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孟岩談通證(9):區塊鍊經濟系統的演進和趨勢

柏鍊道捷CEO、CSDN副總裁孟岩在”破界·颠覆”獵雲網2018年度區塊鍊産業峰會”上發表主題為“區塊鍊經濟系統的演進和趨勢”的專題演講時表示,區塊鍊最大的應用就是通證,通證經濟主要研究的是,在一個或者一組通證所構成的社群之内,它的制度如何設計,經濟制度如何設計和治理制度如何設計。

以下是分享内容,相信會對關注區塊鍊經濟系統的朋友有所啟發

通證經濟體研究什麼

我想在這裡接着元道老師剛才展開的宏觀畫卷,繼續探讨一下剛才元道老師強調的通證,通證經濟和通證經濟體。通證經濟體主要研究的是,在一個或者一組通證所構成的社群之内,它的制度如何設計,經濟制度如何設計和治理制度如何設計。

這件事情對于今天很多做區塊鍊的朋友來說,稍微還有點陌生。就像剛才陳總說的,好像現在大家關注的主要還是炒币,發币和開會這幾件事。但是這件事在産業當中被越來越多人關注,而且真正做實踐的人已經認識到這件事情是我們整個領域裡的核心,也是一個難點。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不同的方式稱呼它,比如有人叫它激勵制度設計,外部人喜歡叫激勵結構設計。還有我們國内有的人叫博弈體系設計,因為博弈這件事情對于我們學工商管理的商科的朋友來說比較熟悉。最近我看到最新的說法,叫通證工程設計。準備用數學的優化方法來構造一個非常完美的激勵結構。

解決什麼問題

它本質上要解決的問題是一個社群通過代碼或者通過一些有效的治理組織,決定什麼樣的行為要受到實時的激勵,什麼樣的行為要被實時的懲罰,怎樣確定激勵和懲罰是公平、公正、透明和實時。這是我們正在研究的一個方向。越來越多的社群認識到經濟系統的設計是這件事情中的一個核心和難點。比如說在去年的這個時候,就有人提出來,說所謂的加币數字貨币本質上全是關于激勵的。還有人提出來,說這個是最難的,所有的點對點的技術當中,最難設計的就是激勵結構,并非我們常提到的技術。

這些新的領域擺在我們面前之後,為我們做區塊鍊商業和區塊鍊社群提出了一些全新的挑戰。我們認為正如元道總剛才所說的,這是一場偉大的社會實踐。這樣一場社會實踐在曆史上的對等實踐是什麼?我們認為可以聯想到16世紀、17世紀公司的誕生,股份制公司的誕生,是這樣一個層面的東西。

我們覺得未來50年,80年,100年,甚至200年後的人們會非常奇怪,為什麼在16世紀、17世紀人們就發現了股份公司,而一直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才開始采用新的激勵結構?把我們的股東也好,我們的管理者也好,我們的勞動者也好,我們的客戶,我們的管道,全部納入到一個叫社群的概念裡,用一種實時的方式,對他們進行實時的激勵,對他們進行公平的激勵和懲罰。

以後的人會覺得很奇怪,我們走了500年才從那個時代走到今天這樣一個時代,但是對于現在的人來說是非常振奮人心的時代,因為目前正處在曆史的一個節點。在這裡我們看到螢幕的最左邊是傳統公司,這樣的傳統公司是以股東利益優先為主的,在整個公司運作當中,在多個地方出現零和博弈或,分立集團,尋租行為,會出現腐敗。這些都會在傳統的制度裡廣泛出現,我們今天就處在這樣一個時代。

但是我們看到由于通證和未來公鍊共同體的出現和支撐,我們會看到全新的商業生态和模式,我都已經不好意思再叫它商業模式了,因為它可能已經不是商業模式了,它是一種新型的經濟體治理模式。

比如說我們非常關注未來即将出現的加強社群的模式。剛才陳總在開場的時候提到的那家交易所,大家都知道,它強調一個社群模式,然後用一個小的核心公司來營運一個巨大的交易者人群的社群,采取實時的分賬和獎勵的方式,創造了一個全球交易所曆史上的一個奇迹。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不管有人怎麼說,它是刷量也好或者怎樣,但是它已經以迅雷之勢攪動了交易所這潭水。

我們在做通證研究,也做以社群為引導的教學和教研工作,我們社群成員中已經有人提出了比目前看到的一些模式更加令人振奮的一些新的模型。是以我判斷,在傳統行業的各個領域裡,我們将會在很短時間看到以通證為基礎的大量的新型商業和經濟治理實踐迅速出現。它們對于傳統模式的沖擊之大,遠遠超過我們以前所認為的網際網路或者移動網際網路所謂的颠覆。

孟岩談通證(9):區塊鍊經濟系統的演進和趨勢

為什麼出現這樣的沖擊?

我們認為是包容型制度在商業模式,經濟體制和管理體制治理當中的應用。這個體制可以溯源到日本的一本名著,《國家為什麼會失敗》。它提出來歐洲發現新大陸之後,在新大陸出現兩種治理模式:一種是西班牙為代表的治理模式,政治上集中,經濟上是收斂的,是汲取型的,就是剝削的方式;另外一種模式是英國人在特殊情況下創造的包容型模式。這兩種模式,運作了三四百年之後,我們看到在整個的美洲大陸凡是講英語的國家是什麼狀态,凡是講葡萄牙語的是什麼狀态。

是以我們覺得在商業領域裡我們正在迎來這樣一個時刻,就是包容性的制度正在進入我們的商業,然後改變甚至颠覆我們的商業模式,甚至把商業變成一種治理模型。我們堅信包容型制度能長期可持續的發展。

從現在一些實踐,一些交易所的實踐,包括一些我們平時已經接觸到一些社群用通證經濟方式運作。我們發現它們一旦采取新的模式,包括公平的記帳、公平的激勵和公開的規則,隻要有這樣的模式就能迅速産生摧枯拉朽的變化。

我以前曾經在一些場合講過一個故事,一個社群有10萬人,運作了四年,這個公司沒有盈利,但是一旦采用了基于通證的新的激勵模式之後,在兩個月之内就盈利了。這還是老思想,盈利的思想,我們說通證經濟體和公鍊經濟體建立完以後,整個思想就不是盈利的思想,而是治理的思路,叫共同繁榮。甚至都不能叫分享,分享還是本來認為屬于我的,我分一部分給你。未來的模式就是共治、共享、共有。

大家認為包容性的制度要分散和去中心等。但是根據《國家為什麼會失敗》這本書,經過人類曆史幾百年的演進,包容性經濟制度大家都了解,就是鼓勵每個人參與經濟,相對合理的激勵。但是包容性制度還要有強有力的執行機構,權力的來源要合法化,權力的産生要符合制度,要有代碼,要有社群的自下而上的許可。

但是一旦形成決議,執行效力一定要高。是以這些東西對于未來新型的通證經濟體治理都會提供很好的資訊資源。舉一個例子,我們現在看到EOS創造了一種新的模式,不管有多少争議,我們認為它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實踐。右邊的圖是我們現在在研究當中所使用的一個工具,就是所謂的配置設定流量圖,包括節點的分析,我們在這裡不展開了。

重要的曆史節點

最終我們的目标像元道老師剛才提出的,我們能基于社群,完全基于規則的這種自然而然的治理。這種模式當然是我們理想當中的聖杯。當然既然有了公鍊,有了通證,有了通證經濟體,有了各種各樣的人們的激勵在裡面,大家已經開始向這個方向去努力了。我們就完全有理由相信,這個步伐不會停下來,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我們正處在非常重要的一個曆史節點,我們的後人應該會記住我們這一代人,不是因為我們創造了多少多少财富,你應該不記得一百年前,兩百年前的首富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