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聯考作文指導|思辨作文五種結構模式(優秀範文+精細點評)

作者:高中國文線上

來源:國文暢學優

思辨作文五種結構模式

A+B+AB式;A+A+B式;

B+B+A式; 非A+非B+AB式; AB+AB+AB式

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謂思考,就是對于話題要有深入挖掘的能力,做到做到由淺入深,深入思深考進而達到思維的深度。所謂辨析,就是對于話題要多角度辨析,用全面的,一分為二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去辨析,有此及彼,推陳出新,達到思維的廣度。

聯考思辨類話題從2020年正式起步。2020年全國新聯考Ⅰ卷(山東)以“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系”為主題寫一篇文章。二進制關系思辯:“距離與聯系”,标準的關系型作文,以疫情為背景,思考“距離” “聯系”兩者間深層關聯。

2021年全線開花。2021年全國聯考,有8套試題,其中有7套作文呈現出關系型思辨性作文。全國甲試卷“有為與可為”,全國乙卷的“修身、矯思、立義”,全國新聯考1卷“強與弱”,全國新聯考Ⅱ卷“逆鋒起筆,藏而不露;中鋒用筆,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緩緩出頭”,北京卷“生不逢時、安分随時、生逢其時”,上海卷“時間沉澱與價值認可”,浙江卷“取與舍”,大多為二進制思辨類作文。

2022年變得更複雜起來。2022聯考全國甲卷“直接移用、借鑒化用、情境獨創”,2022全國新聯考丨卷的“本手、妙手、俗手”,2022全國新聯考Ⅱ卷的“選擇·創造·未來”,2022聯考全國乙卷的“跨越,再跨越”,全國卷四套作文命題,大多呈現三元關系,注重考查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是以全國卷聯考作文,對考生邏輯思辨能力的考查,尤其注重,是以在作文複習備考中,務必重視二進制及多元關系型的作文訓練。

【執行個體探究一】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從前,“慢”是成事的基礎——好湯得靠“慢火”炖煮,健康要從“細嚼慢咽”開始,“欲速則不達”是孔子善意的提醒,“慢工出細活”更是品質的保證,總之,“一切慢慢來!快了出錯劃不來!”

現在,“快”是前進的動力——有“快熟面”就不怕肚子餓,有“動車” “高速公路”就不怕塞車,有“寬頻”就不怕資料下載下傳中斷,有“宅急送”就不怕物品交寄太晚,身邊的事物都告訴我們:“快!否則你就跟不上時代!”。

不同的時代總有不同的想法、理念,但“慢”在今天是否已經過時?“快”在今天又是否真的必要?

請結合材料内容,以“快與慢”為主題,寫一篇文章,展現你的認識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體,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資訊;不少于800字

【審讀材料】

慢,好的方面是能在學術上更紮實走得更遠,更能享受生活的趣味,幫助弱勢群體等等,在合适的場景下對慢展開聯想。慢,不好的方面可以是做事太拖沓,效率低,不緊跟時代,容易被時代所抛棄。

快,好的方面是緊跟時代潮流,勇立潮頭,是時代的驕子,做事情講效率,工作更有激情,還可以是面對緊急情況能及時反應。快,不好的方面可以是浮躁的做事态度,急功近利的追求,不擇手段的功利心等。這些問題可能存在于個人,可能存在于社會,可能存在于國家。可以是具體的某個時間節點,某個場合,某件事情,某個職業,某個團體,某一個人。

明白了快慢是什麼,進而思考兩者的關系,“快”和“慢”各有優劣長短,存在着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可以是先後關系,共存關系,因果關系等。他們是不可分割的兩面。

二進制作文審題立意構思模型

二進制或三元甚至多元關系是存在着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可以是先後關系,共存關系,因果關系等。他們不可分割的兩面,在分析時不能隻談一面,而忽略另一面。是以在确定結構時,必須以其中的一面或兩面為重點,兼顧另一面。

聯考作文指導|思辨作文五種結構模式(優秀範文+精細點評)

常見結構模式可供借鑒學習:

結構模式一A+B+AB式

中心論點:把握“快與慢”的藝術,讓人生更精彩。

【分論點1】:快是一種激情,有速度,更是一種緊跟時代的态度。(A)

【分論點2】慢是一種閑适,有深度,更是一種對生活的享受和熱愛。(B)

【分論點3】快與慢需要結合,享受速度時代的便捷,安撫心靈的歲月靜好。(AB)

亦可反之:B+A+AB

結構模式二 A+A+B式

中心論點:快慢合理行,譜寫時代曲。

【分論點1】:以慢來夯實基礎,路雖遠,慢慢走,一定能到達。(A)

【分論點2】:以慢來調整處世的心态,事再多,件件做,總能成功。(A)

【分論點3】:以快為奮力前行的動力,倍速時代,躬身入局。(B)

結構模式三 B+B+A式

中心論點:時代發展真迅速,快慢并行我做主!

【分論點1】快一點,有時我們能事半功倍。

【分論點2】快一點,也讓我們為生命續航。【分論點3】但我們沒必要一直“快”,有時慢下來,也是一種享受。

結構模式四非A+非B+AB

【分論點1】如果在時代建設裡隻有慢,那會是什麼景象?人人隻求慢慢做,社會發展緩慢,這似乎是一種享受的生活狀态,隻是難以想象一旦遭遇危機,用什麼去保護自己?【分論點2】如果在人的生命中隻有快,那又會是什麼樣的景象?以快為前進的動力,一切向快看齊,人大約是不需要親情友情愛情的,也不需要休閑放松,甚至一天三頓飯恐怕都太浪費時間了!

【分論點3】我們又當如何看待快與慢呢?慢是慢工出細活,是紮實基礎,是心靈寄托;快是時代的必然,我們要緊跟時代,學習新知,勇攀高峰。沒有非此即彼,隻有兩者和諧共舞。

結構模式五AB+AB+AB

中心論點:以快為此岸,以慢為彼岸。

【分論點1】面對學問,以快為此岸,追求更多更豐富;以慢為彼岸,學習多少就收獲多少。

【分論點2】面對人生,以快為此岸,樹立更高的理想;以慢為彼岸,安撫心靈。

【分論點3】面對大有可為的時代,以快為此岸,時刻關注時代發展的方向,與時代同頻共振;以慢為彼岸,關照時代中那些弱勢群體。

聯考作文指導|思辨作文五種結構模式(優秀範文+精細點評)

【經典例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常言說,長江後浪推前浪。意思是比喻人或事物不斷發展更疊,新陳代謝;多指新人新事代替舊人舊事。現在,“前浪”與“後浪”等詞語經常見諸報章。前浪,特指曆史程序中的前人與前輩;後浪,多指在時代大潮中的年輕一輩。

有人說,要把前浪打在沙灘上;還有人說,世界就是要靠我們後浪。還有人說,前浪也曾經是後浪,現在的後浪也會是下一輩的前浪;後浪隻有繼承前浪的經驗、吸取教訓,不負自己的使命與擔當,才能代代相傳。

讀了以上材料,你有什麼樣的感受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表達你的觀點和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體,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資訊;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這是一道思辨性作文題。

材料圍繞“前浪與後浪”發表看法。由“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含義出發,引出關于“前浪”“後浪”的内涵的解釋;接着闡述一些人的看法,如“要把前浪打在沙灘上”,意思是後浪定能勝過前浪;“世界就是要靠我們後浪”強調了青年的力量;“前浪也曾經是後浪,現在的後浪也會是下一輩的前浪”則以動态發展的眼光看待“前浪”“後浪”,展現一種繼承和發展的連續性;“後浪隻有繼承前浪的經驗、吸取教訓,不負自己的使命與擔當,才能代代相傳”指出了“前浪”的作用,也給“後浪”指出了正确做法。

作文要求以“前浪與後浪”為主題寫一篇作文。“前浪”與“後浪”之間有諸多關系,如前浪是後浪的趕超目标,又是學習榜樣;後浪是前浪的威脅,又是激勵其繼續前進的動力;前浪的某些精神和品質需要後浪繼承并發揚,前浪的很多成就需要後浪去超越;後浪推着前浪走,後浪才是推動曆史浪潮不斷前行的動力,前浪後浪團結合作才能共創和諧社會等。

寫作時,要從“前浪與後浪”的關系出發,辯證看待二者的關系,全面分析各自的作用;也要從“後浪”自己的角度出發進行思考,論述我們這些“後浪”應該用怎樣的奮鬥與拼搏,怎樣的責任與擔當,踐行作為“後浪”的責任,擔負起祖國的未來。

【參考立意】

1.“前浪”“後浪”都是時代“弄潮兒”。

2.秉承前浪精神,開創後浪時代。

3.前浪後浪共攜手,實作中華複興夢。

4.不管前浪後浪,隻要能乘風破浪,就能站在時代的浪尖。

【分論點1】速度時代,享受快帶來的便利,與時俱進莫逃避。(A式)

【分論點2】速度時代,用慢緩和快帶來的問題,返璞歸真循初心。(B式)

【分論點3】快慢有度,順應時代,齊頭并進,助力成功。(AB式)

【整篇例文賞讀】

【優秀範文】

揚前浪之雄帆,行後浪之征途

“後浪隻有繼承前浪的經驗、吸取教訓,不負自己的使命與擔當,才能代代相傳。”(引材)是的,山河萬裡,華表千年,燦爛的中華文化曆史上,有着千千萬萬前赴後繼的身影。(評材)隻有揚前浪之雄帆,行後浪之征途,才能抒寫出祖國的繁榮昌盛!(引材提出觀點)

初心如磐,惟實勵新,前浪與後浪的初心一脈相承。(元A元B,分論點1)

初心是什麼?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逆天改命,是吹盡狂沙始到金的堅毅執着,是發奮奉獻為蒼生的公仆精神。初心是前浪後浪身上最鮮明的共同标志,閃爍出的正是那拳拳的報國之心。(闡述句)百年前南陳北李換了人間,百年後青春你我自強不息。風雨交加的路途中,初心成為萬千華夏子女共同指路明燈,為中華複興貢獻光熱。(舉例)前浪後浪,不應是誰拍死誰,身上共同沸騰着熾熱的初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是你我的征途。(例後分析)

緻知力行,踵事增華,前浪先輩們為我們留下了經驗的腳步,我們繼續沿着探索前進。(元A基礎上談元B,分論點2)

先浪們一步一步留下的腳步經驗,正是祖國綻放之花最優良的肥料。後浪應學習前浪的經驗,用創新助力祖國迎風飛翔。(闡述句)北鬥組網,正是一代代工作者用一生的鮮血澆灌而成,平均年齡隻有30歲左右的當代“北鬥人”,在前浪基礎上不斷創新中,終成北鬥系統震驚世界。潘建華團隊也從先輩們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在量子通信方面,為國家安全打下了堅實基礎。(舉例)先浪們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這些寶貴的經驗不應該被全部舍棄,而因從中吸取最精華的部分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方能找到實作中華複興的輝煌之橋。(分析句)

共擔責任,久久為功,前浪後浪都在承擔起那份屬于自己的責任。(綜合起來談,元A+元B 分論點3)

國家是屬于我們每一個人的,前浪後浪都在承擔起那份屬于自己的責任,國家巍巍巨輪才能行穩緻遠.(闡述句)在這乍暖還寒的春天中,新冠疫情反撲,舉國上下全民抗疫,其中有鐘南山院士那樣資深專家帶頭迎戰,也不乏無數青年人為之沖鋒陷陣。抗疫勝利,是無數人民日日夜夜奉獻的結果,更是先輩與後輩攜手的結果。(舉例)先浪和後浪身上都有一份沉重的責任,是國家和時代所賦予的使命,曆史的接力棒在我們每個人手中,前路依舊漫長且荊棘叢生,望你我都能樹冥冥之志,當華夏赫赫之棟梁,迎昭昭之明而自強之。我們當堅信,前浪後浪,共同攜手共擔責任,一定能夠打造出一幅蕩氣回腸的雄偉宏圖。(分析+分論點小結)

前浪後浪是時代的接力者,我們不懼風雨,征途上有你有我,我們每個人共同努力,前赴後繼,共同譜寫最輝煌燦爛的新篇章!

聯考作文指導|思辨作文五種結構模式(優秀範文+精細點評)

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在歌手的識别标志,否則就變成千人一聲的歌唱機器;還有人認為個性與技巧同樣重要。

其實,個性和技巧之争,在生活中普遍存在;而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有這樣的困惑。作為青年人,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展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确某次歌唱比賽中,有熱心觀衆提出“對歌手而言,個性與技巧哪個更重要”的疑問,引發了觀衆的激烈争論∶有人認為當以技巧為重,如果一個歌手沒有技巧就不配稱之為歌手,個性也無從談起;有人認為個性才是定立意,明确文體,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資訊;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作文的核心概念是“個性”與“技巧”。

“個性”可以表現為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以個性的眼光可以發現事物的獨特價值,以個性的思維和行動可以創新事物的獨特價值。

“技巧”在許多領域中發揮作用,有時可以了解為經驗的總結和提煉,掌握技巧有助于減少嘗試與錯誤的任意性,提高解決問題成功的機率。

要辯證地看待“個性”與“技巧”的關系,對于兩者内涵的了解可以豐富一些,未必拘泥于上面的思考;對于二者的比較不能脫離實際空談高下,不能僅從故紙堆裡找事例,一定要站在青年立場,展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寫作中要注意,“個性”與“技巧”是一個整體,不能僅寫一方,而忽略另一方;但是可以有所側重。

【參考立意】

1.個性與技巧相結合,才能行穩緻遠

2.個性展現技巧價值,技巧減少個性試錯成本

3.經驗總結促進個性展現,獨特個性呈現經驗價值

【判分提示】

1.有“個性和技巧”,且能對其内涵作具體分析的,42分切入;能探究“個性和技巧”關系,48分切入;能将二者關系準确點透,形式合力,且角度選擇精當,結構精巧獨特的54分切入。

2.全文偏離材料或主題,隻寫“個性”,未見“技巧”,或隻寫“技巧”,而無“個性”的,最高不超過36分

3.全文脫離材料談“個性和技巧”,最高不超過41;全文脫離主題“個性和技巧”,最高不超過23分。

閱卷過程中一定要關注四個要素個性和技巧、關系,當下、青年人

聯考作文指導|思辨作文五種結構模式(優秀範文+精細點評)

【範文欣賞】

以技巧為擎 揚個性之帆

在某次歌唱比賽中,有熱心觀衆提出“對歌手而言,個性與技巧何者重要的疑問。”引發大家熱烈讨論。同樣,在日常生活中,技巧與個性之争也随處可見。那麼,我們當如何對待“技巧”與“個性”呢?(點評:簡要概括材料,引入論題,啟發思考)

愚以為,我們應當堅持技巧與個性并重,以技巧為擎,高揚個性之帆!(點評:觀點獨立成段,醒目)

那麼,何為技巧?何為個性?

“技巧”是做某事的巧妙方法,而不是投機取巧;“個性”是某一主體的外在突出屬性,而不是人人具有的共同之處。(點評:用“是……而不是……”的句式進行概念闡釋,強調個性是外在的表象。)

技巧是基石,是個性的前提基礎。君不見文與可日日觀察竹子形态,将其形态畫下來,終能“胸有成竹”;君不見祖逖恒心與毅力,重視技巧,終有“聞雞起舞”的佳話;君不見俄國作家契诃夫,随身攜帶紙筆,記下有用素材,終聞名世界……他們重視技巧的積累,無不以技巧為根基,打牢技巧的根本,最後方能功成名就。若不重視技巧的積累,再鮮明的個性也無法挽救,雖外秀而中空,乃如空中樓閣一般,微弱的搖晃就會使其崩塌,陷入深不見底的深淵,囿于一方。

個性是技巧的升華。在堅實的技巧的基礎之上,鮮明的個性無疑會為其增添光彩。才子黃霑曾言:“英雄一代出我輩。”運動員蘇翊鳴在冬奧會中拿出全場最高難度,奪得銀牌。“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他一鳴驚人的背後有年複一年的努力與技巧的加持。但在賽場比賽的瞬間,“個性”就必然成為加分項。努力人人都有付出,但不是努力就能擷取高分,唯有加上“個性”的表現,才能奪人眼球,赢得評委的青睐。退一步講,如若蘇翊鳴僅僅注重技巧,那必将平平無奇,湮滅在衆多選手之中。(點評:主題段落的寫作,學以緻用。分論點,排例,分析,假設論證,說理透徹)

揆諸當下,一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注重技巧,隻肆意發揮其“個性”,其成績必然不高;一些企業不發揮個性,必然淪為時代潮流滾滾向前中的犧牲品。(點評:聯系現實中的某一類想象,反面說理,強調不注重技巧和個性的危害。)

由此觀之,唯有正确認識技巧與個性的辯證統一關系,既發揮“技巧”的長處,又注重發揮“個性”的顯著優勢,将“技巧”與“個性”并重,不傾斜于一方,保持“技巧”與“個性”的平衡之杠杆,彳亍于技巧與個性之間,方能有所得,有所成!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刀之新發于硎,人生之最可寶貴之時期也。”我們應以技巧為擎,揚個性之帆,為中華民族發展添磚加瓦!(點評:總結強調,唯有正确認識技巧與個性的辯證統一關系,方能有所得,有所成!結尾點題,首尾呼應,使結構渾然一體。)

|聲明: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内容為作者觀點,并不代表本公衆号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