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場城市管理的變革:體驗不一樣的白雲城管

一周前,廣州市白雲區鐘落潭鎮發現有人偷倒渣土數百噸。消息傳到白雲區城管局,局裡迅速通過對渣土車的信号追查,找出了涉案的四台車,有關機關和個人受到懲處。

以前,白雲區每年都有人因為瓦斯中毒而出事,但現在已杜絕。

甚至連古樹枯死這樣的事,也可以預防了。

能做到這一切的,就是因為有一個白雲智慧城管系統。

環衛小哥的數字化生活

一場城市管理的變革:體驗不一樣的白雲城管

環衛工小方在工作。

清晨6點前,環衛工方家需就已經上崗了。到崗前,他下意識地按了一下他的電子工牌,他介紹,現在不用專門找班長打卡,打開電子工牌,他一天的行程都會被清楚記錄。他的工區是三元裡西約抗英大街32巷至40巷,每天的工作基本就是清掃、保潔和清運。他先用大掃把将街巷清掃一遍,然後用小掃帚再把一些角落的紙巾、果皮、煙頭等收拾起來,将垃圾運到流轉中心後,他還要把巷子中有污水和油膩的地方清理幹淨,防止老人摔倒。在8小時的上班時間裡,他必須不停地走動,如果長期不動,或超出規定的作業範圍,系統就會提示。“每天的步數都會超過3萬步,偷不了懶的。”記者注意到,他褲腿上有一個破洞,他說這是之前把鏟“牛皮癬”的小鏟放兜裡時劃破的。

小方時不時會掏出手機來看看,群裡時不時會有班長發來的任務,都是智慧系統裡通過監控或群衆報料發現的問題,他完成後就在系統裡報告完成的情況。他告訴記者,有了這個系統,就再不會出現打完卡就去幹私活的情況,工作的重點也更明确了。

一場城市管理的變革:體驗不一樣的白雲城管

智慧城管有了小程式。

白雲區松洲街江南垃圾壓縮站也已經被數字化了。該站的劉主任介紹說,這裡每天處理垃圾50多噸,每個廂位都有監控,可以做到定人、定車。記者看到垃圾車倒車進入預設好的卸料口,将垃圾倒入料鬥中壓縮存儲轉運。整個過程都是機械控制,不會接觸到垃圾。從收集車輛進站到轉運車輛完成裝箱作業的全過程自動控制,站在旁邊基本聞不到異味。

一場城市管理的變革:體驗不一樣的白雲城管

垃圾壓縮站也納入了數字化管理。

在三元裡智慧城市營運指揮中心門口,停着一台流動AI識别車,車頂的多個攝像頭可以360度拍攝街頭的一切環衛情況,并自動标記上報。在一樓的大螢幕上,記者看到有很多綠色光點在閃爍。中心負責人介紹,每個閃爍的光标就是一個工單,從發現到處理完成都有記錄。在這個智慧系統裡,可以看到轄區内所有公園、壓縮站、垃圾收集點、生活垃圾處置場、消納場所及古樹等情況,它通過“線上+線下”營運管控,實作人、機器裝置和服務場景“一網統管”,讓基層工作不再陷入單純依靠“人海戰術”的被動局面。

一場城市管理的變革:體驗不一樣的白雲城管

三元裡的流動AI識别車。

收費系統解決蠅貪問題

一場城市管理的變革:體驗不一樣的白雲城管

智慧系統有自動感覺能力。

“用小程式交垃圾費還挺友善的,每個月系統會定時提醒交費,還有開電子發票,感覺更規範,收費項目更透明。”在松洲街慶槎路一家電動車專賣店,店主傅女士邊點選操作智慧環衛收費系統小程式邊向記者展示,基本資訊、計費數值資訊和賬單資訊都一目了然。

而在增槎路一家餐飲店,店主也表示,近期收到街道從業人員通知後,就配合錄入店鋪資訊進行線上繳費,“以前都是上門收費,紙質發票會随後丢,有時候我不在的話,員工也不知道怎麼繳費,現在就像交水電費一樣,更友善。”

店主們口中頻頻提及的環衛收費系統,正是由白雲區城管局首次推出的白雲區智慧環衛收費系統。據了解,這一系統集線上繳費、電子發票、底數管理等多種功能為一體,可以根據環衛收費資料底數和收費标準,自動計算繳費數額,推送賬單給繳費機關和個人,實作環衛費收繳智能化。記者在系統背景看到,收費對象的底數登記情況、垃圾登記、契約管理和收費賬單等情況都清晰可見。

白雲區城管局環衛管理科副科長包丹丹介紹,今年4月以來,已在松洲街、嘉禾街、三元裡街大力推廣應用智慧環衛收費系統,目前正在摸清各鎮街所有繳費主體資訊,登記錄入系統,下一步将在全區各鎮街全面推廣應用智慧環衛收費系統,做到收費對象全面,收費标準公開,收費金額透明,實作應收盡收。她認為,該系統透明、規範、便捷,一改過往傳統的人工上門收費模式,解決了傳統收費模式的低效率、高成本等痛點難點問題。

白雲區城管局局長鄭柏生表示,環衛收費“三亂”現象一直存在,各村社環衛收費标準五花八門,如針對流動人口的收費,有按人數收費、按戶數收費、按面積收費、按繳稅戶數收費等形式,且每種形式标準不一,不僅引發了不少投訴,還讓群衆對環衛收費工作産生了質疑。目前各村社仍存在微信收款、現金收款等收費方式,收款與正規财務發票并無對應關系,不給正規發票的情況。加之收費底數掌握不明晰,沒法實作應收盡收。智慧環衛收費系統作為白雲智慧城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明晰底數,完善場景,改變的是收費方式,提升的是工作效率,杜絕的是蠅貪亂象。

這是一場智慧城市管理方式的變革

一場城市管理的變革:體驗不一樣的白雲城管

随時關注系統上的提示已成鄭柏生的習慣。

“淄博燒烤熱是當下城市管理中具有革新意義的嘗試,但它的經驗對廣州這樣的超大城市來說很難複制,而白雲智慧城管系統則是堪比淄博燒烤的城市治理變革。”鄭柏生介紹,白雲區行政區域面積約占全市1/10,常住人口占全市1/5,是全市面積最大、常住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區,城市形态多元、城鄉二進制并存,城市管理情況錯綜複雜、工作量大、問題高度集中,特别是城中村數量超全市1/6,生活垃圾日處理量約占全市1/5,環衛保潔面積約占全市1/7,治理違建任務占全市1/5,是整個廣州的縮影。可以說,白雲區管理好了,廣州就能管理好。

鄭柏生告訴記者,他每天隻要在辦公室裡,就要經常打開智慧城管系統,檢視每天工單的完成情況。他舉例說,白雲區有170萬瓶裝氣使用者人群,現在全區202個瓦斯站點、20個供氣企業、1820名送氣工都已被系統納入管理,每個送氣工送完氣都必須對使用者的瓦斯具進行檢查,拍照上傳并簽名,由系統記錄在案,發現一次沒簽名的就根據有關法規罰款5000元。這有效防範了使用者瓦斯中毒。再如,全市8669台渣土車在白雲區的動态在系統上可以随時掌握,攝像頭可以自動抓拍識别野雞車,超載等現象也明顯減少了。而對于全區326棵超過80年樹齡的古樹名木,每棵都上了電子身份證,也安裝了土壤監測器,每個月都要進行管養,在系統中也能實時提示,這就是數字化向智慧化的更新——這個以感覺、分析、服務、指揮、監察為一體的城市管理平台,已初步實作由被動處置型向主動發現型、由經驗判斷型向資料分析型、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機互動型、由政府主導型向市民共治型的轉變。

【南方+記者】項仙君

【作者】 項仙君

南方探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