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國外各類AI人工智能服務在中國地區都不能通路?

作者:不發牢騷的老碼農

問題1:是主動封禁還是被動限制?

國外比較火的AI人工智能服務比如openai的ChatGPT、微軟的new bing,以及用文字生成圖檔的midjourney等等,這3家算是他們所在方向的頭部企業,至少是産品最早推出的公司。

但無一例外,都不能在中國大陸甚至香港地區通路他們的服務,并不是國内禁止通路,而是他們直接拒絕開放給中國,甚至挂了代理還要嚴格檢查是否是經常被很多人用的代理IP,一旦發現就會被封禁賬号。由此也催生了很多專門封裝國外AI服務的二道販子,并收取使用者費用來賺差價盈利,微信上各種公衆号小程式層出不窮,封禁一批又冒出一批。

之前tb上是有很多出售openai賬号的商家的,自從某一個時間點起就全部下架了,隻能打着賣chatgpt書籍或者其他相關産品的旗号來引流到微信上賣賬号,也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問題2:為何他們這麼默契的要主動封禁中國使用者?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他們要這麼積極主動的封禁中國使用者?對他們有什麼好處呢?開門做生意,中國人的錢賺着不香嗎?

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參考當年Google主動退出中國市場的原因,監管嚴格,他們怕惹上麻煩甚至攤上官司,到時候輸的肯定褲衩都剩不下了,幹脆不做你們的生意了。

很簡單的道理,我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為什麼國外各類AI人工智能服務在中國地區都不能通路?
為什麼國外各類AI人工智能服務在中國地區都不能通路?

這個話題在百度的文心一言這個AI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這裡,是直接拒絕回答的,并且強制中斷了會話,讓你換個話題重新開始。

那我們再試試看ChatGPT,國外的AI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怎麼處理這個問題:

為什麼國外各類AI人工智能服務在中國地區都不能通路?

這還隻是一個不算太不政治正确的問題,現在你應該明白了國内監管為什麼要這麼嚴格了吧?因為AI人工智能生成的文字或者觀點是動态且不可控的,不能做前置檢查,隻能做後置的懲罰和追責。

這也是之前國内的各家廠商沒有推出相關産品的一個重要考量,誰第一個露頭誰就是出頭鳥。但是國外公司當了出頭鳥之後,那就可以打着不能被卡脖子的旗号發展自己的AI人工智能服務了,是以就開啟了國産AI大亂鬥。

為什麼國外各類AI人工智能服務在中國地區都不能通路?

國家近期也出台了AI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的管理辦法,原因就是國外已經大力發展了,國内也不能落後,但要合法合規:

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關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資訊化委員會辦公室

問題3:還有哪些國家是被禁止通路的?

還有很多,不止國内。

俄羅斯、伊朗、叙利亞、阿富汗、蘇丹、埃塞俄比亞、利比亞、辛巴維(威)、索馬裡、喀麥隆、查德、中非共和國、佛得角、布隆迪、厄立特裡亞、香港、澳門、在斯瓦特、北北韓。

最後附上網上查到的openai是如何回應這個問題的:

OpenAI公司的一名發言人獨家向财經E法回應稱,雖然該公司希望自己的技術在世界各地都可獲得,但部分國家的狀況使該公司難以,或不可能以符合其使命的方式做到這一點。目前OpenAI正在努力增加能夠提供給使用者安全、并有益于擷取OpenAI工具的地點數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