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軟銀阿裡分手,一個時代落幕

作者:财富中文網
軟銀阿裡分手,一個時代落幕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抛開孫正義與馬雲“革命”友誼不談,目前軟銀最重要的任務是讓ARM成功IPO,然後重新規劃願景基金的長期布局,這就需要做好“加減法”。這裡面當然也有地緣政治的考量,畢竟軟銀的金主爸爸們還是以歐美機構投資為主。同時,軟銀與阿裡超過20年的羁絆,仍然是投資界和科技圈的傳奇。此番軟銀清倉式減持阿裡,意味着古典網際網路創業時代的落幕。

阿裡與軟銀,馬雲與孫正義,自2000年軟銀首度入股阿裡巴巴之後,雙方維持了超過20年的長期合作關系,也成為海外風險投資與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一段佳話。而伴随着中國網際網路市場和全球競争大環境的變化,最終在2023年軟銀通過清倉式減持阿裡股份,僅保留3.8%的象征性股權,似乎曲終人散,後馬雲時代的阿裡巴巴真正進入到新時代。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監管申封包件顯示,軟銀已認證預付遠期合約出售了價值約72億美元的阿裡巴巴股票,而在去年已認證同樣的方式減持了約290億美元的阿裡股票,這則消息也讓阿裡美股的股價一度下跌6%,并拖累了整個中概股。

不過,軟銀的此番清倉式減持,早就在市場投資人士的意料之中,或者說,這是自2019年之後,軟銀漸進式減持阿裡股票的終章。是以,軟銀的減持對于阿裡股價來說,更多的隻是心理層面的影響,其真正影響甚至還低于軟銀之前宣布退出阿裡董事會。

當然,軟銀選擇減持阿裡股票,有一個頗為冠冕堂皇的理由:靠套現阿裡股票來彌補自身的巨額虧損,為其收購的晶片巨頭ARM上市鋪路。公開資料顯示,軟銀2021财年淨虧損約1.7萬億日元,創下曆史紀錄,在2022财年依舊扭虧乏力,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9個月,稅前虧損為2900.37億日元,股東應占淨虧損達到9125.13億日元。

2020年科技股的大牛市,還讓軟銀獲利頗豐,但其後兩年的科技股低迷的市場,不僅讓軟銀投資收益大跌,其主推的願景基金也被看衰,這讓擁有“造獸者”之稱的軟銀掌門人孫正義,身背巨大壓力,而套現阿裡巴巴股票也就成了重要的救命稻草。雖然阿裡市值最慘時一度跌至2014年IPO時的2000億美元,較高峰時的8000多億美元市值縮水了75%,但考慮到軟銀超長的持股周期且多次加倉的操作,最高持股比例超過兩成,其絕對收益依然是風投行業的傳奇。

事實上,軟銀和雅虎在阿裡巴巴的持股,支撐了其在資本市場的估值。不過物是人非,在雅虎退出網際網路舞台,阿裡自身也轉變成集團控股公司模式之後,軟銀與阿裡的分手早已注定,而這種分手對于雙方來說也沒有實質性損失,可以說是皆大歡喜。

從張勇近期的舉動來看,阿裡管理層現在的主要任務是以集團控股公司模式來重塑後馬雲時代管理模式,這就意味着在集團層面放權,刺激競争。這對于阿裡雲、淘寶、天貓等業務部門負責人來說,其核心任務就是二次創業,未來分拆獨立上市。從“一個阿裡”到阿裡集團控股公司,無論是内部管理模式還是企業文化,乃至于對外形象的重塑,都是巨大的挑戰,而擺脫了軟銀這個舊時代投資者的身份包袱之後,對于新阿裡而言,自然也更利于輕裝上陣。

對于軟銀和孫正義來說,抛開孫正義與馬雲的“革命”友誼不談,在2023年的當下,軟銀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讓ARM成功IPO,然後就是重新規劃願景基金的長期布局,這就需要做好“加減法”,加法自然是繼續押注ARM,減法則是減持阿裡、商湯等公司股權。這裡面當然也有地緣政治的考量,畢竟軟銀的金主爸爸們還是以歐美機構投資為主,ARM要成功IPO,也離不開英國和美國政府所開的綠燈。

最後,軟銀與阿裡超過20年的羁絆,孫正義與馬雲的惺惺相惜,仍然是一段投資界和科技圈久久相傳的傳奇。隻是傳奇注定要有落幕之時,此番軟銀清倉式減持阿裡,意味着古典網際網路創業時代的落幕,未來以AI為代表的新創業時代,又會有新的傳奇誕生。(财富中文網)

編輯:劉蘭香

作者為财富中文網專欄作家。本内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财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在财富Plus,網友們對這篇文章發表了許多有深度和思想的觀點。一起來看看吧。也歡迎你加入我們,談談你的想法。今日其他熱議話題:

檢視《血虧近130億元!7000億巨頭怒了:開除CEO》的精彩觀點

檢視《迪奧廣告再次涉嫌歧視亞裔》的精彩觀點

軟銀阿裡分手,一個時代落幕
軟銀阿裡分手,一個時代落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