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區塊鍊的分布式商業改變壟斷現狀?|筱靜觀察2019第5期

區塊鍊技術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從1.0發展到3.0,逐漸發展出公鍊、私鍊、聯盟鍊并存的格局。随着區塊鍊技術脫虛向實的落地發展,區塊鍊技術的标準化需求越來越大。隻有标準化才能互聯互通,才能夠産生網絡效應,發揮區塊鍊技術真正的價值,真正推動區塊鍊産業的發展。那麼目前區塊鍊的标準化進展如何呢,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怎樣,本期筱靜觀察探讨的就是區塊鍊的标準化的話題,是以我們請到兩位重量級嘉賓探讨和分享他們的觀點,一位是微衆銀行分布式商業科技發展部副總經理、微衆區塊鍊負責人範瑞彬先生,一位是中國電子技術标準化研究院區塊鍊研究室主任李鳴先生。兩位嘉賓圍繞着關于區塊鍊技術标準化的話題,結合各自的經驗探讨了這個領域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也發表了區塊鍊技術如何落地産業化的觀點,本期專題就為各位讀者分享與區塊鍊标準化相關的内容。

區塊鍊的分布式商業改變壟斷現狀?|筱靜觀察2019第5期

(左 葉筱靜 李鳴 範瑞彬)

01

标準化工作推動産業變局

兩位嘉賓首先介紹了區塊鍊技術的标準化實踐,以及目前中國在區塊鍊技術标準化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并強調了隻有做好标準化實踐工作,産業的發展才有可能真正走上快車道,産業的優秀成果才能成為全行業實踐的标杆。

中國電子技術标準化研究院建立于1963 年,是工業和資訊化部直屬事業機關,是國家從事電子資訊技術領域标準化的基礎性、公益性、綜合性研究機構。作為标準化研究院區塊鍊研究室的主任,嘉賓李鳴介紹了他目前所做的主要工作内容。

他說,“第一塊就是标準化。标準化這塊我們既對接了國際标準,也在歸口國内的标準。國際标準我們在ISO/TC307持續跟進了兩年,現在ISO大概有11個标準項目。我們跟進其中的大部分,更重要的關注其中的參考架構,還有本體幾個标準。還有HBE的兩項标準也是我們中國在做的。國内标準我們現在已經立了一項國家标準,現在正在推進。我們也在聯合微衆等一系列國内區塊鍊巨頭在做一些團體标準,現在已經釋出了五個,今年會釋出兩個。同時我們做産業化的工作是以标準為依據來推進,包括人才培養、測試測評、開發大賽。重要的是我們也推進了開源社群的建設。當然這也是我們聯合産業的力量,包括微衆bcos,也是我們開源社群裡面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标準化帶動産業化,為産業提供一個良性的生态環境,孵化或者推進更多的企業利用區塊鍊技術去發展。”

除此之外,李鳴還介紹了标準化工作的一些基本方法論,标準化工作的最大價值是降低行業的試錯成本。他說,“我們做标準就是在一個混沌的狀态或者無序的狀态裡面找出一定的規律來,能夠讓更多人去受益,免得更多人去走彎路,比如像這個微衆銀行的一些最佳實踐,我們總結提煉出來,用标準表達為整個行業去引導,這樣就可以降低整個行業的試錯成本,這也是标準最大的一個價值。其實我們專業做标準的人,需要跟産業相關的專家合作來開發标準,這也是說我們開發标準的過程,一般采用聯盟或者工作組這種形式,聚集大家多方的最佳實踐來共同提煉出優秀的一個階段性結果。标準它也是需要疊代的,就像産品一樣,比如說五年我可能要做一次修訂,可能八年為止,或者是重新編寫。标準本身也是一個疊代,它就像一個小樹一樣,生長的過程中它需要不斷的修剪不應該長的地方。标準也一樣,在産業發展過程當中,它在初期中期和成熟期都有它的問題,通過這種标準的方式可以去除一些相關的問題,逐漸的把産業扶到正軌,這樣能讓産業迅速的發展,這也是标準最大的價值。”

通過李主任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到标準化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專業性,隻有通過與産業深度結合的實踐才能推動标準化工作的進展,反過來也能夠推動整個行業試錯成本的降低和産業的快速發展。

區塊鍊的分布式商業改變壟斷現狀?|筱靜觀察2019第5期

(嘉賓李鳴)

02

微衆銀行的區塊鍊應用方法論

作為國内首家網際網路銀行,微衆銀行在金融科技的前沿領域做出了積極探索。在時下熱門的區塊鍊領域,微衆銀行深度聚焦區塊鍊場景探索及落地,在技術研究、場景落地、政府合作、連結同業等方面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嘉賓範瑞彬先生作為微衆銀行區塊鍊的負責人,系統的介紹了他們在這個領域的進展。

他首先介紹了微衆銀行的特點,“微衆銀行是國内第一家網際網路銀行,我們一直以來的角色定位是科技、普惠、連接配接。 我們的合作夥伴可能可能會分為幾類,一類是平台方,他們有使用者、有資料,也有觸達這個應用的場景,還有一類是一些金融機構,他們有很多的資金資本、風控和金融産品,我們做的很多事情實際上相當于是一個連接配接者,通過我們的科技能力、産品設計能力、風控能力,把這些合作夥伴一起連接配接起來,共同為客戶為行業去提供更好的服務,這是我們的一個定位,也是我們的一個運作的特色。”

随後他具體介紹了微衆銀行目前在區塊鍊技術應用方面的進展,“首先我們聯合了一些合作夥伴去做一個開源底層平台,我們做底層平台把它開源出來。做底層平台本身并不隻是說為了做技術研究,我們更希望把這個技術真正應用到生産環境裡面,發揮出它的價值,是以我們自己也在做區塊鍊相關的一些應用。比如說我們在2016年做了機構間的對賬平台,我們後來也跟合作夥伴做了仲裁鍊。”

他強調區塊鍊技術的應用不是所謂案例的堆積,而是真正創造行業的價值,“我是覺得在以往很多時候區塊鍊存證它隻是一個手段,但是我們最終目的并不隻是為了存它,而是為了當真正發生司法糾紛、司法仲裁的時候,區塊鍊上面所存的這些資料能夠被接納成為證據,進而完成它的整個價值閉環。我們做了仲裁鍊之後,2018年2月廣州仲裁委基于仲裁鍊出具了業界首個司法裁決書,這也标志着區塊鍊這項技術在司法鑒定、司法認證領域完成了一個價值閉環,我覺得這個還是蠻有意義的。後來我們又做了一些案例,比如說我們跟騰訊海納合作,在騰訊海納的智慧社群裡面推進業主跟社群共建。另外微衆還在2016年的時候跟一些合作夥伴牽頭發起成立了金鍊盟(金融區塊鍊合作聯盟),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家機構在裡面。我們是覺得在行業發展初期,如果能有一些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大家能夠一起形成合力,資源共享,共同去探索區塊鍊底層應用和标準,一起去推動行業發展,我覺得對于每家企業、行業來說都是非常好的。”

我們可以看到作為國内在金融科技領域非常有影響力的微衆銀行,它們所強調的開放協作的精神,以及在區塊鍊技術應用、區塊鍊技術标準化上所創造的價值。正如範瑞彬所說,标準化的工作事實上也是行業在某些階段的共識,這些共識是對過往非常重要的一個沉澱,同時也是對未來一個很好的引導。

區塊鍊的分布式商業改變壟斷現狀?|筱靜觀察2019第5期

(嘉賓範瑞彬)

03

分布式商業改變壟斷現狀

除了标準化和産業實踐的經驗外,兩位嘉賓重點讨論了作為分布式商業的區塊鍊技術應用前景和趨勢,尤其對分布式商業如何改變科技和銀行的壟斷現狀進行了探讨。

範瑞彬說,“現在的商業環境下面,其實很多時候是強者愈強,越來越多的這種壟斷的情況。這種壟斷越來越加劇,我們不認為這是一種好的現象,除了這種壟斷之外,我相信這種商業文明的發展可能還會有另外一種模式,就是剛才說分布式商業的這種模式。這種模式其實是為了能夠降低、甚至擺脫壟斷的一個很重要的一種商業。我們認為如果支撐分布式商業,需要有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包括可能會有一些監管法規,也包括一些應用商業。還有很重要的是技術基礎設施,我認為區塊鍊是支撐分布式商業的技術基礎設施,那我們怎麼來做這個事情?其實我們的思路一句話概括就是要通過建立區塊鍊的一個開源生态。來把這個基礎設施給打造好,這個是我們做的一個主要思路。”

他認為了解分布式商業的關鍵是在于專業化的分工,“分布式商業很重要一點,就是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專業的公司做專業的事情,把它的價值做到最大化。我們做連接配接者,是以我們會有很多跟合作夥伴多方協作的場景,這個時候是挺适合使用區塊鍊的,但是對應用場景我們有兩個觀點,一個是在現有的一些場景裡面沒有很好滿足客戶需要的,看看用區塊鍊能否把它做一個完善、做得更好,對客戶産生更大的價值。還有一點,希望大家不管這些商業模式應用場景,跳出現有的這些模式去想一想。”

李鳴則在最後補充了目前在标準化工作上遇到的困難主要在共識的達成上,他說,“對區塊鍊的了解現在共識這塊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區塊鍊還是處于早期,而作為早期我們有的時候無法給它精确的一個定義或者概念,或者是它處于什麼狀态,我們隻是在逐漸的打磨某一個說法;另外一個問題,某一些少數的人可能故意放大區塊鍊的價值和作用,同時區塊鍊它自身在科技屬性上疊加的金融屬性。”他也表達了對目前區塊鍊技術概念過度推崇的擔憂,“比如我們現在說純分布式的可能不行,但是我可能半分布式,或者是中心化的存證,它也是一個進步。但是我們會發現在很多對于這種小步的嘗試的人,有這種認識的人不多,更多的人放大它的價值,通過不同的視角來去擷取應該擷取的價值,這就是榨取、透支它的未來。同時也引導了監管的這種吸引力,這樣會影響整個産業的發展過程就是畸形的。”

以上就是本期節目的主題分享,本期的兩位嘉賓從标準化的實踐和産業結合的實踐來讨論了标準化工作對産業發展的作用,也給我們分享了他們對區塊鍊技術應用和産業發展的觀點,讓我們得到了非常多有價值的洞察。我們将持續關注區塊鍊标準化的發展以及分布式商業的實踐,歡迎大家持續關注筱靜觀察公衆号。無論是區塊鍊技術标準的落地還是分布式商業概念的推進,都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希望有識之士與我們共同推動這個過程的進展,一起思考區塊鍊技術商業化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