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國家,其實自古至今,都沒有形成自身獨立的政治風格,沒有誕生傑出的政治家,一直都是“有奶便是娘”的主兒。曾經的蒙古鐵騎橫掃歐洲的時候,東歐國家覺得跟着有肉吃,于是就成為蒙古汗國的一部分。
等到蘇聯強大的時候,東歐國家又覺得跟着共産主義,可以風風光光讨生活。等到蘇聯式微的時候,東歐國家又覺得共産主義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于是又想“另投明主”,随之倒向西方。
從這些曆史程序,就可以看出,東歐國家根本沒有形成自身的政治獨立性,隻是“牆頭草,随風跑”的主兒,而這種鮮明的政治風格在立陶宛這個國家身上表現得最明确。
為什麼唯獨是立陶宛呢,因為波羅的海三國裡面,就有立陶宛。因為受限于國力狹小,在亞歐大陸夾縫間的緣故,立陶宛的民族思路就是依附,且隻依附強國,就好像寄生蟲一樣。就拿現在的情形來說,隻要美國強大,立陶宛就會倒向美國,如果哪天美國不強大了,那立陶宛就不一定聽美國的話了,就像對待曾經的蘇聯一樣。
知曉立陶宛的這種國家層面性格,就對于立陶宛在對待中美關系上的決策,就有更加充分的認識。那就是立陶宛之是以在台海問題上做得那麼絕,和大陸徹底鬧翻,不奉行“一個中國”國際共識,支援台當局,設立“駐台辦事處”,其議員還不斷竄訪台島,秉承着的原則,就是“有奶就是娘”,美國肯定以利誘之。
不過顯然,立陶宛國家的這種行為,隻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而忽視國家發展的長遠決策,于是債務危機出現了。據悉,立陶宛的國家外債已經達到470億美元,已經占到其GDP的百分之八十,也就是說,立陶宛國家收入的大部分都要用于支付外債。
要知道,歐盟設定的外債限額是百分之六十,立陶宛已經遠遠超出,如果再不采取措施的話,那麼舊債滾新債,越滾越大,距離國家破産也就不遠了。導緻這種情形産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點,三年的全球新冠疫情大遊行,對于嚴重依賴進出口貿易的立陶宛來說,是不小的打擊,特别是出口乏力的情況下,立陶宛的國家稅收必然面臨困境。
第二點,俄烏沖突下,歐洲大環境不好,這個大環境就有經濟環境。因為俄烏沖突不止不休,歐洲經濟整體是内縮的,不對外延伸,相當于每個國家都在勒緊褲腰帶生活,怎麼可能顧得上立陶宛。這也是為什麼不顧美國的阻力,歐洲國家相繼選擇訪華的原因,畢竟相較于反華口号和意識形态,發展經濟填飽肚子才是最為重要的。
第三點,其他歐洲國家可以正常和大陸進行經貿上的往來,但是唯獨立陶宛不可以,如今大陸對立陶宛的外交關系已經降為代辦級,對立陶宛進行全面的經濟制裁,立陶宛自然不能依靠大陸,來解國家外債這個大危機。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立陶宛向歐美國家求援,說白了就是借錢,但是得到的回複是大同小異的,那就是婉言拒絕。這其實是可以知悉的,因為資本主義講究的是利己原則,立陶宛現在窮得叮當響,歐美國家還害怕立陶宛當老賴呢,自然不想出手援助。
正是在這樣的情境下,立陶宛又想到了大陸。據悉,立陶宛内部決議,“打算将他們國家最大的港口,也就是克萊佩達港租借給大陸,來換取二百億的貸款。”顯然立陶宛已經快到了山窮山盡的程度。
那麼大陸該借給立陶宛貸款嗎?立陶宛還是先反思自身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吧,有句話說得好“自作孽不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