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期刊中的單盲雙盲評審

期刊中的單盲雙盲評審

有些研究者或許留意過,有的期刊采用單盲(single-blind)有的則用雙盲(double-blind)評審。所謂單盲評審是指,匿名評審人知道作者的名字和所屬機構。而雙盲評審是指,匿名評審人看到的論文也是匿名的,即雙方都不知道對方是誰。初看上去,雙盲似乎比單盲要公平。那麼,我們有實施依據嗎?既然兩者都存在這麼多年了,必定各有其優點。這兩者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呢?學者們又是怎麼評價的呢?

在著名學術期刊PNAS上,Tomkins等博士發表了關于單盲和雙盲評審的看法。文中指出,自17世紀以來同行評審一直是科研發表的基石。很多讨論都肯定了單盲評審的優點。 為了科學地評價這兩者,Tomkins等博士進行了科學對照組實驗。以計算機科學為例,科研報告通常先出現在學術會議上而不是期刊雜志上。是以,該實驗使用了2017年度高規格的學術會議中收錄的論文。每篇文章都送出去分别進行單盲和雙盲評審。結果表明,單盲評審中著名學者和高聲望的機構享有顯著優勢。具體而言,單盲模式下,評審人會選擇更少(22%)的論文來評審,而且專門挑選著名學者和高聲望機構的送出上來的論文。更甚的是,評審人更易于接收這些論文。

那麼,雙盲評審就真的比單盲占優勢嗎?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這個雙盲是相對的。也就是說,如果作者不想匿名,總有辦法透露身份和機構的。同時,評審人也是總有辦法找出作者身份和機構的。這就導緻了更加嚴重的資訊不對稱。其次,有研究表明在有條件選擇單盲或雙盲評審的情況下,作者更樂于選擇單盲評審,因為雙盲評審的拒稿率比單盲要高,70%對50%。這也許是因為評審人更加客觀了,也可能是因為他們覺得比較差勁的作者才會選擇雙盲評審。

顯然,單盲有單盲的偏見,雙盲有雙盲的顧慮。隻因雙盲評審的缺點更隐蔽和不可控,是以受到更多質疑。許多期刊為了改進同行評審機制,使用了各種方法避免有利益關系的評審人和作者碰頭。既然這樣,我們也許可以考慮開放式同行評審了。也就是說,論文的作者和評審人都知道彼此的名字和所屬機構,并且兩者沒有任何利益關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