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了《漫長的季節》,我唏噓哽咽,進廠還是進體制,結局令人淚目

雖說《漫長的季節》一部懸疑劇,但是橫跨二十多年,卻把普通人的半生演繹得通透至極,進廠還是進體制,結局令人淚目。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無論任何時期,年輕人對于進廠還是進體制都有着不同的選擇。就如劇中王響所說,當年廠子裡效益好的時候,食堂早上就有大肥肉片子,在那個肚子裡沒有幾滴油的年代,這樣的待遇簡直不要太好。

看了《漫長的季節》,我唏噓哽咽,進廠還是進體制,結局令人淚目

八九十年代的東北,任何年齡段的人都保證一顆赤誠之心,很多人都有着以廠為家的思想觀念。

當時的人們也似乎沒有那麼計較得失,感覺當上的勞工就會無比光榮,記得當時還流行接班,父親退休之後兒子就能頂上去,也不用考試選拔,隻要是活的年輕人就可以直接工作。

看了《漫長的季節》,我唏噓哽咽,進廠還是進體制,結局令人淚目

那個時候也沒有攀比,更不覺得誰家很富誰家特别窮,都在努力地為着明天而活。

在《漫長的季節》當中,也發現劇中的四個人物有着不同的人生選擇,他們有的進了廠有了進了體制,就是因為選擇不同,他們老了之後的結局也不同,有心痛也有歡喜,痛并快着着,快樂也并痛着。

看了《漫長的季節》,我唏噓哽咽,進廠還是進體制,結局令人淚目

王響 響亮的響 行走的桦鋼掃描器

王響是接了父親的班順利的進入了桦鋼,通過幾十年的努力,當上了火車司機,成為了勞模,可以說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看了《漫長的季節》,我唏噓哽咽,進廠還是進體制,結局令人淚目

自認為工廠就是全部,以廠為家,以工作為榮,甚至還想讓自己的兒子也進廠上班。

就是這麼一個人,在工廠發生改制的時候,也免不了下崗,他還在第一批下崗人員名單裡面,就是這樣,王響還是對桦鋼廠有很深的感情,他還在尋找怎麼樣才能不下崗,怎麼樣留在工廠裡面上班。

看了《漫長的季節》,我唏噓哽咽,進廠還是進體制,結局令人淚目

老年的王響以開計程車為生,生活過得很平淡,房子還是住在原來的房子,可是屋子裡面的家具擺設沒有太大的改變,他的生活依舊忙碌。

看了《漫長的季節》,我唏噓哽咽,進廠還是進體制,結局令人淚目

老年後的王響也是一個對生活很樂觀的人,他沒有任何抱怨,也沒有埋怨華鋼廠帶給他的不幸,或許他這樣的人到哪裡都會選擇适應。

看了《漫長的季節》,我唏噓哽咽,進廠還是進體制,結局令人淚目

如果老年的王響真的在工廠順利退休,也有了退休的工資,他的生活可能更加豐富多彩,對于他這樣熱愛開車的人來說,有了退休工資也閑不下來。

龔彪 範德彪的彪 扯犢子冠軍

龔彪大學大學畢業直接配置設定化工廠辦公室工作,當時這個工作相當于工廠的中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權力方面要比王響大一些。

看了《漫長的季節》,我唏噓哽咽,進廠還是進體制,結局令人淚目

他的工作在那個時期很好,一般人都得不到,是以也順利找了一個護士,可以說事業家庭雙豐收。

龔彪在家好吃懶做,在外面嘴皮子賊溜、好面子,龔彪撩麗茹、小麗套路深。

看了《漫長的季節》,我唏噓哽咽,進廠還是進體制,結局令人淚目

随着華鋼廠輝煌的落幕,後期的龔彪也隻能和王響一起開出租,好不容易“偷”媳婦的錢買了一台自己的計程車,沒想到還被騙了。

看了《漫長的季節》,我唏噓哽咽,進廠還是進體制,結局令人淚目

龔彪應該沒有幹到退休就被工廠遣散回家了,他媳婦所工作的醫院也屬于華鋼廠,是以也丢了工作,後期的龔彪得了糖尿病,他媳婦在家給人美容,兩個人的婚姻生活沖突重重。

他兩個人的生活看起來也不是很富裕,也屬于那種得過且過的生活狀态,如果當時龔彪沒有選擇進廠,可能退休之後的生活就不會這麼的無奈。

看了《漫長的季節》,我唏噓哽咽,進廠還是進體制,結局令人淚目

馬德勝 勝利的勝 抓馬刑警

馬德勝原就是刑警隊隊長,退休之後的生活比王響和龔彪也滋潤很多,喜愛跳舞也養了一條小狗,後期的人生幾乎沒有太大的憂愁。

看了《漫長的季節》,我唏噓哽咽,進廠還是進體制,結局令人淚目

幹工作那會,所有人都很尊重他,退休之後,好像就失去了很多權力,但骨子裡面的那種驕傲勁還存在。

看了《漫長的季節》,我唏噓哽咽,進廠還是進體制,結局令人淚目

從外表上來看,精神頭很足,雖然年輕的時候幹工作操了很多的心,可是退休之後卻有了很多自己的空間,也不用為了柴米油鹽而奔波。

看了《漫長的季節》,我唏噓哽咽,進廠還是進體制,結局令人淚目

大膽猜測一下,在桦鋼廠輝煌的時候,廠裡的普通勞工應該比馬德勝更賺錢,空餘的時間也更多,作息時間穩定,人們更加熱衷于進廠上班,馬德勝則更像是一個服務行業的小頭頭而已,除了有工資和小權力其餘啥也得不到。

邢建春 春去秋來的春 委屈人兒

邢建春在年輕的時候是桦鋼廠保衛科科長,看似這個人比較膽小,但是卻藏着很多小心思,當時廠裡的保衛科科長也相當于廠子内部的警察,權力不小,也很有身份。

看了《漫長的季節》,我唏噓哽咽,進廠還是進體制,結局令人淚目

二十多年後,王響等人再次遇見邢建春的時候,他幹着給别人辦假牌照的勾當,開着個小破車,身體還有病挂着尿袋,渾身上下透着悲慘二字。

不要同情邢建春,他能變成這樣,都是自找的。

看了《漫長的季節》,我唏噓哽咽,進廠還是進體制,結局令人淚目

四個人有了四種人生,當初他們有的選擇進了廠子,有些人選擇在體制當中工作。

龔彪和邢建春在後期都沒有穩定的收入,更不要提有養老金,身上還有疾病纏身,可以說安穩這個詞隻能寫出來,或許永遠不能表現在臉上。

王響是樂觀的,失去了很多東西之後也沒有了夢想,下崗後開出租也是無奈之舉。馬德勝則是這四個人當中相對最穩定幸福,随着桦鋼廠被時代淘汰,廠子裡面的人四散找錢,各自尋找出路,反而馬德勝的待遇越來越好。

人生的岔路口不斷,一條路進廠,豐厚的待遇等着你,一條路進體制,太多的權力圍繞引誘。

看了《漫長的季節》,我唏噓哽咽,進廠還是進體制,結局令人淚目

但選擇并不容易,進廠意味着平淡和安逸,進體制意味着競争和風險,你是追求平凡還是抱負遠大,年輕人應該如何選擇或許心中早就有了答案。

《漫長的季節》講的不簡簡單單是一個案件,他更是一代人真實的生活寫照,有些人被曆史淘汰,有些人被新事物取代,多年後回頭看,如果有後悔藥,那麼王響、龔彪和邢建春應該會搶着去吃,反而馬德勝則還會走原來的路。

看了《漫長的季節》,我唏噓哽咽,進廠還是進體制,結局令人淚目

這四個人的生活軌迹,或許就是因為當初工作的選擇而形成了不同的結局,除了馬德勝有了安穩的晚年生活,其餘桦鋼廠的人都命運不濟,他們也還都為了吃飯而忙碌着,哪怕一個憋不住尿,一個糖尿病,一個挂着尿袋也都不能安享餘生,看到這些真令人唏噓哽咽。

你覺得進廠好還是進體制好?

進廠和進體制的退休待遇一樣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