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發看需求說明書的時候會提出什麼問題?

這次分享下書寫需求說明書要注意的事項。

如何書寫需求說明書之前也分享過,今天的分享以開發提出的具體問題,從這角度進行說明。

一、名詞解釋

以平安證券需求為例,開發提出以下需要定義名詞的問題:

1、 定期”與自然日的對照,例如,如何定義“月初、月末”等自然日(與工作日的關系等)?

2、 最新主體評級的主體是指交易對手嗎?

3、 外部主體評級是指最新外部主體評級嗎?

4、 提示日期與歸屬日期有什麼差別?

5、 如何區分債券投資業務?

6、 規模指什麼規模?

7、 授信主體是指誰的授信主體?等等

是以,在需求說明書中如果有特殊名詞或專有名詞或需要特别注意的名詞可以在名詞解釋章節中進行說明。

日期

需求說明書中涉及日期的,如T日、工作日、自然日等日期需要進行名詞解釋。

口徑

包括業務口徑、規模口徑、評級取數口徑。

對象

包括資産、主體、交易對手、客戶等說明。

二、資料

以平安證券需求為例,開發提出以下資料相關的問題:

1、 相關業務資料需要在本系統中落地?

2、 若期權的風險敞口值取不到,就不取?

3、 資料來源是資料集市嗎?

4、 監管層面的‘預警門檻值’‘預警值’嗎?‘門檻值’‘限額值’嗎?

5、 資料同步問題,資料改變後本系統資料是否同步更新

6、 折算後計提金額,怎麼計算?有計算公式嗎?

7、 台賬資訊的字段有哪些?

8、 管控要求:“管控要求”是什麼?

9、 持倉規模的機關是什麼?萬元嗎?

10、 發行人是指“證券名稱“的發行人嗎?

在需求說明書中描述資料包含以下:

資料來源

業務功能最小機關是字段,需要明确說明每個字段的資料來源。

也就是哪些資料可以從外部系統擷取?從哪個系統擷取?哪些資料是本系統産生?從哪個子產品産生?(涉及到計算需要說明計算公式)

資料落地

資料是否需要落地到表中。

資料同步

涉及到外部取數的時候,需要考慮資料同步問題,即外部資料變化是否會影響到本系統的資料,是否會同步更新。

資料字段

包括字段的含義、資料來源、資料類型、機關、是否手工輸入、是否必填。

三、處理邏輯

以平安證券需求為例,開發提出以下處理邏輯的問題:

1、 部門/産品有多個,怎麼顯示?全部顯示還是顯示1個?

2、 《業務規模》較上日變化、資金來源、風險情況需要合計嗎?

3、 《業務規模》出表金額怎麼區分出來?

4、 如何判斷是與持倉有關的?

5、 郵件發送時多筆和一起的時候郵件标題怎麼設定?正文内容是?

6、 黑灰名單是全量更新嗎?還是增量更新?

7、 系統自有的黑灰名單與外部對接擷取的黑灰名單有不一緻的情況,怎麼判斷入池?

8、 派駐審批不通過,退回業務人員?業務人員需要重新送出嗎?

9、 資産分級按資産還是按每筆業務?

10、 資産分級手工調整和确認是否可以再修改?

需求中功能,特别是關鍵功能,要在腦中模拟真實的業務場景、技術等環境,進行驗證。每一個步驟、環節、關聯限制等控制邏輯都要進行驗證,并在站在全系統的角度,考慮關聯影響。

如,以操作員的角度,在腦中模拟操作該功能;以技術人員的角度,模拟操作人員每個動作,驗證相關處理邏輯以及前、後置條件是否完備。

要基于目前需求,多想(正常、異常、例外),多驗證。

四、資料展現

以平安證券需求為例,開發提出以下資料展現的問題:

1、 有項目資料的查詢資訊的查詢頁面?

2、 輿情分類:怎麼進行分類?有分類的設定頁面嗎?

3、 業務、派駐、風控看到的狀态是不一樣的,梳理出界面、查詢條件、狀态

需要用AXURE等原型工具畫出界面展示圖。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知道開發關注的點,以後寫需求說明書的時候注意下,讓開發看需求說明書的時候易懂。

微信公衆号:vivifu12

繼續閱讀