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6月份气温会继续上升,俗话说"吃龙舟,送冷衣",当月最高气温可能达到35°C,水温也会急剧上升到25~30°C;初夏环境温度变化迅速,水质逐渐富营养化,水生动物病害多发,居高不下。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小龙虾缺氧(白斑综合征、传染性皮下造血器官坏死、虾肝肠细胞圈疾病检测阳性率高)、草鱼"三大病"已进入高发期,广大养殖户应加强管理,及时预防,同时注意缺氧泛池。
< h1级"pgc-h-arrow-right-right"数据跟踪""22">,疾病预测</h1>
1.鲶鱼:易患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II型疱疹病毒、锚头病、癣、孢子病。安徽省池塘高密度养殖区重点关注领域。
2.草鱼:易发生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鳃腐烂、肠炎、红皮病、中华佝偻病、锚头病、肝胆综合征,还可能发生草鱼出血病。安徽省两年草鱼池塘养殖面积以本地区为重点。
3.黄白蛞蝓:易患锚头病、中华佝偻病,并可能感染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安徽省池塘高密度养殖区重点关注领域。
4.河蟹:水肿、水獭病、贝壳失效、池塘高密度养殖可能发生腐烂,震颤病消失几年后,会再次出现。当屠县生态蟹养殖区、无所作为县、芜湖县池塘蟹养殖区重点区域时,宣州区幼蟹养殖区等养殖区也应关注。
5.小龙虾:6月水温逐渐升高,小龙虾摄入量增加,残留饵料粪便排放增加,水质恶化,白斑综合征(传染性皮下造血器官坏死,虾黜病毒病,虾肝和肠细胞增多监测阳性率较高),铁壳,头,尾水泡,腐烂壳,肠炎常见。安徽省稻田虾集中区集中在关注区域。
6.鱼类:易腐性皮肤病、腮腺炎、白底板病,6月是温室鱼类移居到外塘进行生态繁殖的季节,淮原县、南岭县、无所事事县等海龟养殖区应重点和防范。
7、6月是各类鱼苗夏花种养殖的重点季节,轮虫、癣等寄生虫病发高,是安徽省夏季花卉池塘养殖的重点地区,特别是在养殖密度高的地区。
<H1级"pgc-h-right-arrow"数据轨道"21">二、防控措施</h1>
1、为预防轮虫病,应适当向池中加入水,调节池内有机物浓度,旋虫病的治疗应采用国家标准渔药硫酸铜、硫酸铁或商品药治疗轮虫病。防治鱼锚头、中国病害使用捕捞敌虫、国家标准捕捞药甲苯溶液(水生)等药对锚头蛾非常有效,对癣病也有一定疗效(敏感鱼用时要慎用)。
2.预防淡水鱼的细菌性败血症和无其他细菌性疾病,首先应加强管理,定期充填新水,氨氮高利用光合菌,有机高利用芽孢杆菌孢子或EM均调节水质,投饵优质饲料,并对水体进行过氧化钙(水产养殖)消毒。根据2020年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比较敏感的国家标准渔药氟苄镜粉、Enosa星粉(水生)用于治疗鱼类细菌性败血症、腐烂麻风病、肠炎和红皮病。
3.预防中草药鱼出血性疾病,在发病季节使用国家标准捕捞药聚维酮碘(水产养殖)洒满整个池水进行消毒,也可使用过氧化钙(水生)等消毒剂倒入整个池中,同时服务国家标准抗生素,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4.预防小龙虾病,6月是稻田种植期,水位低,需要抢救水太稠的草,换新水,苗种恢复绿色,如果第二对虾苗,可能有肠炎、壳溃疡和尾部水泡,可采用0.3~0.5毫克/升聚维酮碘(水生)洒洒消毒,严重时用Ennosa星, 三黄、维生素C(水生)混合饵料喂养处理。
5.预防鱼病,避免放养过程中受伤,合理控制放养密度,饲料营养均衡的全价饲料,适量添加天然饲料,温室鱼移至外池放养,做好分产养殖工作。在放养开始时,使用过氧化钙(用于水生用途)对水体进行消毒,并通过适当添加水来改善水质。甲霉素粉、氟苯粉等抗生素对鱼类细菌性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好。
6、针对闷热天气可能造成的鱼、虾、蟹缺氧,应注意加强日常管理,观察鱼类的饲料和水质,及时发现缺氧注入新水、吸氧等措施。
资料来源: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