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年大校多次改名換地,張學良曾擔任校長,如今是哪個省的211?

作者:米鬥文史

今天,我們在享受高鐵快速便利的同時,大家可曾知道在1895年前,中國鐵路完全受外國人的控制,那時中國人自己想修建自己的鐵路完全缺乏這方面的人才與技術。

值得國人驕傲的由中國人自己修建并自主設計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也是在1905——1909年間由詹天佑主持完成的,時間大約也晚了10年左右。

那時面對這種落後局面,國内有志之士宵衣旰食、發奮圖強。然而,在晚清政府迂腐昏庸的上司之下,屢次革新均遭失敗。首先提出建立鐵路學堂的卻不是中國人,而是一個名叫克勞德·威廉·金達的英國人。

百年大校多次改名換地,張學良曾擔任校長,如今是哪個省的211?

金達,1852年出生于日本,長大後進入俄國聖彼得堡大學學習鐵路工程,畢業後回日本任鐵路工程助理工程師。1877年,由于日本爆發内戰,金達失去了工作。同年11月,金達離開日本前往上海。在上海,他通過朋友結識了開平礦務局總辦唐廷樞,兩人相交甚歡。

1878年7月,金達跟随唐廷樞來到唐山,5年後,唐廷樞任命金達為開平礦務局總工程師。1893年,再次升任為北洋鐵路局總工程師的金達,在取得了一定的話語權後,遂上書李鴻章提出創辦鐵路學堂的建議,用于培養中國自己的鐵路技術人才。

然而,這一建議一經提出便被清政府以經費困難為借口而駁回。

後來,一直到中日甲午戰争慘敗,光緒皇帝被落後就要挨打的殘酷現實深深刺痛,清政府才開始對興辦鐵路教育提上日程。

1896年11月20日,北洋鐵路總局通過《申報》、《新聞報》等媒體正式向外界宣告成立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但由于清廷的孱弱,原定的校址山海關北洋鐵路局工程分局舊址,等到臨近開學時房屋還未騰空修繕,不得已新校隻能暫借位于天津的北洋西學堂校舍上課,此間還鬧出兩校學生互毆的笑話。1897年11月,學校由天津遷至山海關。

百年大校多次改名換地,張學良曾擔任校長,如今是哪個省的211?

1900年3月17日這一天,通過近三年的系統教學,北洋鐵路學堂培養出了第一屆畢業生,共計17人,這是中國有史以來自己培養出的第一批土木工程學科的大學畢業生。

可是,也就是在這一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9月30日,英、俄聯軍入侵山海關,學堂校舍被霸占,鐵路學堂無奈之下撤離山海關。

1905年10月15日,學堂在唐山火車站西面重新選址。1906年8月3日,在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登報招生,招收新生121人,并準許開平礦務局增辦礦業學科的申請,山海關鐵路學堂由此更名為唐山路礦學堂。1907年2月,在唐山正式開學,這是該校更名易地後第一次開學上課。

1912年1月19日,清政府垮台後,學堂轉為中華民國交通部直轄,又更名為唐山鐵路學校。1913年9月,再次更改校名為唐山工業專門學校。

百年大校多次改名換地,張學良曾擔任校長,如今是哪個省的211?

1921年7月1日,中國交通大學正式成立,下設北京、唐山、上海三個分校。1923年7月,唐山工業專門學校改稱交通部唐山大學。1928年2月,交通部指令交通部唐山大學改名唐山交通大學,同年6月,又更名為交通部第二交通大學(第一交通大學是北京還是上海,有誰知道,請在評論區不吝賜教)。9月,學校又改稱交通大學唐山土木工程學院。12月,交通大學移歸鐵道部管轄和管理,分上海本部、交通大學唐山土木工程學院和北平鐵道管理學院。

1929年3月,唐山交通大學錦縣分校,更名為東北交通大學,由張學良兼任校長。同年7月2日,鐵道部頒布《交通大學暫行組織大綱》,将唐山、北平、上海三處的交通大學合并,統稱為鐵道部交通大學。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17日,唐山被日軍占領。事變發生後,學校停課,師生流落,幾十年慘淡經營積累起來的教學儀器、裝置、藏書以及大量文獻檔案頃刻間化為烏有。

百年大校多次改名換地,張學良曾擔任校長,如今是哪個省的211?

8月1日,行政院緊急核定:“全國現有各大學均歸教育部管理和上司”。于是,唐山交大在抗戰時期與其他大學一樣開始南遷。10月,在上海、南昌成立兩個辦事處,安排教職人員,籌備在南昌複課。

為了不使招生工作中斷,在複校工作尚未完成的情況下,學校便在著名橋梁學家茅以升的倡議下開始招生,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掀起一股教育救國的熱潮。

此間,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因院長貪生怕死,先行隻身逃離,學校無人負責,而師生不甘心淪入敵區,不願做亡國奴,紛紛自行南下。北院在戰火下,崩分離析,形同虛設。1938年1月29日,教育部決定北院暫行并入唐院。

1937年11月下旬,鑒于戰争形勢發展,剛剛複課不久的學校又于南昌遷至湖南湘潭,12月15日,在湘潭舉行了開學典禮,這時全校學生人數已達200餘人。

1938年日軍占領武漢,11月初又進攻長沙,學校離長沙近在咫尺,已無法繼續上課,無奈繼續南遷。南遷的隊伍于11月17日出發,27日抵達桂林,為了躲避日軍飛機的轟炸,學校的财物和學生的衣物日用品損失殆盡。12月9日,師生再次分批徒步遷徙,夜行日宿,15日到達柳州,寄住在一所中學裡。

百年大校多次改名換地,張學良曾擔任校長,如今是哪個省的211?

當時,戰局混亂,又值嚴寒隆冬,茅以升院長讓大家在柳州休整,自己親赴貴陽、重慶等地反複調查比較,決定遷址貴州平越。1939年1月13日,師生們離開柳州,經三都、大塘、歐峒到達宜山。在宜山,得到浙江大學的幫助,校長竺可桢派汽車送學校師生到河池,又從河池徒步14天,終于在1940年農曆春節前抵達了平越。

1941年8月,教育部下令,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與國立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正式合并,為顧全兩校的曆史,改稱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北平鐵道管理聯合學院。

1944年11月,湘桂失陷,黔東一片混亂,平越告急。學校決定,就地解散,派顧宜孫教授、王鈞豪教授先行入川,覓定校址,擇日在重慶集中。12月4日,師生們依依不舍惜别艱苦奮鬥了6年的平越校舍,于年末抵達重慶。1945年3月,在璧山縣丁家坳艱難複課。

抗戰勝利,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後,教育部同意唐北兩院恢複國立唐山工學院和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并遷回原址。

解放後,新中國鐵道部成立,接管了唐山工學院。恢複學校的正常教學,并努力找回了部分流亡在上海的師生。

百年大校多次改名換地,張學良曾擔任校長,如今是哪個省的211?

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調整期間,唐工院更名為唐山鐵道學院,1960年,經國家教育部準許成為全國重點大學。1964年學校西遷四川省峨眉,1972年定名西南交通大學,1989年整體遷入成都。

1994年,學校通過國家教委專家組的層層篩選,這所多次更名易地,見證曆史,命運多舛的百年大學成為全國最早進入“211工程”建設階段的高校之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