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6月份氣溫會繼續上升,俗話說"吃龍舟,送冷衣",當月最高氣溫可能達到35°C,水溫也會急劇上升到25~30°C;初夏環境溫度變化迅速,水質逐漸富營養化,水生動物病害多發,居高不下。寄生蟲病、細菌性疾病、小龍蝦缺氧(白斑綜合征、傳染性皮下造血器官壞死、蝦肝腸細胞圈疾病檢測陽性率高)、草魚"三大病"已進入高發期,廣大養殖戶應加強管理,及時預防,同時注意缺氧泛池。
< h1級"pgc-h-arrow-right-right"資料跟蹤""22">,疾病預測</h1>
1.鲶魚:易患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症、II型疱疹病毒、錨頭病、癬、孢子病。安徽省池塘高密度養殖區重點關注領域。
2.草魚:易發生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症、鰓腐爛、腸炎、紅皮病、中華佝偻病、錨頭病、肝膽綜合征,還可能發生草魚出血病。安徽省兩年草魚池塘養殖面積以本地區為重點。
3.黃白蛞蝓:易患錨頭病、中華佝偻病,并可能感染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症。安徽省池塘高密度養殖區重點關注領域。
4.河蟹:水腫、水獺病、貝殼失效、池塘高密度養殖可能發生腐爛,震顫病消失幾年後,會再次出現。當屠縣生态蟹養殖區、無所作為縣、蕪湖縣池塘蟹養殖區重點區域時,宣州區幼蟹養殖區等養殖區也應關注。
5.小龍蝦:6月水溫逐漸升高,小龍蝦攝入量增加,殘留餌料糞便排放增加,水質惡化,白斑綜合征(傳染性皮下造血器官壞死,蝦黜病毒病,蝦肝和腸細胞增多監測陽性率較高),鐵殼,頭,尾水泡,腐爛殼,腸炎常見。安徽省稻田蝦集中區集中在關注區域。
6.魚類:易腐性皮膚病、腮腺炎、白底闆病,6月是溫室魚類移居到外塘進行生态繁殖的季節,淮原縣、南嶺縣、無所事事縣等海龜養殖區應重點和防範。
7、6月是各類魚苗夏花種養殖的重點季節,輪蟲、癬等寄生蟲病發高,是安徽省夏季花卉池塘養殖的重點地區,特别是在養殖密度高的地區。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21">二、防控措施</h1>
1、為預防輪蟲病,應适當向池中加入水,調節池内有機物濃度,旋蟲病的治療應采用國家标準漁藥硫酸銅、硫酸鐵或商品藥治療輪蟲病。防治魚錨頭、中國病害使用捕撈敵蟲、國家标準捕撈藥甲苯溶液(水生)等藥對錨頭蛾非常有效,對癬病也有一定療效(敏感魚用時要慎用)。
2.預防淡水魚的細菌性敗血症和無其他細菌性疾病,首先應加強管理,定期充填新水,氨氮高利用光合菌,有機高利用芽孢杆菌孢子或EM均調節水質,投餌優質飼料,并對水體進行過氧化鈣(水産養殖)消毒。根據2020年藥物敏感性試驗結果,比較敏感的國家标準漁藥氟苄鏡粉、Enosa星粉(水生)用于治療魚類細菌性敗血症、腐爛麻風病、腸炎和紅皮病。
3.預防中草藥魚出血性疾病,在發病季節使用國家标準捕撈藥聚維酮碘(水産養殖)灑滿整個池水進行消毒,也可使用過氧化鈣(水生)等消毒劑倒入整個池中,同時服務國家标準抗生素,具有輔助治療作用。
4.預防小龍蝦病,6月是稻田種植期,水位低,需要搶救水太稠的草,換新水,苗種恢複綠色,如果第二對蝦苗,可能有腸炎、殼潰瘍和尾部水泡,可采用0.3~0.5毫克/升聚維酮碘(水生)灑灑消毒,嚴重時用Ennosa星, 三黃、維生素C(水生)混合餌料喂養處理。
5.預防魚病,避免放養過程中受傷,合理控制放養密度,飼料營養均衡的全價飼料,适量添加天然飼料,溫室魚移至外池放養,做好分産養殖工作。在放養開始時,使用過氧化鈣(用于水生用途)對水體進行消毒,并通過适當添加水來改善水質。甲黴素粉、氟苯粉等抗生素對魚類細菌性疾病的治療效果較好。
6、針對悶熱天氣可能造成的魚、蝦、蟹缺氧,應注意加強日常管理,觀察魚類的飼料和水質,及時發現缺氧注入新水、吸氧等措施。
資料來源:安徽省水産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