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技術引領的新一代數字化浪潮浩浩蕩蕩,席卷而來,不僅對人類生産生活産生巨大影響,更考驗着政府的施政理念,和與時俱進的管理能力。
古語雲,兵欲善其事,必先利器。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向縱深演進的大背景下,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是創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适應社會數字化發展趨勢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舉措,建構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适應的數字政府體系,就要求政府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除了要積極擁抱新技術,順應時代發展趨勢上雲,更要善用智能雲,用資訊技術創新轉變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
從國家層面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十四五”國家資訊化規劃》先後提出要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準,将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不斷提高決策科學性和服務效率。2022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為各地區各部門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從政府自身轉型需求來看,“數字政府”是政府适應資訊時代治理和服務需求的自我改革和創新,與過去的電子政務或者資訊化不同,不僅僅是某些業務領域的數字化應用,而是要從機制上打破過去的碎片化模式,消除“資料煙囪”,通過數字化提升政府公共服務履職效能。
是以數字政府的建設“上雲”僅僅是為轉型搭建基礎,善用“智能雲”才是“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的關鍵。
一方面,數字化時代,資料量呈指數級增長,傳統的雲服務已經無法滿足政府需求,需要智能雲根據政府服務事項的需求,自動彈性調配資源,更加高效、穩定響應。
另一方面,上雲不是政府的目标,政府需要的是通過資料的分析和挖掘,來實作業務的優化和創新。
比如,北京市海澱區政府就使用百度智能雲來解決渣土車的治理難題,百度AI算法在渣土車車型的識别模型方面表現最為突出,海澱區系統整合了工地資訊、衛星圖斑、周邊視訊、消納地點等監測資料以及交通、環保、城管等市級和區級跨部門資料,将渣土車全鍊條的資料進行打通、融合,建構一車一檔資訊,充分利用“城市大腦”的時空大資料和AI識别能力,實作了渣土車從源頭工地、到路上運輸及消納環節的全過程管控。
在海澱城市大腦支援下的渣土車治理,可以實作渣土車抓拍數量提升近30%,系統對渣土車号牌遮擋等違法特征識别的準确率達到95%以上,渣土車行駛軌迹預測分析準确率超過60%,渣土車違規率從26%下降到了4%。
未來,在雲端數字孿生模型裡,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生産、生活中所産生的海量資料,在雲端構築起一套與實際城市運轉相同的數字孿生系統,在這個系統裡,決策者可以進行決策的模拟演練,預知決策的實際效果和影響,提前對決策進行優化和修正。
數字政府的建設,将實作資料流轉,釋放資料價值,提升政府運作效率,進而為公衆提供多樣化、個性化服務,甚至改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目前,各地湧現了不少數字政府建設的優秀案例,當數字政府建設從點到面,數字中國的宏偉願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