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打造一流的品質保證部門?

為了成功立足新市場,企業需要建立世界一流的品質保證(QA)職能部門,用前所未有的上市速度提供高品質的産品,同時将成本盡可能地壓縮。那麼,如何才能打造一流的品質保證部門呢?

如何打造一流的品質保證部門?

為了達到世界一流的品質,企業需要将其現有的品質保證職能以能力、流程、工具和名額為軸心進行轉化。推動這種走在時代前列的變革的核心力量,就是企業和最終使用者對QA的展望。

1、四種基本轉變

達到全球領先品質水準的組織,會處理以下四種基本的商業和技術轉變:

零瑕疵轉變:零瑕疵釋出是軟體開發的新标準。客戶對品質的挑剔和瑕疵修複成本的升高,需要企業在打造産品時做到一次到位。優質産品的開發要求企業一開始就對之有精确的要求,并且重視對品質進行端到端全程綜合監控。

靈活轉變:現在的市場競争高度激烈,這要求企業時刻對外界保持敏感,在開發新産品時盡量縮短前置時間。各企業迅速采用靈活和類似的開發方法,就足以證明這一趨勢。如果你想讓每月或每周釋出的産品,在傳遞時即達到可以預測的品質,就需要按照靈活開發實踐的規則,重新定義QA流程。

技術轉變:社交、移動、分析和雲(SMAC)技術,正在改變業務傳遞的方式。SMAC技術,将會帶來新商業模式的增長、更豐富的客戶體驗産品和創新的IT消費模式。通過新技術傳遞優質産品,要求企業開發新的QA能力、非功能性測試和利基工具。

價值轉變:如今,品質已成為企業理念的核心。随着對品質的日益重視,企業也需要展現QA的商業價值。世界一流的品質部門,将更快釋出新産品、以品質為先導的競争差異化、客戶贊同和降低商業營運成本,作為其新目标。

2、駕馭四個重要杠杆

世界一流的企業大部分都建立了完善的QA部門,并且明确定義了其短期和長期目标。這種手法上的轉變是以人員、流程、名額和工具為軸心的,因為這些構成了QA組織的基礎。

實作世界一流品質的轉變,需要完善的定義且多管齊下。對于重要的任務,執行時會按照一個設定了時限的具體方案,來一步一步推進,并且每項任務都會設定可量化的成功标準。通常組織會給任務排定優先順序,以確定轉型工作與組織的業務優先事項保持一緻。

總而言之,高效的變革管理流程是成功轉型的基礎。以下列出的是四個重要的轉型杠杆:員工、流程、衡量以及工具和基礎設施。

我們一一分析:

1、員工

職務的轉換是品質轉型過程中最重要、最具戰略意義的方面。能力描述、員工發展群組織文化的管理,都是人員轉型的關鍵。必須将實用的教育訓練和積極強化的原則,融入組織的文化DNA,并且定期激活這些DNA,以確定員工在适應新技術和新方法的同時,不斷保持高水準的績效。

将員工的職責從測試轉型為端到端品質管理,這樣做所帶來的主要好處是在産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對品質流程進行輔助、指導和治理。這有助于降低整體的品質成本(CoQ)和出現瑕疵的密度。另外,還能提高QA團隊根據設計、代碼和内部開發版本精确評估風險的能力,同時高效地執行基于風險的測試以優化測試成本。

如果要實作世界一流的品質标準,轉型是所有IT部門的當務之急。

2、流程

傳統的流程是在各自為政的部門中執行的。他們是根據系統生命周期(SDLC)階段進行劃分的。在品質方面達到世界領先水準的組織有一個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能将不同的SDLC階段中的流程順暢地進行整合。不同的流程之間必須能彼此溝通才能讓輸出的工作成果達到正确的品質。

流程轉型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為适應制定措施。使用者宣傳、統一測試戰略和測試設計自動化等新方法能對轉型流程和工作成果的品質形成極大的助力。

不過,新的方法依然保持了一個高品質組織的靈活開發能力。流程轉型的第一步就是對現有的流程進行“原樣”評估式的盤點。組織需要對現有的QA流程進行有效性和重複使用的可能性的分析。

3、品質衡量與分析法

組織通常會在測試階段或釋出後的階段下意識地将品質評估名額與各項舉措和瑕疵名額搭配到一起。品質績效指數(QPI)是一項全面的名額,讓組織能對品質形成全方位的了解。QPI可與成本績效指數(CPI)和時間表績效指數(SPI)等掙值名額相結合,進而幫助企業獲得對成本、品質和時間表的統一認識。

CoQ是一項商業名額,測量從産品要求到應用程式釋出的、與測試和QA相關的總成本。品質分析法有助于在産品開發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階段預測産品品質。使用瑕疵記錄、業務流程複雜度、技術堆棧和瑕疵流等元素的先進品質資料能讓企業高管們預測正在處理的産品和應用程式在下遊環節的品質。

另一個重要領域就是QA工作規模度量名額的标準化。大多數組織聲稱他們開展了詳細說明軟體最終品質的工作。不過,産品品質達到世界領先水準的組織會制定标準的規模度量方法,例如功能點和複雜度點數。這方面表現走在前列的組織會采用以結果為基礎的品質模型,以轉化IT團隊在估算方面的行為。

4、工具與基礎設施

工具和基礎設施的轉型是QA轉型的第四大杠杆。許多品質組織在不同的機關設有多個工具組。使用多種工具的另一個理由是針對具體技術的利基市場測試工具的興起。

工具轉型的第一步是整個企業内部的工具整合和标準化。整合的核心可以是以活動為基礎的工具标準化,或者是以堆棧為基礎的整合。下一步就是将各自為政的各部門中使用的工具整合,進而統一掌握多個SDLC活動中的品質情況。

雲服務和虛拟技術的進步給測試領域帶來了激動人心的機會。通過利用按需配置容量和基于用量的定價,以雲技術為基礎的測試環境能有助于實作基礎設施成本的變動。

基于雲技術的基礎設施被用于分析應用程式在需求峰值時的表現。通過實施服務虛拟化技術,在整合測試期間對應用程式和接口的模拟也能成為現實。這不僅有助于降低成本,還能為測試活動提速。

3、實作成功

你是否經常能聽到轉型項目成功達到了企業的預定效果?成功轉型的關鍵之一,就是定義基準線和設立準則以評估企業目标完成情況。轉型成功要靠衡量最初的基準線和持續衡量改進。

以下是在執行轉型的不同階段進行校準時推薦使用的名額:

基于用量和已傳遞規模的産品瑕疵洩露;

按已傳遞規模計算的SDLC瑕疵密度;

QPI;

軟體生命周期各階段的CoQ;

按功能點計算的成本。

這是執行戰略中最麻煩也是最常被低估的部分。要記住,除了QA小組,還有其他業務和IT利益相關人,都會認真考慮采用世界領先的品質變革措施。作為一個下遊職能部門,QA需要與業務、開發、基礎設施和生産支援團隊互動。一個精心打造的組織變革管理方案會涉及組織的重新設計、轉型的意願、技能矩陣、風險管理、溝通和治理。

轉型必須遵循時間盒式的方法進行管理,具體化到規定進入和退出标準以及在時間段結束時該傳遞的成果。這将有助于你在到達指定的終點前确定進度。

市場動态變化之快、客戶資料和需求變化之快,都要求組織每次都能生産出無瑕疵的應用程式和服務。通過多管道傳遞的服務(例如移動和雲應用),已讓組織提高了其靈活性并縮短了産品上市時間。

在所有這些市場力量的作用下,企業還是必須向客戶提供全面的商業價值。組織需要進行自我轉型以有效地應對這些挑戰。如果組織追求的是達到世界一流的品質水準,那麼經過規劃的轉型再加上高效的變革管理流程,才是前進的方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