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辛亥革命在重慶② | 鄒容曾孫鄒小谷:重溫先祖遺著 再賦時代貢獻

作者:上遊新聞

1903年5月,一本名為《革命軍》的書問世。這本書深刻揭露了滿族政府的封建獨裁統治,吹響了被稱為《現代中國人權宣言》的民主革命的進軍号角。

本書的作者是重慶革命先驅。

辛亥革命在重慶② | 鄒容曾孫鄒小谷:重溫先祖遺著 再賦時代貢獻

學生時間的出現。(檔案照片)

今年是革命110周年和于榮殉難116周年。10月9日,上遊新聞記者采訪了71歲的于小谷先生,他是于榮的第四代曾孫。閻曉谷直言不諱地說,他的曾祖父于榮幹作為"革命軍馬工頭"的奉獻,百多年來一直影響着閻氏家族的後代。

一本書

革命軍掀起了民主革命的浪潮

提到烈士,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他留下的警匪書《革命軍》。

辛亥革命在重慶② | 鄒容曾孫鄒小谷:重溫先祖遺著 再賦時代貢獻

這位年僅18歲的18歲少年,用一滴暖血寫了《革命軍》一書。(檔案照片)

1902年,他受孫中山等革命先輩思想的影響,赴日留學,參加了民主革命的鬥争。在日本期間,這位18歲的少年寫了七章2萬多字的《革命軍》,并署名為《革命軍的前鋒》。這本書系統地闡述了民主革命的對象、性質、任務和未來,為封建專制的消亡敲響了喪鐘。

"要真正了解你的曾祖父,你會發現他的所作所為并不是一個嗜血的年輕人的沖動,而是誓言改變曆史的必然結果。

闫小谷說,他的曾祖父于榮從小就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思想的影響,有很強的民族自尊心。抗日戰争後,他閱讀了《泰晤士報》等新報紙,成為新思想的熱情傳播者。

"革命軍是他曾祖父的代表作,書中凝聚的思想與他童年時喜歡讀譚思同的文章和《天國論》等書籍以及他在日本學習的經曆密切相關。

于小谷告訴上遊新聞記者,他的祖父曾為譚思通寫過一首詩:"丹君赫去世,香湖士氣在下降。但後來,随之而來的野心不灰暗。"表達他的雄心壯志。

這種雄心壯志後來在革命軍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其中這些話多年來震耳欲聾,每一次閱讀總是讓人熱血沸騰:"我的同胞們要共存,要互相支援,也要生活在革命中。我現在大聲疾呼,向世界宣告革命的目的......革命者,腐敗者和善良者;

1903年,在蘇報案之後,他被特許當局判處兩年徒刑,并于1905年4月3日在獄中去世。

于榮犧牲後,"革命軍"被賣得越來越廣,革命風潮如火如荼。他用自己20歲那年的生命掀起了當時的民主革命浪潮。

辛亥革命在重慶② | 鄒容曾孫鄒小谷:重溫先祖遺著 再賦時代貢獻

渝中區一條以玉榕命名的街道。上遊記者王偉

兩本家庭書籍

每個人都害怕死亡,如何談論殺戮變成仁愛

值此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際,于小谷一家重溫了送給家人的兩本家書,對曾祖父記憶猶新。

"這兩封信都是在他16歲去日本學習的路上寫的,但它們更像是一個來自家庭和國家的成年人的作品。

聶先生說,在給父親的一封信中,他主要表達了自己對日本留學之行的看法。

"曾祖父很聰明,父親和叔叔曾希望他能做生意或獲得榮譽,以便傳承家族堅實的家族企業。但逐漸接受革命思想的影響,卻非常關注世界的興衰和人民的苦難,認為在日本學習可以接觸到新奇的思想,找到救國的真理。"

辛亥革命在重慶② | 鄒容曾孫鄒小谷:重溫先祖遺著 再賦時代貢獻

在革命100周年之際,小谷和母親在烈士紀念碑前被拍照。向受訪者提供地圖

他在信中說,"每個人都害怕死,然後用言語自殺",作為表達自己感受的一種方式。同時,文中也表達了他從小就對長輩的尊敬。尤其是面對叔叔的反對,餘蓉以恭敬的态度去談和回應,更加堅定地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

如果說第一個字母主要是"話",那麼第二個字母則更是表現出對兄弟和家人的愛和"說話"的感覺。

考慮到因為他要出國留學多年,家庭的重擔落在了弟弟身上,于蓉在信中明确表示,他很清楚自己的辛苦,也為自己及時的孝順表示遺憾,"信間字裡行間展現了沉重的感情,熱愛中國傳統美德的家庭, 還有良好的家庭訓練,YuRong留給我們家庭的家庭風貌,這些對于新時代青年品格塑造非常重要。"

他說,他和弟兄姊妹從小就聽着曾祖父的故事長大,為《革命軍》被多次朗誦,"我親自參與了相關手稿的收集、作品的整理,對曾祖父甘做'革命軍在馬前輩'的奉獻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意識到改革和發展的新時代, 我們繼承祖先遺産的最好方式,就是在平凡崗位上努力貢獻自己的力量。"

上遊記者王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