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年了,重歸春日的北影節真好啊

幾年前,北影節的口号是“春天,來北京看最好的電影”。

幾年裡,北影節從春天走到了夏日、秋風。

三年過去,今年是北影節時隔三年于春日重新開機。這個春天裡,北影節終于再一次迎來了最好的電影和最愛電影的那些人。

三年了,重歸春日的北影節真好啊

1.十秒

4月20日早上10點,當《格雷戈爾夫婦—跟我來電影院吧》的字幕出現在中國電影資料館大銀幕上時,第十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展映”單元真正拉開了帷幕。

這一刻,我們真實地感覺到,北京影迷一年中最幸福的日子來臨了。

如果說“搶票”是影迷的發令槍,那麼,十秒能創造什麼?

在北影節,十秒可以誕生一個全新的展映售罄記錄——

據官方資料,4月18日中午12時,“北京展映”開放線上售票後,《悲情城市》4K版6秒售罄、《天若有情》4K版8秒售罄、《2001太空漫遊》IMAX版9秒售罄。

三年了,重歸春日的北影節真好啊

這組數字背後,是一雙雙緊盯螢幕的眼睛,是一顆顆為電影而動的心髒。

在《格雷戈爾夫婦—跟我來電影院吧》放映現場,策展人沙丹與大家分享着選擇這部電影啟幕的心路曆程。作為“北京展映”首場放映,這部紀錄片再現了電影界傳奇伉俪格雷戈爾夫婦的奇妙生活。他們因電影而相愛,并将電影作為彼此畢生的追求,創辦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青年電影論壇單元,發掘出大批優秀電影創作者。

三年了,重歸春日的北影節真好啊

看着銀幕上他們創辦的“兵工廠電影院”,回想起那個年代電影人口中說的“兵工廠影院的味道”,瞬間就明白了那家藝術影院之于那個年代電影人的意義——他們的精神之家。

銀幕上的“兵工廠”與當下大家身處的資料館藝術影院一樣,都在诠釋着藝術影院和電影策展的魅力。迷影精神的光波在銀幕上下流轉,照在大家臉上,映出虔誠的光。

這是一部關于電影策展人/學者/批評家的電影,甚至在豆瓣短評中,最高贊的評論是“推薦沙丹觀看”。

三年了,重歸春日的北影節真好啊

顯然,沙丹不僅看了,還将它帶到了更多觀衆面前。

從這部首場放映的電影中,我們似乎尋到了北影節展映的策展核心——永不停歇的對電影的愛。

就像是每年北影節最快售空的影片幾乎都來自經典修複單元一樣,對經典的執念和熱愛是北影節觀衆的一大特質。

無論是今年十秒内售空的《悲情城市》《天若有情》《2001太空漫遊》還是一如既往難搶的《肖申克的救贖》《卡薩布蘭卡》《大紅燈籠高高挂》,這些曆久彌新的“老片”構成了北影節展映懷舊與傳承的精神氣質。

三年了,重歸春日的北影節真好啊

但是隻有懷舊嗎?

當然不,今年的展映,在往回看的情懷之外還充滿了向前看的氣魄。

2.絲路-思路-氣魄

坦白說,今年的北京展映中,我覺得最特别的片子還不是那三部“十秒代表”,而是《曬後假日》《白塔之光》《花路阿朱媽》等一批稍微沒那麼熱門的影片。

“環球視野”單元的《曬後假日》是新片中非常具有競争力的一部,作為導演處女作,它的圓熟程度讓人驚訝,對女孩和父親之間關系的處理把控住了不同時空視角下細微的差别,這一次,我們在“環球視野”單元被夏洛特·威爾斯的作品驚豔,下一次,相信一定會在更大的舞台看到她。

三年了,重歸春日的北影節真好啊

跟《曬後假日》一樣讓我偏愛的還有來自“焦點影人”單元的新片——巴斯·德沃斯導演的《小世界》。當然啦,不隻是我,影迷朋友的眼睛雪亮又毒辣,這兩部電影一放出就成為本屆展映出票量第一梯隊的大熱門。

《白塔之光》某種程度上應該算是“城市電影”,它呈現了一個非常具有文化辨別性的世俗北京。導演張律身上東方文藝氣質灌注其中,影片透出對亞洲文化的熟悉與融合,兩位主演辛柏青和黃堯的表演也着實驚豔,一個是想到了他一定演得好,但卻沒想到那麼好;另一個是沒想到短短幾年,竟能夠呈現出一種突飛猛進的飛躍。

三年了,重歸春日的北影節真好啊

《花路阿朱媽》由本屆“焦點影人”之一陳哲藝監制,入圍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浪潮獎,代表新加坡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特别之處在于這是一部新加坡和南韓的合拍片,其中透露出亞洲人共通的家庭觀讓人倍感親切。

三年了,重歸春日的北影節真好啊

聊完這幾部影片,我們會發現它們其實有着某種潛在的選片脈絡。就像是策展人沙丹說的那樣,“對于承載了衆多色彩和功能期待的北影節,策展工作者的核心本領,就在于平衡好各方面的訴求。”

在關注國際新導演的同時,這幾部影片也呈現出北影節策展在地緣性、文化親緣性、政治性上的考量,或者說,是對“亞洲”這個地緣概念的重新發現。

站在“絲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的節點上,這種以亞洲為圓心對絲路沿線電影文化的再發現,一方面呈現出北影節的政治站位,另一方面,也在文化意義上踐行着對本土及整個亞洲文化的再發現,這種文化主體意識背後,是文藝自信力量的滋長。在這些極具文化親緣性的電影中,我們鏡鑒自我,多元共振,探尋着自己的文化聲音。

相較于“懷舊”式的回望,這便是我們剛剛談到的,向前看的氣魄。

3.電影-市集-生活

從策展到展映,我們看到了北影節展映的用心,但一切用心終歸要交由觀衆來檢驗。作為北影節的忠實觀衆,我必須要說,今年的展映體驗,真的是近三年最好的一次!

最明顯的是英皇電影城、美嘉歡樂影城三裡屯店等傳統熱門影院時隔兩年重新回到了展映!

對朝陽、通州的朋友來說,這兩家展映影院那可是電影節期間救命般的存在。在三裡屯逛逛街,吃個早午飯,去看下午場和晚場的片子,而後再與朋友一道在街邊酒館小酌。有時候話匣子是因為罵同一部電影而打開的,也有時候,在争執交流中,忽然就發現了某一部電影的妙處。這都是北影節期間不可替代的美妙體驗。

上一次在三裡屯美嘉影院看北影節展映片還是兩年前的意大利電影《洞》,散場後與朋友就影片進行了幾番争執,争到最後的結果我早己忘記,但那些坐在酒館裡聊電影、聊導演的愉快時光仍在我的記憶中,而這不才是電影節之于我們真正的意義嗎?

三年了,重歸春日的北影節真好啊

今年的北影節,那種熱熱鬧鬧煙火人間的氣息終于又回來了!

不僅是展映影院數量更多,影迷更加便捷。而且還推出了懷柔周末套票,仿佛去奔赴的是一場郊外山野之約,如同音樂節那般自由暢快,去選擇自己喜愛的銀幕,享受電影發起的狂歡。

不止如此。今年北影節下的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延續了“十元觀影”傳統,十塊錢的電影票,讓全北京愛電影的人在節展中恣意感受電影的美好。

對了,今年還增設了一個XR單元,這種能看又能玩的互動型子單元,對于電影從業者和影迷來說,是一種即為前沿的技術探索、思維碰撞,但對我們普通觀衆而言,這種活動的樂趣在于新鮮好玩的體驗!

三年了,重歸春日的北影節真好啊

強烈建議所有人都去嘗試一把XR!穿戴着裝置感受一種前所未有的時空穿越。尤記得多年前我第一次VR體驗就是在北影節,當時戴上眼鏡看了一個十分鐘左右叫不上名字的影片,那種全新的體驗與新奇感,我至今仍記憶猶新。

熱鬧、便利、便宜,北影節用百般姿态切中了不同觀衆的多面需求。生活本來就有百态,在衆口難調中,北影節在探尋一條充滿煙火氣息的城市電影節之路。

三年了,重歸春日的北影節真好啊

當我從資料館到天幕新彩雲,再從三裡屯美嘉到英皇,地鐵公交上遇到那些腳步匆匆、臉上有光的人,總忍不住在想,他們也跟我一樣,正在着急奔赴下一場電影節之約嗎?

如果你沒搶到懷柔的周末電影套票,甚至也沒有買到心儀的展映場次,沒關系,去朗園station的北京電影市場也一樣能感受到濃烈的電影節氛圍。因為今年它不僅是電影市場,更是一個與電影相關的大市集!

三年了,重歸春日的北影節真好啊

各家電影公司的展位上除了項目介紹外,還有諸多電影衍生品在等待大家發掘!去淘一些自己喜歡的電影周邊,逛逛電影出品方展位,提前了解接下來會有哪些感興趣的新片即将上映……甚至,去聽一場創投,了解一部電影的創作與誕生。

今年北影節市場最大的特色就是一個“聚”字。它以朗園station為中心輻射整個園區,一進大門就能感受到熱烈的電影市場氛圍。甚至,展廳、市集、創投都集中在同一個大廳裡,創作者、評審、媒體人、觀衆等人來人往,熱鬧非凡。這種集市般的熱鬧讓整個市場活動有了鮮明的“節慶”感。“聚”的意味被放大,“交流互鑒”被具象為大家的每一次對話、每一個眼神,在人群中不斷流轉。

三年了,重歸春日的北影節真好啊

徜徉其中,讓人聯想到平遙電影宮甚至是戛納電影宮。如它們一樣,依托某一特色主體建築聚集起一個電影節的人氣,讓電影與生活不斷發生着緊密的聯系。

電影的力量源于生活,源于生活中那些真正愛電影的人。以前我們常說,到北影節看最好的電影,其實不僅有最好的電影,北影節還有着最好的觀衆和最可愛的電影人,大家共同建構了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北影節。

這個春天,北影節的美好必得你親眼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