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意義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網
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意義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戰略全局,如何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凝聚各民族共識,彙聚人民偉力,有效應對風險挑戰,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時代課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科學論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這一論斷是黨在新時代實作民族理論創新和民族工作高品質發展的根本遵循,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實作各民族繁榮發展的精神根基

  民族融合發展是統一多民族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礎,也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共同體意識”則是民族融合發展的重要名額和核心内容。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利于建構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統一多民族國家,妥善處理民族關系、解決民族問題始終是曆朝曆代中央政府實作政權穩定、社會繁榮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多民族融合發展水準的提高往往伴随着綜合國力增強和文化跨越式發展。另一方面,民族關系的惡化和民族問題的集中爆發通常會引起國力衰微和統一民族國家解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民族團結和諧,則國家興旺、社會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則國家衰敗、社會動蕩、人民遭殃。”中華民族與各個民族之間同呼吸共命運,是大家和小家、一體和多元的關系。進入新時代以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種子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心中落地生根,中華民族親如一家的理念在各民族間形成普遍認同,各民族繁榮發展的精神紐帶更加牢固。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利于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囿于不同民族地理分布差異和社會曆史發展的特殊性,以及不同民族文化和習俗的獨特性,大陸各民族之間在交流、互動過程中對統一性、共同性有所忽略,不利于各民族融合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族人民形成共同的民族認同和價值取向,增進不同民族互相了解,使他們的交往更加密切,交流更加廣泛,交融更加深入。是以,也使各個民族在文化、信仰、風俗等方面的獨特性得以保留,實作了民族認同與民族個性的有機統一。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利于實作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從經濟層面上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了各民族經濟共同繁榮。經濟發展水準的普遍提高是各族同胞對中華民族建立深厚認同的經濟基礎和重要前提,而這一基礎和前提則依賴于整個國家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升。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在加快推進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随着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完成,為民族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根本解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少數民族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從文化層面上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了各民族文化共同繁榮。為鞏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基礎,黨和國家通過培育民族特色文化産業、提高民族地區文化事業投資力度等有力舉措,激活了民族文化創新發展的内生動力、促進了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使各民族文化重新煥發出生機活力,為各民族文化共同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必由之路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強大動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中華民族複興偉業之間是血脈相通、内在統一的。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一偉大夢想的實作是為中華民族之大益而非個别民族之小利。而夢想的實作依賴于各民族共同奮鬥。是以,我們要持續加強對黨的民族政策的宣傳力度,在全社會範圍内樹立維護民族團結典型模範,增進各族同胞以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為最高利益的自覺,為推進大陸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注入不竭動力。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應對國内外風險挑戰的強大戰略定力。目前,世界正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東升西降趨勢越發凸顯。隻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為大陸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重要戰略保證。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一方面,是指在目前國際産業分工明确、文明交流協作水準提高的背景下,經濟全球化使大量欠發達國家和地區得到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冷戰思維、零和博弈、單邊主義、霸淩主義和強權政治導緻國際局勢波谲雲詭,也為弘揚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旋律埋下衆多風險隐患。在此形勢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利于最大限度維護民族團結進步成果、強化國家安全意識,有利于建構起能夠有效抵禦民族領域風險挑戰的思想陣地,為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助力賦能。

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大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類隻有一個地球,人類也隻有一個共同的未來。無論是應對眼下的危機,還是共創美好的未來,人類都需要同舟共濟、團結合作”。将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邏輯延展和價值升華,朝着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方向不斷邁進,展現出中國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擔當。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化了我們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顧名思義,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系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論斷科學回答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内在本質和實踐要求,這一實踐要求正是每一個民族風雨同舟、榮辱與共的共同體理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和實踐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共同發展的理論碩果,更是中華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曆史必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化了我們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識,堅定了我們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變為現實的信心。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是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先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主張通過對話合作實作共赢,這是大陸積極順應全球化浪潮、融入國際社會的時代宣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息息相關,是共同體思想在不同範疇内的運用。前者的成功實踐是後者能夠推廣的必要前提。從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以來,中國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價遏制了病毒的傳播,創造了疫情防控的中國奇迹,形成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中華民族抗擊疫情的偉大實踐既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成效的生動展示,更是在世界範圍内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先導。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僅開創了一條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中國道路,更為廣大欠發達國家、地區妥善解決國内民族問題、保持自身主體地位、把握時代發展機遇開辟了新的道路。中國基于“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而提出的“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等旨在實作各國合作共赢的主張,已經為國際社會妥善處理國家間、民族間、地區間和平發展、協作共赢,有效應對世界發展問題、穩妥解決全球治理危機貢獻了更多的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造福于世界人民。

 【本文系中央高校重點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中華文明精神基因關系研究”(CSZ22005)研究成果】

(楊金洲,中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馮占元,中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所學生)

作者:楊金洲 馮占元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