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EPS2008土方計算操作簡要說明 1、資料準備 2 資料模組化前的必要處理 3 資料模組化 4 方量計算

EPS2008土方計算操作簡要說明

1、資料準備

1.1 資料來源

1.1.1 資料來源1:新測

      利用全站儀或RTK進行野外地形資料采集(主要注意采集地形特征點),然後導入EPS2008進行地形圖繪制(1、要了解資料導入方法以及基本的EPS平台圖形編輯功能;2、要注意地形圖的圖面表達邏輯正确)。

      地形圖樣例如下圖:

EPS2008土方計算操作簡要說明 1、資料準備 2 資料模組化前的必要處理 3 資料模組化 4 方量計算

1.1.2 資料來源2:非EPS平台地形資料

       EPS平台能導入目前國内衆多圖形平台的資料,對于既有的非EPS平台地形資料可以直接導入EPS後,進行相應的必要資料處理後再進行土方的後續計算工作。

       菜單:【檔案】—【輸入輸出 …】—【調入外部資料】

2 資料模組化前的必要處理

       土方計算結果的正确性,與資料的模組化正确性相關;資料的模組化正确性(與地形地貌相符)又與參與模組化的地形地貌資料相關,是以資料模組化前要對參與模組化的地形地貌資料進行一些必要的檢查和加工處理,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2.1檢查地形圖的地形地貌表達有無錯誤

包含以下可能的問題資料

1、  有無錯誤(沖突)的高程點

巡視一下土方計算區域範圍内高程點的高程值是否異常,有異常點則需要改正或删除(改正方法:選中該點,在操作視窗中修改其“Z”值;)

2、  等高線有無正确的高程值

這個可以通過資料檢查工具來檢查。菜單:【工具】—【資料檢查 …】—【資料合法性檢查】

可能的異常情況包括:

相鄰等高線之間的高程值邏輯不對;

同一根等高線上的節點的高程不一緻;

相鄰高程點與等高線的值邏輯不符;

3、  有無漏繪的等高線

特别是丘陵地區,梯田旱地較多,旱地内的坡度除了高程點還不能完全表現,需要繪制等高線才能更準确表達反映實際地貌;

處理方法:可以用首曲線編碼繪制(加線),然後對等高線指派(指派方法可以單根指派,也可批量指派)

2.2 補充高程點并繪制特性線

       經過以上檢查還隻是滿足了“專業人”對于地形圖的圖面了解,但還不能完全讓計算機來達到同樣的了解。對于土方計算這樣特定目的,為了後一步正确的資料模組化,還需要在地形的基礎上補充資料,通過這些增強的資料以讓計算機也能作出和“專業人”同樣的地表了解。

       增加高程點

       菜單:【繪圖】—【加點】

       編碼要用高程點的編碼(例如:可能是831000,這個和所用的模闆有關)

       同時還要把操作視窗的“點類型”中的“标”壓下,這樣可以在繪圖區點選時會彈出高程值編輯輸入框,輸入高程值後鍵盤按“空格”鍵即被接受,并标注出高程注記。

EPS2008土方計算操作簡要說明 1、資料準備 2 資料模組化前的必要處理 3 資料模組化 4 方量計算

       繪制特性線

       特性線主要是用來在模組化時引導三角網按實際的地形地貌來建構。

菜單:【繪圖】—【加線】

       編碼可以用任意線編碼(一般可以用“1”編碼)。

       特性線的每個節點應該要有正确的高程值,才能起到特性線的作用,但并不需要繪制時逐個節點輸入高程值,一般是去捕捉既有的高程點,特性線節點會自動擷取高程點的高程值。

       是以:

       A 、對于每道坎下,可以先手工在坎線附近補充幾個高程點,然後在用“1”編碼連線成為特性線。如下圖:

EPS2008土方計算操作簡要說明 1、資料準備 2 資料模組化前的必要處理 3 資料模組化 4 方量計算

上圖中,紅圈内下方的高程點為手工根據地形情況添加,然後再用1編碼捕捉這些點連接配接成為特性線。

B、 對于水稻田,則直接圍繞水稻田範圍先直接用“1”編碼繪制特性線并閉合,然後再選中該線,在“操作視窗”中的“Z”屬性字段中對所有點一次指派(因為水稻田是平的,所有節點賦同一個高程值就可以)

EPS2008土方計算操作簡要說明 1、資料準備 2 資料模組化前的必要處理 3 資料模組化 4 方量計算

3 資料模組化

如果前面的資料準備完畢,下面就可以開始模組化了。(事實上,模組化以後可能又會發現一些資料錯誤,這時候又可以回到前面一樣改正這些錯誤後,然後再來模組化。)

3.1建立三角網

菜單:【地模】—【生成三角網】

       EPS平台下各點、線、面實體對象的每一個節點都有自己的三維坐标,是以都可以參與模組化,當然我們需要的是正确的高程值參與模組化,是以功能界面上有一些參數控制選項,可以根據資料實際情況選用。

       界面可控參數選項說明如下:

高程點來源對象編碼:用于設定參與模組化的編碼對象,如果啟用,則不在編碼清單中的編碼對象都不參與模組化;

特性線編碼:用于設定能擔負特性線任務的編碼,例如,等高線的首曲線、計曲線編碼、前面專門繪制用于作為特性線的編碼“1”、坎類編碼、斜坡編碼、道路編碼等等(需要注意的是:用于作為特性線的對象其節點上都要有正确的高程值);

範圍:模組化資料範圍,可以實時手繪一個封閉區域,或者選擇一個既有的封閉區域,也可以是全部資料;

邊界限定值:“最大邊長”是指模組化點彼此搜尋的的最大距離半徑,隻限于兩點距離在這個半徑範圍内的可以構網;“最小高程”、“最大高程”是指參與模組化的點的Z值大小範圍,不在此範圍的則不參與模組化;

       允許非模組化點參與構網:EPS平台下,實體對象的每一個節點的“點類型”屬性中有一個“是否參與模組化”的屬性項。該功能界面上如果不勾選“允許非模組化點參與構網”,則意味着隻有“點類型”屬性項中“參與模組化”的節點才會參與模組化。一般情況下,都勾選“允許非模組化點參與構網”,這樣就不用去計較模組化範圍内節點的點類型是否模組化,而是全員參與模組化後,發現錯誤的模組化點再改正處理;

       特性線的閉合區域不構網:如果勾選此項,則前面所設定的特性線編碼的封閉對象,其封閉區域内所有點都不參與模組化(該選項主要用于繪制等高線時可以達到斜坡等封閉區域内不繪制等高線,免掉後續斜坡内等高線的裁剪工作);用于土方計算的模組化目的,則一定不要勾選此項;

       構網優化:兩種構網模式;

       三角網名:用于設定對生成的三角網結果進行檔案儲存時的檔案名;

       顯示構網資訊:勾選則會在構網結束後顯示三角網建構的一些資料資訊。   

EPS2008土方計算操作簡要說明 1、資料準備 2 資料模組化前的必要處理 3 資料模組化 4 方量計算

       設定完畢,可以選擇一個構網區域或者手繪(區域要稍大于土方計算的區域),然後點選 開始構網 按鈕,構網完畢後再點選 儲存 按鈕,最後 退出 。 

       三角網結果樣圖如下:

EPS2008土方計算操作簡要說明 1、資料準備 2 資料模組化前的必要處理 3 資料模組化 4 方量計算

       三角網資料儲存界面如下圖:

EPS2008土方計算操作簡要說明 1、資料準備 2 資料模組化前的必要處理 3 資料模組化 4 方量計算

       三角網資料檔案擴充名為:etn,本例儲存後的檔案為:錦繡香江1期工程土方圖-地貌1.etn。

       同時,在EPS平台界面的右側會出現“工作空間”視窗,并加載了該三角網。如下圖:

EPS2008土方計算操作簡要說明 1、資料準備 2 資料模組化前的必要處理 3 資料模組化 4 方量計算

3.2 三角網的顯示浏覽

       在“工作空間”中選中三角網“錦繡香江1期工程土方圖-地貌1”,點選滑鼠右鍵,會彈出如下上下文菜單:

EPS2008土方計算操作簡要說明 1、資料準備 2 資料模組化前的必要處理 3 資料模組化 4 方量計算

     點選“屬性設定”,又會出現如下界面:

EPS2008土方計算操作簡要說明 1、資料準備 2 資料模組化前的必要處理 3 資料模組化 4 方量計算

     顔色渲染:

       可以通過“按高度分帶”的顔色渲染方案,來發現一些模組化異常的情況。例如:

EPS2008土方計算操作簡要說明 1、資料準備 2 資料模組化前的必要處理 3 資料模組化 4 方量計算

         設定高程分級界面:

EPS2008土方計算操作簡要說明 1、資料準備 2 資料模組化前的必要處理 3 資料模組化 4 方量計算

        設定顔色方案界面:

EPS2008土方計算操作簡要說明 1、資料準備 2 資料模組化前的必要處理 3 資料模組化 4 方量計算

        着色結果如下圖,紅色範圍線所示區域模組化不正确:

EPS2008土方計算操作簡要說明 1、資料準備 2 資料模組化前的必要處理 3 資料模組化 4 方量計算

3.3 生成格網DEM

       假如以上三角網模組化通過,下面來生成格網DEM。

       菜單:【地模】—【生成格網】。

       界面如下:

EPS2008土方計算操作簡要說明 1、資料準備 2 資料模組化前的必要處理 3 資料模組化 4 方量計算

       建網區域、高程值來源選項設定好,格網間距根據實際資料情況來設定,例如可以以坎上坎下的資料情況作為參考,坎上特性線和坎下特性線的間距在1m左右,則可以把格網間距設為1m以内,這樣生成的格網其高低起伏差不多就正好準确覆寫地表,如果把格距設為大于1m,則生成的格網精度就不及1m内精度高。

       格網資料可以輸出到一個格網資料檔案,以備随時調用。菜單:【地模】—【儲存格網】。

       格網資料也會出現在“工作空間”視窗中,其顯示浏覽方式也類同于三角網。

4 方量計算

       方量計算的範圍用“加線”功能繪制,編碼自定。

       方量計算的上下表面可以為兩次開挖前後的DEM,也可以上下表面有一個基于某一個設計高程面;對于設計中有不同坡度的台階的表面,則可以先自行根據設計資料在EPS中通過高程點模組化得到設計的DEM。

       也可以基于不同表面進行填挖平衡計算。

       菜單:【地模】—【土方計算與填挖分析】。

EPS2008土方計算操作簡要說明 1、資料準備 2 資料模組化前的必要處理 3 資料模組化 4 方量計算

       選擇好上下表面、輸出成果、計算範圍線,然後點選“開始”按鈕,即開始計算。

      對于輸出的成果計算圖和報表還可以進行一些參數設定(上圖“參數設定”按鈕):

EPS2008土方計算操作簡要說明 1、資料準備 2 資料模組化前的必要處理 3 資料模組化 4 方量計算

       計算結果樣例如下圖:

EPS2008土方計算操作簡要說明 1、資料準備 2 資料模組化前的必要處理 3 資料模組化 4 方量計算

 (完。) 

轉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e810b90100lrv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