濟上的發力,很可能造就中國城市格局的重新洗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