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EPS2008土方计算操作简要说明 1、数据准备 2 数据建模前的必要处理 3 数据建模 4 方量计算

EPS2008土方计算操作简要说明

1、数据准备

1.1 数据来源

1.1.1 数据来源1:新测

      利用全站仪或RTK进行野外地形数据采集(主要注意采集地形特征点),然后导入EPS2008进行地形图绘制(1、要了解数据导入方法以及基本的EPS平台图形编辑功能;2、要注意地形图的图面表达逻辑正确)。

      地形图样例如下图:

EPS2008土方计算操作简要说明 1、数据准备 2 数据建模前的必要处理 3 数据建模 4 方量计算

1.1.2 数据来源2:非EPS平台地形数据

       EPS平台能导入目前国内众多图形平台的数据,对于既有的非EPS平台地形数据可以直接导入EPS后,进行相应的必要数据处理后再进行土方的后续计算工作。

       菜单:【文件】—【输入输出 …】—【调入外部数据】

2 数据建模前的必要处理

       土方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与数据的建模正确性相关;数据的建模正确性(与地形地貌相符)又与参与建模的地形地貌数据相关,所以数据建模前要对参与建模的地形地貌数据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和加工处理,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2.1检查地形图的地形地貌表达有无错误

包含以下可能的问题数据

1、  有无错误(矛盾)的高程点

巡视一下土方计算区域范围内高程点的高程值是否异常,有异常点则需要改正或删除(改正方法:选中该点,在操作窗口中修改其“Z”值;)

2、  等高线有无正确的高程值

这个可以通过数据检查工具来检查。菜单:【工具】—【数据检查 …】—【数据合法性检查】

可能的异常情况包括: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程值逻辑不对;

同一根等高线上的节点的高程不一致;

相邻高程点与等高线的值逻辑不符;

3、  有无漏绘的等高线

特别是丘陵地区,梯田旱地较多,旱地内的坡度除了高程点还不能完全表现,需要绘制等高线才能更准确表达反映实际地貌;

处理方法:可以用首曲线编码绘制(加线),然后对等高线赋值(赋值方法可以单根赋值,也可批量赋值)

2.2 补充高程点并绘制特性线

       经过以上检查还只是满足了“专业人”对于地形图的图面理解,但还不能完全让计算机来达到同样的理解。对于土方计算这样特定目的,为了后一步正确的数据建模,还需要在地形的基础上补充数据,通过这些增强的数据以让计算机也能作出和“专业人”同样的地表理解。

       增加高程点

       菜单:【绘图】—【加点】

       编码要用高程点的编码(例如:可能是831000,这个和所用的模板有关)

       同时还要把操作窗口的“点类型”中的“标”压下,这样可以在绘图区点击时会弹出高程值编辑输入框,输入高程值后键盘按“空格”键即被接受,并标注出高程注记。

EPS2008土方计算操作简要说明 1、数据准备 2 数据建模前的必要处理 3 数据建模 4 方量计算

       绘制特性线

       特性线主要是用来在建模时引导三角网按实际的地形地貌来构建。

菜单:【绘图】—【加线】

       编码可以用任意线编码(一般可以用“1”编码)。

       特性线的每个节点应该要有正确的高程值,才能起到特性线的作用,但并不需要绘制时逐个节点输入高程值,一般是去捕捉既有的高程点,特性线节点会自动获取高程点的高程值。

       所以:

       A 、对于每道坎下,可以先手工在坎线附近补充几个高程点,然后在用“1”编码连线成为特性线。如下图:

EPS2008土方计算操作简要说明 1、数据准备 2 数据建模前的必要处理 3 数据建模 4 方量计算

上图中,红圈内下方的高程点为手工根据地形情况添加,然后再用1编码捕捉这些点连接成为特性线。

B、 对于水稻田,则直接围绕水稻田范围先直接用“1”编码绘制特性线并闭合,然后再选中该线,在“操作窗口”中的“Z”属性字段中对所有点一次赋值(因为水稻田是平的,所有节点赋同一个高程值就可以)

EPS2008土方计算操作简要说明 1、数据准备 2 数据建模前的必要处理 3 数据建模 4 方量计算

3 数据建模

如果前面的数据准备完毕,下面就可以开始建模了。(事实上,建模以后可能又会发现一些数据错误,这时候又可以回到前面一样改正这些错误后,然后再来建模。)

3.1建立三角网

菜单:【地模】—【生成三角网】

       EPS平台下各点、线、面实体对象的每一个节点都有自己的三维坐标,所以都可以参与建模,当然我们需要的是正确的高程值参与建模,所以功能界面上有一些参数控制选项,可以根据数据实际情况选用。

       界面可控参数选项说明如下:

高程点来源对象编码:用于设置参与建模的编码对象,如果启用,则不在编码列表中的编码对象都不参与建模;

特性线编码:用于设置能担负特性线任务的编码,例如,等高线的首曲线、计曲线编码、前面专门绘制用于作为特性线的编码“1”、坎类编码、斜坡编码、道路编码等等(需要注意的是:用于作为特性线的对象其节点上都要有正确的高程值);

范围:建模数据范围,可以实时手绘一个封闭区域,或者选择一个既有的封闭区域,也可以是全部数据;

边界限定值:“最大边长”是指建模点彼此搜索的的最大距离半径,只限于两点距离在这个半径范围内的可以构网;“最小高程”、“最大高程”是指参与建模的点的Z值大小范围,不在此范围的则不参与建模;

       允许非建模点参与构网:EPS平台下,实体对象的每一个节点的“点类型”属性中有一个“是否参与建模”的属性项。该功能界面上如果不勾选“允许非建模点参与构网”,则意味着只有“点类型”属性项中“参与建模”的节点才会参与建模。一般情况下,都勾选“允许非建模点参与构网”,这样就不用去计较建模范围内节点的点类型是否建模,而是全员参与建模后,发现错误的建模点再改正处理;

       特性线的闭合区域不构网:如果勾选此项,则前面所设置的特性线编码的封闭对象,其封闭区域内所有点都不参与建模(该选项主要用于绘制等高线时可以达到斜坡等封闭区域内不绘制等高线,免掉后续斜坡内等高线的裁剪工作);用于土方计算的建模目的,则一定不要勾选此项;

       构网优化:两种构网模式;

       三角网名:用于设置对生成的三角网结果进行文件保存时的文件名;

       显示构网信息:勾选则会在构网结束后显示三角网构建的一些数据信息。   

EPS2008土方计算操作简要说明 1、数据准备 2 数据建模前的必要处理 3 数据建模 4 方量计算

       设置完毕,可以选择一个构网区域或者手绘(区域要稍大于土方计算的区域),然后点击 开始构网 按钮,构网完毕后再点击 保存 按钮,最后 退出 。 

       三角网结果样图如下:

EPS2008土方计算操作简要说明 1、数据准备 2 数据建模前的必要处理 3 数据建模 4 方量计算

       三角网数据保存界面如下图:

EPS2008土方计算操作简要说明 1、数据准备 2 数据建模前的必要处理 3 数据建模 4 方量计算

       三角网数据文件扩展名为:etn,本例保存后的文件为:锦绣香江1期工程土方图-地貌1.etn。

       同时,在EPS平台界面的右侧会出现“工作空间”窗口,并加载了该三角网。如下图:

EPS2008土方计算操作简要说明 1、数据准备 2 数据建模前的必要处理 3 数据建模 4 方量计算

3.2 三角网的显示浏览

       在“工作空间”中选中三角网“锦绣香江1期工程土方图-地貌1”,点击鼠标右键,会弹出如下上下文菜单:

EPS2008土方计算操作简要说明 1、数据准备 2 数据建模前的必要处理 3 数据建模 4 方量计算

     点击“属性设置”,又会出现如下界面:

EPS2008土方计算操作简要说明 1、数据准备 2 数据建模前的必要处理 3 数据建模 4 方量计算

     颜色渲染:

       可以通过“按高度分带”的颜色渲染方案,来发现一些建模异常的情况。例如:

EPS2008土方计算操作简要说明 1、数据准备 2 数据建模前的必要处理 3 数据建模 4 方量计算

         设置高程分级界面:

EPS2008土方计算操作简要说明 1、数据准备 2 数据建模前的必要处理 3 数据建模 4 方量计算

        设置颜色方案界面:

EPS2008土方计算操作简要说明 1、数据准备 2 数据建模前的必要处理 3 数据建模 4 方量计算

        着色结果如下图,红色范围线所示区域建模不正确:

EPS2008土方计算操作简要说明 1、数据准备 2 数据建模前的必要处理 3 数据建模 4 方量计算

3.3 生成格网DEM

       假如以上三角网建模通过,下面来生成格网DEM。

       菜单:【地模】—【生成格网】。

       界面如下:

EPS2008土方计算操作简要说明 1、数据准备 2 数据建模前的必要处理 3 数据建模 4 方量计算

       建网区域、高程值来源选项设定好,格网间距根据实际数据情况来设置,例如可以以坎上坎下的数据情况作为参考,坎上特性线和坎下特性线的间距在1m左右,则可以把格网间距设为1m以内,这样生成的格网其高低起伏差不多就正好准确覆盖地表,如果把格距设为大于1m,则生成的格网精度就不及1m内精度高。

       格网数据可以输出到一个格网数据文件,以备随时调用。菜单:【地模】—【保存格网】。

       格网数据也会出现在“工作空间”窗口中,其显示浏览方式也类同于三角网。

4 方量计算

       方量计算的范围用“加线”功能绘制,编码自定。

       方量计算的上下表面可以为两次开挖前后的DEM,也可以上下表面有一个基于某一个设计高程面;对于设计中有不同坡度的台阶的表面,则可以先自行根据设计数据在EPS中通过高程点建模得到设计的DEM。

       也可以基于不同表面进行填挖平衡计算。

       菜单:【地模】—【土方计算与填挖分析】。

EPS2008土方计算操作简要说明 1、数据准备 2 数据建模前的必要处理 3 数据建模 4 方量计算

       选择好上下表面、输出成果、计算范围线,然后点击“开始”按钮,即开始计算。

      对于输出的成果计算图和报表还可以进行一些参数设置(上图“参数设置”按钮):

EPS2008土方计算操作简要说明 1、数据准备 2 数据建模前的必要处理 3 数据建模 4 方量计算

       计算结果样例如下图:

EPS2008土方计算操作简要说明 1、数据准备 2 数据建模前的必要处理 3 数据建模 4 方量计算

 (完。)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e810b90100lrv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