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7大技術闆塊,洞察112個開源項目——InfoQ 研究中心帶你探秘中國雲原生開源領域
随着 Docker 、Kubernetes 等雲原生開源項目誕生與孵化,以及 CNCF 等基金會群組織的不斷壯大,雲原生的開源基因日益顯現。與此同時,開源生态的開放屬性也持續推動着雲原生技術的演進和創新。
根據 InfoQ 研究中心統計,目前雲原生領域國内開源項目已經超過 110 個,涉及 26 家項目發起機構,主要可以分為 7 大技術闆塊,分别為微服務、中間件、服務網格、容器技術和編排、平台 & 資料庫 & 資料采集、架構 & 引擎以及功能系統。其中,微服務、容器技術與編排、服務網格等雲原生核心技術領域是雲原生技術體系的核心,中國雲原生技術生态初步形成。
另外,中國也逐漸在世界雲原生發展中發揮着越來越大的作用。根據 CNCF 2022 年度報告,雲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擁有超過 850 家成員機關,其中 2022 年新增的 220 多個成員機關中,有 19 個來自中國。
中國雲原生核心技術開源項目占比接近 40%
微服務、容器技術及編排、服務網格等開源項目開發難度高、對技術的累積和沉澱有一定要求。但根據 InfoQ 研究中心的統計,目前中國雲原生核心技術開源項目占比已經接近 40 %,這表明中國已經在通過開源方式快速進行核心技術積累。
雲原生外核技術項目涉及應用範圍廣泛
雲原生外核技術項目主要作用于應用,涉及資料庫、雲原生機器學習、中間件、測試平台、雲原生儲存、雲原生伺服器、雲原生網絡、開發平台、安全系統、監控系統等方面。從應用行業來看,雲原生外核技術也在逐漸由網際網路行業向金融、電商、通信等其他行業拓展。
為了更好地了解國産雲原生開源項目的發展情況,InfoQ 研究中心結合國外代碼托管平台 GitHub 的相關資料,從代碼健康和社群活躍等角度分析現有雲原生開源項目。可以看出來,排名前十的雲原生開源項目主要為平台 & 資料庫 & 資料采集類别,占據半席。除此以外,微服務和中間件分别有 2 個項目進入前十行列。
備注:InfoQ 開源項目指數主要由代碼健康和社群活躍兩大次元構成,每個次元下設 4 個子名額,共計 8 個子名額,用于多元度評價開源項目,主要資料來源包括 Github 和 X-Lab 的 openleaderboard。
整體上來看,InfoQ 開源項目指數前十項目在得分上差異較小,其中分數差異主要來源于代碼健康次元的 Fork 和社群活躍次元的社群貢獻量。項目根據分數段形成 20 分以上、 14-20 分, 10-14 分這三大區間,是以接下來我們選擇位于不同分數段的 RocketMQ、APISIX,以及 KubeEdge 進行進一步闡述。
社群營運方面,雲原生領域開源項目主要從兩個次元踐行了營運的多樣性。
- 鼓勵社群成員背景的多樣性:在此基礎之上,以 KubeEdge 為例,通過開放共享的社群共建氛圍,在社群内部建構多種層次、千行百業的開發者體系,聯合夥伴使用者、學界和全球開發者的力量,共同發展雲原生邊緣計算社群。
- 鼓勵貢獻方式的多樣性:除了傳統代碼貢獻以外,RocketMQ 和 APISIX 都注重技術部落格、短視訊、直播等各種布道形式的貢獻。
技術生态建設方面,雲原生核心技術開源項目多注重立足自身技術特性,在核心能力基礎上拓展邊界,夯實項目優勢。
- KubeEdge 利用雲原生邊緣裝置管理 DMI、分布式邊雲網絡通信項目 EdgeMesh 和分布式雲邊 AI 項目 Sedna,進一步加強 KubeEdge 雲邊端一體化管理和海量裝置管理能力,更高效地支撐行業(交通、能源、工業制造、航天等)案例落地。
- RocketMQ 利用低延遲時間、高并發、高可用、高可靠的特性,立足消息解耦場景,建立 RocketMQ Opertaor、RocketMQ-Streams、RocketMQ EventBridge 等子項目,拓展事件驅動與流處理場景。
- APISIX 利用自身開源 API 網關的動态、精細化路由、高性能、可擴充性,發展 APISIX Mesh、APISIX Ingress 等項目,以達到統一代理基礎設施的目的,幫助實作多種環境下的流量管理。
當然,InfoQ 研究中心也關注到開源不僅發生在雲原生領域,是以我們還将繼續釋出其他領域(人工智能、大資料、架構、前端、中間件等)的開源生态圖譜系列報告,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附:完整中國雲原生開源項目發起機構名單(排列按照企業名稱字母順序)
本文轉載來源:
https://mp.weixin.qq.com/s/jyUR2BaD32--f0B_1LFR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