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巴比倫周報】2019第17周

巴比倫周報第21期:

2019.04.22~2019.04.28

【區塊鍊熱點資訊】

1. USDT信任再遭質疑

4 月 26 日,紐約州總檢察長 Letitia James 的一紙新聞公告再次将 Bitfinex 和信任危機屢現的 Tether 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USDT 是 Tether 公司推出的基于美元的穩定币,1 USDT=1 美元,Tether 承諾每發行一枚 USDT,其銀行賬戶都會有 1 美元的資金存款。但市場上一直對 Tether 和 USDT 持有各種質疑的聲音,穩定币“不穩”,Tether 賬戶資金數量不足,Tether 銀行賬戶資訊不公開,Tether 也從未公布過可信審計報告來證明它擁有相應的美元儲備,這讓許多人懷疑這些美元儲備資金是否存在。

【巴比倫周報】2019第17周

在紐約總檢察長言論發出不久,Bitfinex 迅速就此事做出了回應。Bitfinex 官方釋出公告否認了紐約檢察長的說法,稱 8.5 億美元的損失完全是紐約總檢察長惡意撰寫編造的流言,“我們已被告知這些加密資本金額并未丢失,但實際上查封和保護。” 并表示一直在積極努力行使權利和補救措施,并釋放這些資金,不存在損失一說。至于将如何釋放這筆資金,公告中并未提及。

2. 印度就全面禁止加密貨币進行磋商,加密貨币在印度前景堪憂

據報道,一位知情官員告訴《經濟時報》,政府已經開始就“2019年禁止加密貨币和正式監管數字貨币法案”草案進行部際磋商。

由印度經濟事務部(DEA)、中央直接稅委員會(CBDT)、中央間接稅和海關委員會(CBIC)和投資者教育和保護基金管理局(IEPFA)等組成的委員會支援完全禁止“出售、購買和發行所有類型的加密貨币。”由于數字貨币可以用于洗錢,委員會還在考慮根據《防止洗錢法》(Prevention of Money Laundering Act, PMLA)來禁止數字貨币的使用。據報道,企業事務部(Ministry of Corporate Affairs)表示,加密貨币被用于欺詐計劃,目标瞄準輕信的投資者。

【巴比倫周報】2019第17周

3. 全球區塊鍊、數字資産監管政策及實踐——東盟篇

從全球範圍來看,東盟國家的數字貨币監管政策相對較為嚴格,其中一些東盟國家仍處于區塊鍊技術發展的初期,ICO及數字貨币交易監管架構仍處于空白階段,多數國家在區塊鍊和數字貨币監管方面仍然處于探索階段。 

【巴比倫周報】2019第17周

1)新加坡:監管政策新加坡政府近年來頻繁出台針對區塊鍊、數字資産的監管政策,對區塊鍊和數字資産監管持開放态度。2018年11月22日,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管理局(IMDA)公開宣布,将為區塊鍊相關公司提供種子基金,以開發一個綜合區塊鍊平台,該平台将連接配接行業内外的所有利益相關者,以此來促進區塊鍊的發展。

2)近年來泰國對待ICO及加密貨币行業交易的監管相對寬松,同時鼓勵數字貨币項目的發展。

3)越南政府尚未對外公開任何與數字貨币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數字貨币行業的監管尚待明确。

4)馬來西亞證券委員會(SC)和馬來西亞央行(BNM)于2018年12月釋出了一份聯合聲明,披露兩家監管機構正在制定适用于ICO和加密貨币的監管規則。

在寮國、文萊、高棉、緬甸等東南亞其他國家,區塊鍊技術仍處于早期整合階段,尚未出台明确的區塊鍊和數字資産的監管政策。通過上述東盟各國的政策可見,整體上東盟地區針對區塊鍊、數字資産的監管政策正在逐漸優化,從宏觀監管向具體監管進行過渡。

4. 美國大型股票交易所eTrade也将提供BTC和ETH交易

紐約時報記者Nathaniel Popper日前在推特上表示,美國大型金融資産和股票交易所eTrade正準備為500萬使用者提供比特币和以太坊交易服務。

【巴比倫周報】2019第17周

雖然eTrade和TD Ameritrade仍處于試驗階段,但兩個大型交易平台的确可能對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加密資産進行整合,這可能會使得比特币在嚴格監管和透明環境中的實際交易量顯著增加,提高資産的流動性品質。

【區塊鍊技術發展】

1. 跨鍊到底在跨什麼?

跨鍊是今年區塊鍊裡最火爆的技術,主打跨鍊技術的項目多的很,超級明星cosmos和polkadot主戰場都是跨鍊。

1)資産跨鍊

跨鍊技術很早就出現了,在2013年就大量出技術在讨論比特币的跨鍊。主要有三大跨鍊技術,閃電網絡、側鍊和中繼。

在以太坊出現之前,區塊鍊很少談及“合約”,當時隻談“币”,當時的跨鍊技術都是指的是“資産(币)的跨鍊”。資産跨鍊,或許應該稱為币跨鍊。資産跨鍊簡單來說是兩條鍊的币互相發給對方。但這怎麼發?币的跨鍊技術有很多,有雙向錨定(two-way-peg),哈希時間鎖,原子交換,資産質押轉移,網關,聯邦簽名等等。

2)合約跨鍊

以太坊誕生後,區塊鍊開始大量讨論智能合約。智能合約本質上就是代碼,這些代碼可以依據區塊鍊上的特定資料來觸發執行。智能合約我們可以簡化了解成為一個函數,輸入特定的參數,代碼就會自動觸發執行,就能得出特定的結果,并且給出穩定的輸出結果。

後來區塊鍊社群又搞出了非常非常多的鍊,很多都帶有智能合約的功能。然後就有人提出來,我們能不能在一條鍊上釋出一個智能合約,然後依據另外一條鍊的特定資訊,來觸發這個智能合約來執行特定的操作呢?

這就是合約(調用)跨鍊。

3)跨鍊的作用

第一場景是做去中心化的交易所。依賴币可以跨鍊,支援使用者挂單,通過跨鍊合約來提供撮合,撮合成交後使用币的跨鍊來完成币的轉移。理論上是可以做到完成不依賴于特定的伺服器的。

第二個場景是資産抵押。某條鍊上的币是否解鎖,取決于另一條鍊上的特定資訊。

第三個場景是讀取鍊外資料(預言機)的智能合約。

【巴比倫周報】2019第17周

2. 什麼樣的區塊鍊存證具有法律效力?杭州網際網路法院給出四要素

在4月25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釋出的“2018年知識産權十大典型案例”中,一樁與區塊鍊電子存證有關的案例入選其中,這也是全國範圍内首次對區塊鍊電子存證的法律效力進行認定的案件。

“應秉承開放、中立的态度進行個案分析認定”,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在入選理由中寫道,以區塊鍊等技術手段進行存證的電子資料,需具體結合區塊鍊技術用于資料存儲的技術原理來看,并以電子證據審查的法律标準為基礎。此外,杭州網際網路法院還提出了四個審查要素,來具體分辨什麼樣的區塊鍊電子存證才具有法律效力。

1)首先需要審查的是電子證據來源的真實性。

2)需要審查的是電子資料存儲的可靠性。

3)還要審查電子資料内容的完整性。

4)要審查電子證據間的關聯性。

3. BLS算法在加密貨币上的應用:秘鑰共享與門檻值簽名

BLS最明顯的用途是加密貨币中m-n的多重交易,比如比特币。使用者可以向他的錢包詢問m-of-n位址,然後獲得單個位址和密鑰共享清單。之後,它會把“密鑰分享”配置設定到不同的地方(電腦或硬體錢包)。錢包不會存儲這些“密鑰共享”,否則所有這些都将毫無意義。

生成的位址在内部隻是原始密鑰的公鑰(并不再為人所知)。此外,該位址與普通的1-1BLS位址沒有任何差別,這意味着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這實際上是一個m-n多重簽名,也不知道涉及多少密鑰或需要多少共享才能恢複密鑰。BLS 簽名驗證的複雜度要比 ECDSA 高上一個數量級。 在驗證區塊中 1000 筆交易的聚合簽名時,仍需要進行 1000 次配對計算,這可能比使用 ECDSA 時(對 1000 個單獨簽名進行驗證)還要慢。唯一的好處在于,可以在區塊中放更多筆的交易,畢竟聚合簽名隻占 32 位元組。

實際上,BLS 簽名算法已經足夠出色。它能将區塊中的簽名聚合成單一簽名;能進行密鑰聚合和 m-n多重簽名(無需額外通信);能避免使用随機數生成器。

【巴比倫周報】2019第17周

4. 肖風:物聯網商業要形成閉環,必然和區塊鍊相輔相成

萬向區塊鍊董事長兼總經理肖風博士受邀出席并發表了題為《區塊鍊與物聯網的商業閉環》的主題演講。肖風博士在演講中表示,物聯網必須從一個工具性的技術提升成為一個制度性的技術,才能重構商業模式。

【巴比倫周報】2019第17周

1)裝置的身份确認:區塊鍊技術在身份确認方面可以對物聯網提供非常大的幫助。任何一個價值網絡或者任何一個基于區塊鍊的金融體系,最底層的就是裝置的身份确認。

2)裝置的賬本系統:基于區塊鍊的分布式賬本提供了資料交易的記賬方法,這不是分布式資料庫能夠完成的。

3)裝置資料的所有權确認:區塊鍊的非對稱加密算法(私鑰+公鑰),是數字所有權的一套确權方法。比如像比特币的所有權,完全看誰擁有這把私鑰。私鑰就是數字化版權唯一的确認技術。

4)裝置資料的記賬和交換機關:裝置資料的隐私保護如果解決不好,那麼資料産權自然就無法确認。這個不是區塊鍊技術本身帶來的,而是基于區塊鍊的算法産生的。

5)資料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石油:在物聯網的時代,裝置每天每秒發生這麼多的資料,它新時代的石油,驅動着數字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将成為資本市場、金融市場上非常大的,非常有價值的一類新的金融資産。

【區塊鍊應用】

1. 一季度區塊鍊應用報告:金融、政務仍是主戰場,但向更多領域開枝散葉

進入2019年以來,區塊鍊應用落地正在小步快跑。根據互鍊脈搏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19年一季度,全球共披露區塊鍊應用項目181個,環比增長8.4%。其中,中國的區塊鍊應用落地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在2019年一季度披露的181個應用項目中,中國有78個,占比高達43.1%。從行業整體分布來看,金融和政務兩大領域,仍然是區塊鍊應用落地的主戰場。互鍊脈搏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1季度,區塊鍊金融類應用項目有36個,占比接近20%,而政務類應用項目有34個,占比約為18.8%。

在金融類應用項目中,區塊鍊技術的應用主要聚焦在跨境支付、跨境結算以及跨行交易等方面。無論是中國的四大行、商業銀行和城商銀行,還是歐美發達國家銀行,都在積極推動跨境、跨行業務區塊鍊平台試點工作。

【巴比倫周報】2019第17周

2. 深化數字商業戰略,耐克計劃建立加密貨币電商平台

運動服裝制造商耐克(NIKE)似乎正在進入加密貨币領域。上周,耐克公司就“Cryptokicks”一詞向美國專利和商标局(USPTO)送出了一份申請。具體細節表明,該公司計劃建立一個全新的且通過加密貨币驅動的電子商務平台。這一舉措是耐克消費者商業戰略的頂峰,旨在捍衛其作為頭号鞋類品牌的地位。

這家鞋業巨頭的申請描述了将提供加密貨币錢包和“可下載下傳的移動app用于通路加密貨币收藏品、藝術作品和應用代币”,以及營運一個以鞋類和服裝為特色的線上市場。該檔案還列出了“為線上社群成員提供數字貨币或數字代币”的計劃,并允許使用“非正常貨币系統”完成交易。此外,耐克列出了申請Cryptokicks商标的目的——以提供“加密貨币收藏品領域的線上部落格”,并提供線上電腦遊戲,如尋寶遊戲和超越障礙訓練場。

【巴比倫周報】2019第17周

3. 泰國最大商業銀行完成區塊鍊B2B跨境彙款,将結算時間從1天縮短到1分鐘

據外媒近日報道,泰國最大的商業銀行暹羅商業銀行(SCB)宣布,其已經與國有石油公司PTT Exploration和Production Public Company Limited(PTTEP)成功測試了區塊鍊在跨境B2B支付中的應用。該銀行最近在其網站上宣布了這次試點獲得成功。根據該公告,該項目自2018年年中以來一直在進行,旨在優化營運效率。該銀行聲稱,今年早些時候,它已經成功地在一分鐘内通過區塊鍊完成了付款。

【巴比倫周報】2019第17周

如果采用傳統方法則需要等待一至兩天才能進行解決。SCB SEVP和批發銀行首席執行官Wasin Saiyawan聲稱,該銀行現在已經準備好“為這個行業設定一個新的标準”,并宣布: “這項服務将于今年在所有柬老緬越四國以及東南亞國家實施,這将成為跨境支付服務發展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更多精彩推薦,請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