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影視出海”“文化輸出”已經成為文娛行業的高頻詞彙,伴随國産影視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帶有中國文化色彩、具有鮮明中國故事特色的作品開始走上國際舞台。就拿2023年Q1來說,《三體》在騰訊視訊海外站WeTV上線播出後,口碑熱度直線攀升;《紐約時報》釋出文章推薦2023年優秀國際劇目,《去有風的地方》成功入選,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點贊作品的非遺傳承精神;據近日消息,愛奇藝授權海潤電影與日本TEAMJOY株式會社,将翻拍《隐秘的角落》日版電影—《壞小孩》。
早前在不少觀衆的印象中,影視劇出海主要以《甄嬛傳》等古裝劇或甜寵劇為主。當下,科幻、懸疑、都市題材的海外熱播,無疑增加了中國劇集出海的新樣本。那麼,在影視出海強風口之下,哪些環節對行業産生重要影響?各大長視訊平台分别有怎樣的排兵布局?
古裝不再是獨寵,各大平台花式送“好内容”出海
3月30日,第十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網絡視聽國際傳播論壇”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不少與會嘉賓表示,網絡視聽發展勢頭猛進,正成為國際傳播的新藍海。縱觀愛奇藝、騰訊、優酷、芒果TV等各長視訊平台近來此方面的動作,可以看出其在結合自身特點的基礎上,布局思路有着明顯的差異化。
多年前憑借《鬼吹燈之牧野詭事》打開海外市場的愛奇藝,目前正圍繞劇集、綜藝、電影、動漫等建立全方位的内容國際發行生态體系,已經累計向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7000多小時的内容。例如,年輕觀衆比較熟悉的平台獨播古裝輕喜愛情劇《卿卿日常》在北美、歐洲、澳洲等多個地區的流媒體平台上線;2022開年大劇《人世間》,早在拍攝階段就被迪士尼公司預購了海外獨家發行版權;仙俠劇《蒼蘭訣》在爆紅後被南韓平台買下版權,并通過網飛面向全球上線且大受歡迎。

于2019年上半年推出WeTV的騰訊視訊,選擇重點深耕海外華人市場,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使用者超過1.8億。依托騰訊視訊海外發行網絡,時間循環題材短劇《開端》剛開播就被海外平台購買了版權;今年科幻作品《三體》的海外發行已覆寫亞洲、美洲、歐洲、大洋洲等地區,在IMDB上,單集評分更是高達9.9分。
優酷從去年開始逐漸加強了海外平台建設,上線了9種語言的國際版的APP。早前,平台與浙江衛視合作打造的青春籃球競技原創節目《這!就是灌籃》大火後,模式版權被福斯集團買下,成為國内首個對外輸出的國産原創網綜劇;古裝劇《沉香如屑》等發行至南韓、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地區播出。
同樣嘗試将自制内容推廣至海外的芒果TV,着力推動原創綜藝節目的模式輸出,綜藝出海占據着極其重要的位置。例如《妻子的浪漫旅行》《乘風破浪》等一系列國産原創研發的節目獲得海外觀衆的認可,平台曾與新加坡Sky Vision Media就節目模式的海外輸出聯合共研進行簽約。如今芒果TV國際APP累計上線1500餘個視聽作品,覆寫了全球超過195個國家和地區。
就此來看,海外市場對中國國産影視内容的需求正變得多樣,從最開始的古裝劇,到諸多甜寵劇,十分受東南亞地區觀衆的歡迎,如今開始像自制綜藝、懸疑、科幻等題材擴充。那麼在題材之外,從内容擴充到模式創新,國産影視内容出海,如何更好地适應海外平台與觀衆審美,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
打造“中國故事+”,管道多元道阻且長
去年年初,《“十四五”中國電視劇發展規劃》提出,如今電視劇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國際交流合作已邁向更高水準;半年後,經國務院準許,商務部、中央宣傳部、廣電總局等2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對外文化貿易高品質發展的意見》指出,要深化文化領域審批改革,鼓勵優秀廣播影視節目出口,并加強與海外媒體平台合作,拓展廣播影視節目出口管道。在這一大背景下,如何延續、擴大影視内容出海的良好勢頭,深度分析産業發展現狀,并以多元内容開拓出海航線,是内容創作者共同的努力方向。
早前,在新加坡本地成立内容制作公司的長信傳媒,曾打造出以《小娘惹》《南洋女兒情》《南洋英雄淚》聚焦新加坡華人故事的“南洋三部曲”。因中國與東南亞各國在地理位置上比較貼近,曆史往來交流頻繁,并擁有共同的文化基礎的特征,是以主打東南亞地區的文化出海便順理成章受到海外觀衆的歡迎。在此方面,新聚娛樂負責内容制作與海外發行的導演李韻銘曾表示過相似的觀點:“在文化、習俗、思想等方面,東南亞與中國很相近,也促使他們比較能夠了解中國國産劇,尤其是中國劇集的制作成本及制作效果還是很多國家難以比拟的,是以中國國産劇在東南亞十分流行”。
然而,伴随國産影視内容出海的體量不斷增長,題材不斷突圍,行業也面臨着作品價格相對較低、輻射範圍略顯局限的現狀。
就此問題來看,目前視訊平台與影視公司關聯,探索出了因地制宜推動“平台與本土合作”等模式:長信傳媒和愛奇藝合作的《靈魂擺渡·南洋傳說》,選擇在東南亞地區搭景拍攝,并且聘請了當地演員、從業人員參與影視表演和制作;華策影視選擇加深與YouTube、亞馬遜等平台合作,自主建立華語影視劇海外播出平台“華劇場”,據了解目前海外訂閱使用者已近1500萬人;在非洲,愛奇藝國際版、騰訊WeTV等通過中國品牌手機進入非洲市場,進而推廣中國文化故事,已具有一定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基于視訊平台的一些嘗試,或許我們可以還做出一些更積極的暢想。例如:長視訊平台海外版可以和短視訊平台加強營銷互動、嘗試加入UGC闆塊、增強社交屬性等。早前,中國電視劇制作産業協會會長尤小剛曾提出,加強推廣内容出海可以結合區塊鍊技術與其可溯源、不可更改的特點,來優化影視市場模式,以“審查發行”替代“平台内部審片、選片,以尋求真正公平、透明的市場格局。
在這之外,若我們再回歸到感性思考層面,影視内容出海除了故事要平衡中國特色元素與海外觀衆的情感需求外,制作班底與演員陣容同樣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最初《甄嬛傳》爆火後,成功登陸奈飛付費頻道,導演鄭曉龍、演員孫俪一時間成為了海外觀衆心中的高品質劇集保障,是以2015年《芈月傳》在國内開播前,其海外版權便成功售賣到多個國家。
仙俠劇《花千骨》在海外熱播時,曾有海外媒體報道,當時劇中的裝扮甚至在泰國青年中引發過潮流文化,不少年輕人紛紛對主人公形象進行效仿。演員趙麗穎積累的人氣熱度,也讓多年後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幸福到萬家》的發行有了更多保障,再到今年年初《去有風的地方》的熱播,想必也與演員劉亦菲的海外高人氣密不可分。
總體來說,目前大陸影視内容出海經過多年積累與探索後,于題材上有了不小的突破,并擁有了穩定的合作管道,且實作了一定程度上的規模傳播。
國産劇内容的落腳點依舊要放在講好中國特色故事上,這不僅是創作的基礎,也是将故事創作回歸于中華文化這一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母題上來,以尋求更廣闊的視野與思路。羅馬并非一日建成,國産影視内容出海,需要結合政策導向、平台資源、制作公司内容布局等多方因素來考量,并适當考慮海外觀衆的收視習慣與内容偏好,才能實作更精準化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