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運動跟蹤算法CMT(續)之層次凝聚聚類算法(HAC)

       熟悉CMT的都知道,作者在聚類部分使用了層次凝聚聚類算法(Hierarchical Agglomerative Clustering)并且使用的是單鍊(Single-link),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下這個算法。

       前面學習了幾種聚類算法,K-Means,EM,AP等都屬于平面聚類(Flat Clustering),因為這些算法的輸出都是傳回一個平面的無結構的聚類集合,是以叫做Flat clustering;平面聚類有一個缺陷就是要選擇聚類的數目以及初始點,這對于沒有經驗的人員來說是一件很棘手的工作,因為聚類結果的好壞完全依賴于這一參數的選擇,是以很多時候可以考慮下層次聚類算法,避免了聚類數量和初始點的選擇。層次聚類算法有多種形式,本篇介紹的這個叫做層次凝聚聚類算法(Hierarchical Agglomerative Clustering),簡稱HAC,其主要思想就是,先把每一個樣本點當做一個聚類,然後不斷重複的将其中最近的兩個聚類合并(就是凝聚的含義),直到滿足疊代終止條件。

HAC具體實作步驟:

1)将訓練樣本集中的每個資料點都當做一個聚類;

2)計算每兩個聚類之間的距離,将距離最近的或最相似的兩個聚類進行合并;

3)重複上述步驟,直到得到的目前聚類數是合并前聚類數的10%,即90%的聚類都被合并了;當然還可以設定其他終止條件,這樣設定是為了防止過度合并。

很明顯,還是一樣的老套路,唯一的新鮮處在于第二步中,如何度量兩個聚類間的相似度,關于這個主要有三種定義:

1)單鍊(Single-link):不同兩個聚類中離得最近的兩個點之間的距離,即MIN;

2)全鍊(Complete-link):不同兩個聚類中離得最遠的兩個點之間的距離,即MAX;

3)平均鍊(Average-link):不同兩個聚類中所有點對距離的平均值,即AVERAGE;

不難發現,其中前兩種定義的出發點是那些點集中的特殊點或外點,如噪點;而最後一種定義相對來說就不那麼穩定了,是以又有人提出了使用距離的中值,這樣可以排除一些個别點的幹擾。

可以看下圖效果(基于單鍊),黑色點是噪聲點:

運動跟蹤算法CMT(續)之層次凝聚聚類算法(HAC)
運動跟蹤算法CMT(續)之層次凝聚聚類算法(HAC)
運動跟蹤算法CMT(續)之層次凝聚聚類算法(HAC)

       這是一種自下而上(bottom-up)的層次聚類,是以叫做層次凝聚聚類(Hierarchical Agglomerative Clustering),由于其計算點對距離時需要多次周遊,是以計算量可想而知,并且每次疊代隻能合并兩個聚類,時間複雜度上同樣缺乏優勢,是以實際應用中沒有Flat clustering那麼受歡迎,但是由于其避免了聚類數以及初始點的選擇,而且不會陷入局部最優,在一些二次複雜度的問題中還是應該考慮的;在最早的CBIR系統中,HAC被應用到詞袋技術中,如下圖:

運動跟蹤算法CMT(續)之層次凝聚聚類算法(HAC)
運動跟蹤算法CMT(續)之層次凝聚聚類算法(HAC)
運動跟蹤算法CMT(續)之層次凝聚聚類算法(HAC)
運動跟蹤算法CMT(續)之層次凝聚聚類算法(HAC)
運動跟蹤算法CMT(續)之層次凝聚聚類算法(HAC)
運動跟蹤算法CMT(續)之層次凝聚聚類算法(HAC)

         另外還有一種層次聚類算法,叫做自上而下的,這種形式的聚類主要是使用了一種分離聚類的方法,這裡就不打算深入了,需要的可參考http://nlp.stanford.edu/IR-book/html/htmledition/hierarchical-agglomerative-clustering-1.html#sec:hac,裡面有很詳細的關于層次聚類的東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