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的今天5/3

作者:唿唲嘿喲
曆史上的今天5/3

①東浩水利學家王景治理黃河成功

70年5月3日

漢平帝時,黃河決口,在洋渠一帶泛濫了60餘年,究(今山東金鄉東北)豫(今安徽毫縣)多被水患。

69年(永平十二年)漢明帝擢用王景,發民卒數十萬治河。王景測量地勢,開鑿山阜,建立水門,自萊陽五千乘口築堤長千餘裡,使河、汴分流,黃河由東北入海,沐渠由東南入泅水。河水侵注。

漢永平十三年四月初二日河渠成,從此洋渠得安流運漕,資河受南北兩堤限制,水勢是以沖擊沙上通流入海,幽冀究豫四州,得免較大的河患。明帝在完工後親自沿渠巡視,并按照西漢制度恢複河防官員編制。王吳等随從官員,都因修渠有功升遷一級,王景則連升三級為侍禦史。

王景字仲通,樂浪郡謅邯(今北韓平壤西北)人。東漢建武六年(公元30年)前生,約漢章帝建元和中卒于廬江(治今安徽廬江西南)。東漢時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少學易,廣窺衆書,又好天文術數之事,沉深多伎藝,時有薦景能治水者,明帝诏與王吳共修浚儀渠,吳用景塢流法,水不複為害。

②唐玄宗李隆基逝世

762年5月3日

唐玄宗(谥: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簡稱唐明皇)李隆基是唐朝第7位皇帝,漢族,政治家,音樂家。唐太宗曾孫,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孫子,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昭成窦皇後(窦德妃)。玄宗個人素質優秀,善騎射,通音律、曆象之學,多才多藝。小名:阿瞞(同曹操)

神龍元年(705年)中宗李顯即位,恢複了唐國号,但政柄卻旁落在皇後韋氏手中。中宗去世後,韋後立溫王李重茂為帝,是為少帝。

710年7月21日(景龍四年六月二十日),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唐高宗與武則天之女)聯合發動宮廷政變,殺韋後與安樂公主等,擁其父唐睿宗李旦複位,被其父立為太子。

712年(延和元年)八月,睿宗傳位太子,退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改元先天,是為玄宗。不久太平公主又欲發動宮廷政變以廢玄宗,李隆基乃與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于先天二年(713)先發制人,賜太平公主死,盡誅其餘黨,改元“開元”。

玄宗開元年間,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後人稱這一時期為開元盛世。唐玄宗後期,他貪圖享樂,寵信并重用李林甫等奸臣,終于導緻安史之亂發生,唐朝開始衰落。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在位44年。

谥号:大聖大明孝皇帝;廟号:玄宗;安葬地:泰陵;

曾用年号:先天 公元712—713年,開元 公元713—741年,天寶 公元742—756年

③左宗棠奉命收複新疆

1875年5月3日

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以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19世紀60年代,中亞浩罕汗國軍官阿古柏侵入我新疆,建立起軍事殖民統治,英俄争相利用阿古柏政權作為自己分裂肢解中國領土的工具,俄國甚至在70年代初悍然出兵占領伊犁;同時美日對台灣的侵略戰争也相繼發生。到70年代中期,中國西北邊疆與東南海防頓形緊張,邊疆危機嚴重。清政府内部在“海防”和“塞防”問題上卻出現了不同意見。李鴻章借口海防、塞防力難兼顧,公然主張放棄新疆,“移西饷以助海防”。認為“新疆不複,于肢體之元氣無傷;海疆不防,則心腹之大患愈棘”。李鴻章反對出兵收複新疆,其原因一是左宗棠鎮壓了陝甘回民起義,在統治集團中聲望日高,淮系軍閥要借此壓抑他;二是李鴻章正籌備興辦北洋海軍,要用海軍來鞏固淮系軍閥也就是他自己的地位;同時,這也合于英國反對清軍西征,以免它的走狗阿古柏複滅的企圖。湖南巡撫王文韶等認為,沙俄威脅最大,主張“塞防”為主,以全力注重西北。左崇棠則認為海防、塞防兩者并重,不可偏廢。抨擊李的主張是“自撤藩籬”。他強調“重新疆者,是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是以衛京師”。左宗棠鎮壓過太平天國運動和西北回民起義。但在民族危機日益加深的形勢下,挺身而出,能以“邊荒艱巨為己任”,不僅說明他着眼全局,目光遠大,而且具有平叛亂和反侵略的雙重意義,因而得到國内愛國輿論的支援。清廷權衡利弊,采納了左宗棠的主張。3日任命他督辦新疆軍務,出兵西征,收複新疆。

④清政府向列強賠款四億五千萬兩

1901年5月3日

奕匡、李鴻章電奏,各國索賠款“四百五十兆兩”。清廷當日诏饬各督撫合力通籌。并為賠款事發電旨三道:一、命奕匡、李鴻章與各國議減銀數,展寬年限;二、著劉坤一、張之洞悉心籌劃,妥籌的款;三、令各省督撫剔除中飽,涓滴歸公。

5月7日,各國公使舉行會議,讨論賠款問題。會後,正式向奕匡、李鴻章提出要求賠款之照會。照會稱:“直到七月一日為止,列強所受損失的總額共為四億五千萬兩,如果聯軍的占領延長到那個日期之後,這筆款項将大力增加。”“各國全權代表要求中國全權大臣正式保證他們承認對這筆款項所負的責任,并且要求他們把中國為清償這筆債務而打算采取的财政措施通知各國全權代表。”

5月11日,奕匡、李鴻章未經朝廷同意,即照會各國公使,表示接受45000萬兩賠款總額,并提議自本年7月1日起,30年内還清,至1940年12月31日止,每年償付1500萬兩,不計利息。

5月26日,清廷電谕奕匡、李鴻章,同意“各國賠款共四百五十兆,四厘息”,“以便迅速撤兵”,惟望寬展年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